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艳  冉茂宇 《华中建筑》2007,25(3):72-73,77
该文从生态角度出发,提出了使建筑融入自然与地域的气候环境的建筑设计理念,分析了台湾地区开展的绿建筑推广运动对同为南亚热带气候区的闽南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吴楠 《福建建筑》2011,(11):32-35
作为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地域性,已逐渐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共识,自觉回归地域性成为建筑师在设计手法中关心的出发点。系统研究地域建筑及其相关联的地域性要素及设计方法,已成为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现代地域建筑研究成果,以闽南地区为基点,结合相关设计实例,分析闽南地域气候的特点及其对闽南当代地域性建筑在形式表达中的...  相似文献   

3.
校园建筑既是教学重地,又是地域文化载体。从校园建筑基本功能设计出发的同时,更应对地域文化进行转译,运用地域性建筑语言对建筑进行创作。文章从地域文化、中小学建筑的特性出发,对地域文化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转译进行研究与讨论,结合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第五小学设计深入讨论"地域语言"与"建筑语言"的转译,旨在寻求当今中小学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途径和策略,为此后的中小学建筑的地域性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校园规划与建设,其目的是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一个好的中小学校园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中小学生素质培养与现代教育的需求,还能够给广大师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几个中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实例,来阐述交往空间、地域特色和人性化元素在当代中小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希望给当代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带来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校园不仅是培育人才的空间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空间环境、城市形象的组成部分。但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原有的中小学校园,在规模和空间布局上不能满足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原有校园的更新、老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已成了迫切的现实需求。文章通过分析校园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挖掘地域建筑文化的特性,从规划结构、功能结构、生态交流场所的设计与新旧建筑文脉的延续来构筑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新风貌。  相似文献   

6.
李岳久 《安徽建筑》2011,18(1):25-27,55
分析中小学校建筑设计问题,结合抵御灾害的要求,提出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解决措施,并提出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通过利用支撑体建筑、开放建筑和体系化建筑三大理念相结合,以此展示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对灾区不同地形、不同办学规模、不同民族建筑风格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林晓凤 《城市建筑》2022,(19):160-162
中小学建筑作为教育资源的空间载体,其建设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一个好的中小学校园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中小学生素质培养与现代化教育的需求,还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欢乐。本文以福州市怡山小学为例,从设计理念、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绿地规划等方面分析校园规划的人性化特点,从平面布置、空间细节、立面形式等方面探究建筑设计的特色,并以从设计理念到实施过程为切入点,探索总结中小学校园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的要点,希望给今后的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建筑设计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长远发展,同时,学校的建筑设计布局在城乡规划设计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总结了中小学建筑布局设计的要求,并对中小学建筑设计的理念、设计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9)
建筑设计教育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依托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施建设的自治区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致力于研究东盟背景下如何构建地域性建筑设计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模式,探索将现代建筑设计教育理念与广西地方建设需求相结合,建立广西地域性建筑设计教育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落户发展,带回来许多优秀先进的技术及理念。大数据时代对传统的技术理念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教育理念及模式的改革,中小学教育建筑势必要发生行为及空间上的变化,更好的为使用者创造出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本文以历史发展中三个时间区间为坐标,即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依次剖析本时代中小学教育模式与建筑形式,梳理国内中小学教育建筑的发展脉络,为后续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教育建筑作为文化类建筑,在设计时应充分融合地域和文化理念,旨在满足教学和科研功能。文章依托具体项目的创作实践方案,探究基于地域性的绿色教育建筑设计策略,将低技术被动式节能的理念贯彻于建筑空间设计中,从而体现理性的空间设计逻辑,创造既能顺应自然、体现地域文化,又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绿色教育建筑。  相似文献   

12.
张陆阳 《城市建筑》2023,(2):108-110+156
随着中小学教学建筑非正式学习空间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及在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营造舒适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选择现阶段中小学教学建筑内非正式学习空间布局设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探讨其教学理念、环境因素,以及学校背景对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规划的影响,着重分析传统教学建筑与现代教学楼内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的差异,研究其空间设计形式、布局方式及种类。通过实例调研得到该类空间优化的合理性建议,为今后中小学教学楼内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出一个有参考价值的当代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分析了建筑设计师与地域文化、地域环境与校园建筑创作的关系,通过对地域建筑的有关理论和地域文化的特点研究以及对高校校园建筑的典例分析,提出了设计有中国地域特色的校园建筑的抽象思维模式,使地域文化在当代大学校园建筑设计中的实践表现更明确,进一步的典例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确实可以在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当代校园建筑上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趋同问题日益严重,地域建筑的重要性由此愈发凸显。符号学是现今的地域建筑设计中一种重要的研究理论,文章以符号学为理论依据,分析其在各建筑师地域建筑设计作品中的应用及意义表达,探究建筑师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意义"的解读,归纳符号学在地域建筑作品中的表达手法,尝试总结一些规律来为地域建筑的设计提供更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建筑是地域的产物,传承着特定地区建筑文化的独特性和延续性。传统的建筑文化需要继承,否则就会失去创新的基础,而一味的因循守旧便会陷入保守和复古,失去继承的动力。通过对西双版纳南传佛教建筑的现状调查研究以及贝叶文化的解读,以景真避暑山庄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为例,从项目背景、历史文化、场地分析、总体规划布局、空间构思、文化意象、建筑技艺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建筑设计在地域文化理念介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传承、融合及创新,进而构建出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俊  艾蔚 《江西建材》2014,(3):26-26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城市建筑如何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对于城市建筑设计来说,一味地强调城市建筑设计本身是无法呈现出完美效果的。本文根据城市建筑设计与现代城市的关系为出发点,强调了城市建筑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遵循建筑整体性、注重生态节能以及以人为本和自然和谐的建筑理念,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梅州谷城医院设计进行探讨,从项目的前期分析、设计理念、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对绿色医院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当地气候特征与地域文化,探索绿色、地域、当代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丁洁  郑少鹏  黄瑜 《新建筑》2022,(1):77-83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的变革与校园空间资源需求的波动,对中小学教学空间及建筑设计提出了新诉求.弹性理念的引入为教学空间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通过梳理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综述了弹性与建筑设计关联性的研究成果;并在分析建筑弹性设计表征特点基础上,从功能单元、空间模式、空间组...  相似文献   

19.
从环境理念出发,通过对传统建筑理论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基址选择、群体布局及空间组合的特征和生态因子,在研究现代教育特征和地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现代校园设计的环境理念,并提出了基于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建筑史》的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向学生灌输地域建筑设计理念,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生、发展及演变的规律,并能够分析出不同地区的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另外,将《中国建筑史》的教学与建筑设计类课程中的文化建筑设计进行结合,使学生将地域建筑设计理念运用到文化类建筑设计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更加注重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方法,打破"千城一面"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