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广州地铁工程大坦沙站~如意坊站盾构区间穿越珠江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介绍了盾构隧道下穿珠江的施工技术,并对盾构穿越珠江施工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施工风险控制实践表明,盾构穿越珠江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为今后类似盾构隧道穿越江河工程的安全风险控制与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盾构叠落施工工艺复杂,受地质影响,对施工技术控制要求高、施工风险大。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南锣鼓巷站~中国美术馆站采用了盾构叠落施工技术,并顺利贯通。文章对盾构叠落始发、推进、支撑台车施工技术控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冻结法加固在盾构进洞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土地区盾构进洞施工中洞口土体易失稳、渗水,上海地铁10号线溧阳路站到曲阳路站区间,隧道在盾构出洞施工采用冻结法加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洞口土体加固的方案选择、施工关键技术及实际监测等方面进行研究,供类似工程实例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北京地铁8号线安华桥站—安德里北街站区间右线盾构井施工实例,介绍了单层结构盾构井的可行性,加强环梁的施工注意事项、控制要点,并对各个施工环节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实践证明:通过施作单层结构盾构井,整体工期可节省近1个月,并节省了建筑材料,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破坏。  相似文献   

5.
盾构机施工引起的土地变形无法避免,若控制不当可能对地上或周围建筑造成严重损害,铁路站场线对沉降变形控制要求严格,因此,盾构下穿铁路站时的施工难度较大.对盾构下穿铁路站场不良地基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盾构下穿铁路站不良地基施工时的地基加固及盾构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上海轨交18号线11标龙阳路站—迎春路站区间盾构施工需连续下穿运营中的地铁隧道与车站。为此,分析了盾构穿越施工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地下结构的影响,并结合运营地铁隧道与车站的变形控制要求,采取分阶段施工,加强土压力控制、推进速度控制、同步注浆控制、微扰动注浆等措施,降低了盾构穿越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与车站的影响,确保了工程施工安全,亦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北京地铁十号线二期17标火器营站~终点站区间及长春桥站~火器营站区间无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采取的措施.展示了无水砂卵石地层对盾构刀具的磨损情况,并讨论了刀具磨损的规律及刀具磨损与施工参数的关系.施工前对刀盘进行合理改进,施工中严格控制掘进参数,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维持开挖面稳定,减小刀具磨损.最终使盾构顺利完成无水砂卵石地层施工,并对今后盾构在此类地层中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依托福州地铁2号线金祥站—祥坂站盾构区间为工程背景,通过准确计算割线始发线路、改进洞门密封技术,控制始发泥水盾构施工参数等措施,盾构成功始发,并分析和讨论富水砂层小曲线半径始发的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9.
徐鹏程 《建筑机械化》2012,33(Z1):105-107,113
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17标火器营站-终点站区间及长春桥站-火器营站区间无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采取的措施,展示了无水砂卵石地层对盾构刀具的磨损情况,讨论了刀具磨损的规律及刀具磨损与施工参数的关系。施工前对刀盘进行合理改进,施工中严格控制掘进参数,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维持开挖面稳定,减小刀具磨损,最终使盾构顺利完成无水砂卵石地层施工,并对今后盾构在此类地层中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了盾构管片拼装直接过站施工工艺,分析了盾构二次始发风险控制,并介绍在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清布站-高增站盾构区间施工中的实际应用,针对完工车站的结构特点和场地环境,设计出管片加钢管的过站形式,有效地简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工期,降低了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11.
在粘土地层中进行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易造成掘进效率低、设备损害大,甚至刀盘结泥饼等问题。结合无锡地铁3号线旺庄路站—黄山路站区间穿越全断面粘土层盾构施工案例,提出了盾构在粘土地层中掘进采取的渣土改良技术措施与盾构推进参数,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盾构施工中碰到无法避免、直接清除费用又较高的地下障碍物的难题,提高盾构施工的科学性,在遵循盾构施工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西安地铁1号线汉城路站——开远门站盾构区间工程为实例背景,从盾构设备改造、盾构推进控制、监控监测等3个核心方面提出了由盾构机直接切削障碍物的针对性施工技术措施。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盾构切削钢筋混凝土桩基施工技术由盾构机直接切削障碍物,在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的同时,具有节省工期、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等优点。盾构切削钢筋混凝土桩基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同类盾构施工提供科学的工程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新发地站~草桥站区间盾构隧道为背景,对土压平衡盾构全断面穿越砂卵石地层面临的刀盘刀具磨损、开挖面稳定性、地表沉降及掘进参数控制等施工难点进行了分析,从盾构选型、关键施工参数设定和渣土改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通过试验段掘进及地面沉降监测,验证了施工措施的有效性,可以为全断面砂卵石地层长距离盾构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和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水平,控制地表沉降,本文以广州地铁四号线北延段车陂至南村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了盾构隧道引起地表沉降的主要施工参数并进行了相关的优化,通过分析地表沉降的时间规律,研究提出了控制盾构掌子面、盾体通过和盾尾脱出时三个阶段地表沉降的可行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15.
盾构到达接收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晓慧 《山西建筑》2010,36(12):314-316
结合沈阳地铁一号线云沈(云峰北街站—沈阳站站)区间土压平衡盾构到达接收施工技术,介绍了土压平衡盾构到达接收的技术内容、施工流程以及关键技术控制,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轨交15号线19标段铜川路站—上海西站站的盾构施工区间为例,对盾构长距离下穿老旧民房群的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在不具备民房拆迁和地面加固的条件下,通过严格落实盾构施工技术措施,实行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从而有效控制了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基本满足了房屋变形控制指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圆盾构施工地铁隧道是解决地下工程空间利用的有效途径。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3标同济大学站—大连路站—邮电新村站区间隧道采用双圆盾构施工的方案。重点叙述了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及控制地面沉降的措施。通过工程实际,测得双圆盾构施工中累计的最大沉降量为49mm。  相似文献   

18.
李刚柱 《建筑安全》2020,35(4):32-35
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SG6-7标中医药大学站~伟业路站区间为目前世界上穿越风险点最多最密集的盾构掘进隧道。该区间段左右线在下穿既有运营铁路沪昆绕行线处地质受扰动易液化,沉降控制要求高、安全风险高,若出现不均匀沉降将造成重大损失。施工过程中制定针对性专项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盾构穿越难题,保证了运营铁路的安全,盾构顺利掘进。  相似文献   

19.
张子敏 《建筑施工》2014,(11):1284-1286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26标复兴岛站—利津路站区间的小半径盾构推进遇到了超深覆土的工况,施工具有一定难度。通过调整千斤顶分区、合理设定区域油压、采取停千斤顶纠偏、根据盾构姿态进行管片贴片等一系列措施,在超深覆土施工条件下有效控制了隧道轴线偏差,顺利完成了盾构施工。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地铁7号线北延伸陆翔路站—潘广路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从盾构设备改造、盾构推进控制、施工监测3个方面介绍盾构切削钢筋混凝土桩穿越厂房的施工技术,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