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有限元法对核电站用背压调节阀进行结构抗震计算与分析。介绍了结构的力学建模过程,静态载荷、地震载荷的组合和使用限制,计算得到了结构固有频率、振型和地震载荷下的响应。根据相关规范对背压调节阀结构在重力、内压、地震等多种载荷组合情况下的应力进行评定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结构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一种解决大规模工业水处理问题的新型空化器,该文作者设计和研制了一套活塞驱动往复式壅塞空化器。基于pro/e设计了空化器内部结构及运动仿真,利用Fluent软件计算了在不同背压下活塞驱动往复式壅塞空化器内部流场变化规律。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活塞缸内径为150 mm、喷嘴直径为3 mm、曲柄长为60 mm、连杆长为480 mm、曲柄转速为60 r/min时,新型空化器能够产生有效空化,背压同步控制阀能够有效控制背压,且最佳背压为0.2 MPa。  相似文献   

3.
针对调节阀内复杂的空化流动现象,研究调节阀内的空化形态特征和分布特性。建立调节阀空化图像采集试验系统,采用高速相机对空化形态进行捕捉。由于空泡的生长、溃灭等动力学行为使空泡群的密度和数量的不同,捕获的图像上灰度值的变化与空泡的演变过程之间存在相关性。该文通过空化图像中灰度值的变化来识别空化区域,且为提高分析可靠度,引入三个特征量:相似系数R确定所需样本数量、灰度变化率λ来表征空泡的动力学行为变化、平均灰度值ψ表达空化长度。根据这三个特征量,我们准确获得了调节阀内空化产生的位置、分布区域以及形态的变化。调节阀流道内空化附着区域可分为空化形成区(IR)、发展区(DR)和溃灭区(CR)。背压是影响空化附着区域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背压的增加,其对空化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空化形成区的终点也是溃灭区的起点,即空化在流道内的分布形式仅为空化形成、溃灭这两种分布形式。此外,随着背压的增加,空化强度减弱,空化长度亦减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7种不同壅塞管直径和背压对壅塞空化器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壅塞管直径的壅塞空化器在背压小于或等于临界压力值时出现壅塞流动现象,此时,壅塞截面上游壅塞管轴心线上的压力、气体体积分数、马赫数都不会受背压影响;当壅塞管中形成混合较均匀的气液两相流时,从壅塞管中段至壅塞截面气液两相流动的马赫数逐渐增加,在压力梯度最高点最大值为0.98;不同壅塞管直径的壅塞空化器要产生强烈的空化都有最佳的背压范围,随着壅塞管直径的增大,最佳的背压范围会逐渐缩小;在壅塞流动的条件下,增大背压或壅塞管直径,最大压力梯度值会增大,壅塞截面会向上游移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燃气调压器用指挥器的性能检测精度与效率、降低检测人员劳动强度,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的燃气调压器指挥器的性能检测系统。该系自动调节指挥器进口压力,采用差压法实现了指挥器密封性的快速检测,利用开发的HMI界面进行人机交互和测试操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检测精度与效率高,降低了检测人员工作强度和失误率,已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
3.背压阀 (1)结构 变幅卷扬背压阀装在马达油路中。在操作过程中,当控制阀在中位时,背压阀提供背压以调节油压并停止马达的转动。在吊臂下降操作中,马达由负荷重量或其惯性力驱动。此时,背压阀提供背压以防止马达超速。  相似文献   

7.
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压电液压振动俘能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压电液压振动俘能器来实现低频、高强度振动能量回收.介绍了浮能器的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并进行了理论及试验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压电液压俘能器的性能是由环境振动频率/振动强度、液压缸/压电振子的结构性能参数、流体容积/特性以及系统背压(蓄能器预置压力)等多种要素共同决定的,仅当各要素配置合理时才能实现压电液压俘能器的预期功能.采用外径为60 mm、厚度为0.9 mm的双晶压电振子及外径为16 cm,长度为100 cm液压缸制作了试验样机,并以水为工作介质进行了不同频率/背压/激振器振幅条件下的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存在最佳工作频率(8Hz)使压电液压俘能器输出电压最大,且输出电压随系统背压及液压缸振幅的增加而增加.其它条件不变时,0.4 MPa背压下的输出电压是背压0.2 MPa时的1.65倍.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低频/宽频带/高强度振动能量回收及基于能量回收的主动振动控制,提出了一种气体耦合式振动俘能器。介绍了俘能器的系统构成原理,对其能量回收特性进行了理论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俘能器的发电能力及特性是由环境振动强度、气缸/压电振子的结构与性能参数、系统质量/背压等多种要素共同决定的;其它条件确定时,存在使电压最大的最佳频率以及使俘能器工作与否的最低临界频率;增加背压/质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俘能器的输出电压和有效带宽、降低临界频率,但对最佳频率无明显影响。采用Ф60×0.9mm3双晶压电振子及Ф16×100mm3气缸制作了样机,测试了不同背压及质量时俘能器的电压-频率特性。结果表明,俘能器最佳/临界频率、最大输出电压及有效带宽等与背压/质量关系均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不同条件下所测得的最佳频率均为55Hz左右;背压0.4 MPa、质量10kg时所获得临界频率/最大输出电压/对应25V输出电压有效带宽为9Hz/88V/72Hz,分别为质量2.5kg时的0.36倍、2倍和2.2倍。  相似文献   

