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为此,笔者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2.
定向钻穿越在管道与隧道工程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施工中若控制不当,对地表及其上建(构)筑物会带来如冒浆、建(构)筑物开裂等不利影响,为更好地进行施工设计,减弱负面影响,本文结合湖北省境内忠县-武汉输气管线定向钻穿越监利洪湖大堤的工程实例,建立相关地质、工程模型,分析了定向钻穿越施工对上覆土体变形破坏的成因,由此提出了定向钻施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核电站建(构)筑物的变形与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般建(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着重阐述了核电站建(构)筑物的变形与监控,并结合实际事例阐明变形与监控在核电站建(构)筑物施工及使用物重要性和变形观测的重要内容,为今后解决核电产为表观测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SMW工法在顶管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SMW工法作顶管工作(接收)井同常规钢筋混凝土比较,工期可以缩短1/3。由于四周可不作防护,型钢可回收,造价低,施工中无泥浆排放,对环境无污染,对需采用深基支护的建(构)筑物亦有参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管幕预筑法中密集大直径钢管群顶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把平行顶管的顶管间距分为3类:大间距、中间距和小间距.明确指出了3类间距范围,总结分析了各种顶管间距情况下已建顶管对新建顶管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表明,大间距时已建顶管对地层的扰动影响可以忽略,中间距时主要是土体扰动的影响,小间距时既有土体扰动的影响,又有先建顶管管结构的支挡影响.分析Peck公式并对其进行修正,使之可用于预测各种间距下的地面沉降.结合沈阳地铁新乐遗址站施工监测结果,比较了地表沉降监测结果与Peck公式预测值,发现两条曲线吻合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宁波钱湖大道顶管工程实例从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对SMW工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该王法不但可以在围护结构中应用,而且对凡需采用深基支护的建(构)筑物都具有推广价值,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电厂建(构)筑物安全可靠性降低的表现形式,如承载力不足、裂缝、腐蚀、渗漏、变形等。从勘测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阶段,分析影响建(构)筑物健康安全的各种因素,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电厂建(构)筑物健康监测体系。结合电厂运行实际,对火电厂水工技术监督、土建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定向钻穿越施工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向钻穿越在管道与隧道工程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施工中若控制不当,对地表及其上建(构)筑物会带来如冒浆、建(构)筑物开裂等不利影响,为更好地进行施工设计,减弱负面影响,本文结合湖北省境内忠县-武汉输气管线定向钻穿越监利洪湖大堤的工程实例,建立相关地质、工程模型,分析了定向钻穿越施工对上覆土体变形破坏的成因,由此提出了定向钻施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太原火车站管幕预筑法(PPM)大直径顶管群施工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优选的8种有代表性的顶管群施工顺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大直径顶管群施工顺序下的地表变形特征. 试验结果表明:先施工管幕上排顶管的方案所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小于其他方案,与先施工管幕下排顶管的施工方案相比,其所引起的地表沉降要小1 cm;管幕上排顶管与周围土体之间形成管间微型土拱,并在管幕上方密排顶管之间形成组合土拱效应. 该组合土拱效应不仅可以承担一部分管幕上覆荷载,而且可以减小管幕下排顶管施工对地表的扰动,有效减小了管幕预筑法密排顶管群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0.
胡宏利 《商品与质量》2010,(34):184-185
随着建(构)筑物建设速度的提升,质量安全跟踪尤为重要。建(构)筑物沉降观测进行的如火如茶,本文结合该项工作的特点,提出要安全、及时、有效的做好沉降观测工作的几点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1.
研究含水层疏水及采矿引起的地表下沉对地面建(构)筑物的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孔隙弹性理论为基础,对多孔介质含水层疏水引起的地表下沉进行了分析,同时应用有限元方法耦合计算了多孔介质含水层疏水及采矿引起的地表下沉。  相似文献   

12.
