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为研究底层柱顶隔震结构在超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结构为背景,应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三维结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研究表明:在设防烈度(7度,0.15g)中震作用下,楼层剪力减震效果显著;在超烈度(8度,0.2g)大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而底层完全处于弹性状态,上部结构楼层加速度反应减震效果明显。同时说明,隔震结构经过优化设计,抗震性能可以满足超设防烈度要求,抗震设防目标高于抗震结构。 相似文献
3.
对某底层为架空层的教学楼进行了底层柱顶隔震设计和动力响应分析。时程分析表明:在7度(0.15g)中震下,减震系数为0.36,减震效果明显,上部结构可以降低半度设计;底层的柱子按8度(0.20g)罕遇地震作用下受到的内力进行强度设计,分析表明底层柱子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防震的房屋所占的比例较少,尤其是在底层顶住隔震的建筑房屋。本文以某小学的教学楼为研究背景,对隔震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同时对隔震相关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6.
对某别墅进行首层柱顶隔震设计。时程分析表明:在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相比,隔震层以上最大层间剪力比为0.26,减震效果明显;首层柱子按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进行强度设计,具有足够的强度;分析对比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7度和8度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远远小于非隔震结构,隔震结构在大震下表现出了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7.
《工业建筑》2016,(1)
通过对采用底层柱顶隔震技术的六层框架结构在环境激励条件下的振动测试,运用基于传递率的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识别了结构的模态频率(周期)、振型和模态阻尼比,并对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进行数值计算,对比结果表明:环境激励条件下,底层柱顶隔震结构自振周期的理论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其基本周期远小于设计计算设防刻度地震下的基本周期;与非隔震结构相比,底层柱顶隔震结构的基本周期较小,二者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隔震结构在微幅振动下隔震层初始刚度较大,可以保证隔震结构正常使用;等效黏滞阻尼比较小,与非隔震结构的阻尼比相当,说明环境激励条件下底层柱顶隔震结构并不具备非比例阻尼特性,可以视作经典的比例阻尼系统。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双线性模型模拟隔震垫,通过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大量的数值分析,研究了隔震垫刚度、阻尼比对屋盖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认为在满足抗风、抗小震的前提下,隔震层刚度应尽可能地小;隔震垫阻尼比存在最优值,一般可取0.1~0.2。 相似文献
11.
底层柱顶隔震房屋工程应用较少,以底层架空的多层框架结构中小学建筑为背景,进行底层柱顶隔震技术应用的方案选择。同时,讨论相关的结构、构造设计及工程综合效益。分析表明,合理地选择底层结构方案(独立柱、框架柱带拉梁),能满足结构安全又达到基本不影响架空层的建筑功能。结果可为类似底层柱顶隔震房屋的建设提供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12.
13.
安阳某综合楼工程基础设计中引进国外隔震理论,在36个独立柱基上采用橡胶隔震支座,使上部建筑与基础形成柔性连接,当水平地震力作用时,可有效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隔震建筑施工的关键工序是隔震器的安装、要求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4.
某大型工业厂房,经过两年多使用后,发现该厂房钢柱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严重影响使用。针对上述问题,采用顶升工艺,将钢柱整体提升,使其恢复至原设计标高,然后采用外包式柱脚进行柱脚加固,完成整个加固过程。此方法施工简单,适用范围广,加固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某住宅楼地处人工吹填的海滩区,部分桩基建在深层软土上,产生不均匀沉降和严重倾斜,对此采用钢管桩对6个承台进行了加固,并采用断柱顶升法进行纠偏,加固效果良好,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厦门翔安新圩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工程结构采用一层柱顶隔震设计。本文从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建筑设计、结构布置、隔震方案、隔震器的选取、动力时程分析、上部结构设计、隔震层设计、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工程经济性等进行分析,表明了本工程适宜采用一层柱顶隔震技术,结构保证在大震情况下不坏。本工程采用的隔震设计在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可行,可供同类隔震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层间隔震技术在底层框架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凯旋路商住楼是由两幢相同的单体通过一层裙房连接而成,总建筑面积近1.0万m~2,层数7层,采用底层框架结构、2~7层为砖混结构,总建筑高度24.0m。上海市区为7°抗震设防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规定,底框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分析首层柱顶隔震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并以某首层架空建筑为例,应用首层柱顶隔震体系对有薄弱层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以时程分析方式明确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最终结果显示,首层薄弱层框架结构的柱顶隔震性能理想,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技术方案,可以显著提升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