9.
集风器是各型通风机的一种零件,这种零件都是要经过压模压制成型。集风器零件质量的好坏较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压模。过去生产这种凹圆弧压模是用回转工作台手动操作车削,凸圆弧压模是用铁板划出压模所需圆弧线,使大小拖板同时动作,让指针照铁板  相似文献   

10.
某型船用压水动力堆余热排出系统(危冷系统)电动闸阀存在卡阀和内漏的常见故障,分析设计和使用不当造成的原因,并提出在余热排出系统的二次侧加装电动调节阀的改进方案。该方案解决了电动闸阀故障,同时也改进了降温速率的估算方法,使其运行操作更加简单容易。  相似文献   

11.
对于汽轮机而言调节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中对扩压调节阀进行详细的流体力学分析研究,得出不同类型扩压调节阀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背压腔结构变化对压力平衡型指尖密封性能的影响程度和规律 ,探讨了背压腔设置位置和背压腔大小在不同密封流体压差和转子径向跳动量条件下 ,对指尖密封的迟滞率和转子 /指尖靴接触区接触压力的影响规律 ,以便为在保证不发生背压腔泄漏的条件下 ,合理设计背压腔的位置和尺寸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颗粒捕集技术是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加装颗粒捕集器后也会对柴油机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对一款满足国Ⅲ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机加装颗粒捕集器(DPF),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颗粒捕集器的捕集效率以及对柴油机排气背压、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加装颗粒捕集器后颗粒物排放降低90%以上,燃油消耗率增加5%左右,排气背压增加约10kPa,这可以为颗粒捕集器的正确开发及再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流体机械》2016,(5):8-12
应用FLUENT流体动力分析软件,对脱水除油一体式液液分离旋流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底流背压、溢流背压对旋流器速度分布、流量分率及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流背压和溢流背压对旋流器流量分率的影响可归结为压降比的影响;底流背压和溢流背压对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可归结为底流分率的影响;牛顿效率比传统的除油效率和脱水效率更能全面地表征旋流器油水分离的性能。随着底流分率的增大,牛顿效率先升高再降低,存在一个最佳操作点。研究结果及新的表征方法对旋流器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V型球调节阀流制噪声过大的问题,通过大涡模拟和声比拟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对V型球调节阀的内外声场进行了三维仿真模拟以及试验测试,研究了阀门涡流噪声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高声压级频率集中在0~1 200 Hz,在整个频段上声壁面压力脉动(AWPF)对噪声贡献远高于湍流壁面压力脉动(TWPF)。基于涡声理论探究了V型球阀芯的开孔参数对噪声的影响,改进后的阀门流致噪声下降了约10 dB(A)。研究结果可为低噪声V型球调节阀的设计提供计算方法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调节阀出口压力波动原因进行了研究。在原有调节阀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提出了引压管设置节流孔板和阀芯设置阻尼的方式实现对调节阀出口压力波动的控制。通过试验验证,提出了具体的改进优化措施,提高调节阀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整车达到国六排放法规要求,在轻型汽油车上配置了颗粒捕集器,有效地降低了颗粒污染物(PN、PM)的排放。以一台1.5L的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试验,分析颗粒物在GPF的累积对排气背压及油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物在GPF的累积会造成排气背压的升高,油耗率也有所提高。通过适时地再生,可以有效地减少GPF中的碳颗粒物,降低排气背压,从而减少油耗率,提升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供气流量自动调节阀的设计、应用及使用方法,用此供气流量自动调节阀与余压调节器配合使用有效地减小了水下训练服在水下上升下潜过程中的余压波动问题,达到了设计要求,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流体力学相关知识,推导了三元催化器载体粘性阻力系数以及孔隙率计算公式,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某乘用车三元催化器CFD仿真模型。结合台架试验结果,验证了CFD仿真模型的准确性。通过CFD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三元催化器的压降分布情况,分析了三元催化器的流动特性。通过优化三元催化器结构,将排气背压从16.84 kPa下降到13.47 kPa,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肖而宽 《阀门》1998,(1):1-5
论述了活塞式调节阀的结构和操作力的计算,阐述了调节阀的工程设计选型,以及如何在使用过程中防止发生气蚀。对调节阀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