多孔介质含水层疏水引起的地表下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含水层疏水及采矿引起的地表下沉对地面建(构)筑物的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孔隙弹性理论为基础,对多孔介质含水层疏水引起的地表下沉进行了分析,同时应用有限元方法耦合计算了多孔介质含水层疏水及采矿引起的地表下沉。  相似文献   

13.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5):650-654
以机载LiDAR激光点云数据与高分辨率航空影像为数据源,针对铁路沿线建(构)筑物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机载LiDAR数据法向量分析和曲率计算的建(构)筑物顶面点云区域增长分割算法。创建建(构)筑物顶面轮廓线提取、规则化和再调整的技术方法,实现铁路附属建(构)筑物的三维重建,并在建(构)筑物顶面点云面片分割的基础上,建立铁路附属建(构)筑物三维建模的技术流程。为铁路勘测设计、线路改造、资产清查、应急抢险指挥决策、数字三维铁路建设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樊钢矿业公司二滩粘土矿地下矿体开采后,岩层发生破坏引起矿区内地表建(构)筑物产生变形和破坏的程度,并采用fortran和foxbase程序设计语言写了计算机程序,对建筑筑物的变形值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对矿区内建(构)筑群的破坏程度作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精度电子水准仪在煤仓沉降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物及高耸构筑物越来越多,其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性使其顺利施工和施工后的安全运营及其正常使用寿命,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进行沉降观测所使用的仪器目前主要是水准仪,由于测绘技术的发展,电子水准仪的出现为水准测量开辟了新天地,本文以电子水准仪在煤仓沉降观测中的应用实例,首先简述了对煤仓进行沉降观测的意义,接着介绍了DL101C电子水准仪的功能及技术特点,阐述某煤矿主井煤仓沉降观测基准点和沉降点的布设和观测方案、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与成果管理.并对煤仓沉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简要总结了电子水准仪在实测中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管幕预筑法顶管工程相比于传统管幕法顶管工程具有顶管间距小、顶管直径大等特点。目前对于密排大直径顶管的应用较少,对管幕密排顶管施工顺序和顶管施工地表沉降规律理论研究不足,密排顶管施工土体的变形趋势与单一顶管相差较大,传统的Peck公式预测地表沉降难以适用。为了解决密排顶管的施工顺序以及顶管施工地表变形规律,采用大型模型试验对三种典型的顶管施工方案进行试验,研究大直径密排顶管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变形特征。通过试验发现密排顶管之间不仅存在相互支挡现象,而且顶管与周围土体共同作用形成的管土拱效应对施工下排顶管形成“保护”,从三组模型试验方案来看,考虑管土拱效应的顶管施工方案管幕中轴线位置处地表沉降最大值仅为6.09 mm,小于其他两组方案,根据这一实验结果提出管土拱效应对于封闭管幕下排顶管的“保护”作用,确定管幕预筑法密排顶管施工最佳的顺序是先施工管幕上排顶管再施工管幕两侧以及下排顶管;同时改进Peck公式来预测密排顶管施工产生的横向地表沉降,改进的peck公式考虑了相邻顶管支挡与管土拱效应的支挡效应,修改Peck公式参数取值的具体办法,改进的peck公式预测结果与模型试验横向地表沉降曲线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在电厂建(构)筑物基础设计施工中,大量的采用了砂砾石碾压地基.通过对某电厂一期工程砂砾石碾压地基试验,确定施工参数,为该电厂一期工程砂砾石碾压地基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提供依据,经后续检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长距离大断面顶管施工不可避免的引起土体扰动和土层损失,导致土体塌陷和地表拉裂等现象.以某长距离超大断面顶管工程为工程研究背景,对顶管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的机理展开了分析,对顶进施工过程中土体产生塌陷、地表出现张拉裂缝的原因进行了阐释,探讨了地表变位对周边建筑(构筑)物的影响,以及分析了该工程中运用的进出洞、中继器、触变泥浆减阻、加强现场监测、以及其他应急措施这5种关键控制技术,得到了一些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十号线某车站采用分离式结构设计,洞桩法施工.介绍了车站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对其结构形式的选取、施工程序及模拟计算进行了论述.实践证明,采用洞桩法可减小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有效保护临近建(构)筑物,对以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采用沉井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造成的影响,分析引起负效应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