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酵食品在消费市场中备受欢迎,发酵食品的工艺制造过程中少不了乳酸菌的参与。那么如何应对乳酸菌的耐药性来解决食品潜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令人深思。本文从市场上常见的发酵食品出发,对乳酸菌耐药性研究进展进行相关论述,意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基于PCR-DGGE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来分析酸菜和酸奶等广西特色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多样性.结果显示,用传统分离培养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共获得7个属的乳酸菌,其中乳杆菌属是主要优势菌群.传统分离法与分子生物学法法结合能够更有效的分析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多样性,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4.
传统发酵食品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当前主要的豆制品、米制品、蔬菜制品等传统发酵食品在其生产工艺、微生物分布、营养生理功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从发酵食品的工业用菌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常用的评估菌种的安全性方法、有益菌的安全性原则等方面对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的39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筛选具有优良抑菌特性的乳酸菌,分别对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胆盐、耐渗透压、耐酸碱、抑菌谱进行检测,并研究代谢产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筛选出三株具有良好抑菌特性的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HS011、德氏乳杆菌HS023、嗜热链球菌HS033。三株菌经培养20 h后,发酵液pH分别由5.44、5.44、5.42下降到3.55、3.54、3.57;三株乳酸菌能耐受0.1%以下的胆盐和14%的NaCl溶液;在pH 5.0~8.0时生长情况良好;且具有较为广泛的抑菌谱,对大肠杆菌O157:H7、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等均有较好抑制作用,但对霉菌和酵母无作用;代谢产物经温度(20~121 ℃)、pH(2.0~8.0)处理后仍有较好抑菌活性;经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过氧化氢酶处理后菌株代谢产物抑菌活性未有明显变化。表明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的乳酸菌具有良好益生特性,其代谢产物稳定性好,可作为发酵产品中的生产菌株,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3):123-129
从新疆传统发酵骆驼奶、马奶子和辣椒酱中分离筛选得到13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和phe S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结合表型特征确定乳酸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耐酸耐盐特性、产酸特性、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活力及抑菌能力,筛选获得了3株具有潜在生产应用价值的乳酸菌,即Lactobacillus pentosus CPC1(CICC 6283)、Lactobacillus pentosus CPC2(CICC 6294)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CC3(CICC 6287),为乳酸菌在果蔬发酵中的应用奠定了菌种基础。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7):122-127
采用纯培养方法从哈萨克传统发酵骆驼奶、马奶子和奶酪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和phe S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确定这些乳酸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测定乳酸菌的耐酸耐盐特性、产酸特性、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氨基酸脱羧酶活力及抑菌能力,筛选得到了3株具有潜在生产应用价值的乳酸菌,即Lactobacillus paracasei KCH3(CICC 6277),Lactobacillus fermentum KM1(CICC 6278)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KC3(CICC 6290),为果蔬发酵应用奠定了菌种基础。  相似文献   

8.
发酵食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全世界有广泛分布,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乳酸菌为最常用的食品发酵微生物,可以延长食品保藏期,赋予发酵食品独特风味,改善食品品质。除此之外,一些乳酸菌还可以定殖于人类消化系统不同部位,通过产生功能活性因子,调节肠道菌群,调控脑肠轴,为宿主带来健康功效。乳酸菌作为功能成分的应用在全球范围激增,发酵食品作为乳酸菌的理想载体,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文章介绍了乳酸菌的分类、应用条件及功能评价方法,并阐述了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健康功效和作用机理,为开发新型功能性发酵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传统辽西发酵食品中筛选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采用酸性实验、热处理实验、蛋白酶敏感性实验分析拮抗特性,利用生长曲线分析拮抗物质形成过程,扫描电镜分析细胞结构完整性。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从1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抗单增李斯特菌活性较强的菌株DL3,抗菌物质存在于无细胞上清液中。经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了27.50%,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可使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经121℃处理15 min后,抑菌活性仍保留96.88%,在p H2.5~6.5时具有抑菌活性,表明菌株DL3产生的抑菌物质可能为细菌素。添加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可使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曲线延迟期和稳定期延长4 h,显著地缩短了其生长期。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处理的单增李斯特菌菌体变小且边缘模糊不清,其中一端细胞原生质发生泄漏。经鉴定菌株DL3为植物乳杆菌。结论:获得1株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植物乳杆菌DL3,该菌的拮抗活性物质可能为细菌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潜在的应用菌株。   相似文献   

10.
传统发酵食品具有微生物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生态学特征,微生态学研究可揭示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丰度和均匀度及其演变规律,探究微生物与食品基质和环境之间,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该文对韩国泡菜、酵头、发酵香肠和开菲尔乳等传统乳酸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发生、发展与演替过程进行分析,阐明在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种群生态演替过程,同时介绍了用于食品微生态学研究的技术方法,为我国传统食品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旨在提高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1.
胡晓清  潘露  王汝毅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1):1606-1611
乳酸菌是发酵蔬菜制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类优势微生物,可利用蔬菜中的可溶性成分进行乳酸发酵,还能抑制有害微生物并发挥多重功能。本文首先对其最新研究进展做了归纳。近年来食品发酵微生物出现可转移耐药性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热点。作者结合研究实践,综述了可转移耐药性及其在发酵蔬菜乳酸菌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食源性乳酸菌外获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海英  秦礼康  江萍 《食品科学》2004,25(12):189-193
乳酸菌外获抗药性是指乳酸菌主动或被动地从抗药性菌株上外获抗药性因子。本文对食源性乳酸菌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传递外获抗药性因子的载体及传递方式进行了综述,以期加强人们对抗药性菌株扩增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传统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榨菜、大头菜、东北酸菜、发酵辣椒等 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的优势菌群,指出了目前传统发酵蔬菜中乳酸菌多样性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阐明乳酸菌在传统 发酵蔬菜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发酵香肠中乳酸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肠的配料中加入乳酸菌菌种,经过发酵可以制成具有稳定的微生物特性和典型的发酵香味的发酵香肠。可明显改善制品的风味,提高制品营养价值,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15.
几种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军  钟方旭  王亚林  孙毅 《食品科学》2007,28(4):195-199
从泡白菜、泡萝卜和泡辣椒中分离出11个乳酸菌株,对各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泡菜中的乳酸菌株有明显差异,分离的菌株多以杆状和球状存在,其中泡萝卜中以短乳杆菌为主,泡辣椒中以短乳杆菌和片球菌为主,泡白菜中以短乳杆菌和链球菌为主;供试样品中还含有环丝菌属,丹毒丝菌属,肠球菌属等三个菌属的乳酸菌,乳杆菌属在三种泡菜中存在最广泛。三种泡菜中均含有产亚硝酸盐菌株,其中泡辣椒中的肠球乳酸菌产较多亚硝酸盐,不能作为纯种发酵菌种:各菌种在纯种发酵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产酸能力和风味也各不相同。最后采用泡萝卜发酵试验筛选出4个菌株,泡制的萝卜口感和风味好,盐度低,产酸速度快,发酵7d即可基本成熟,pH值可降到4.0以下,保质期长、抑制杂菌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了从发酵蔬菜中筛选出具有降解胆固醇能力的食品用益生乳酸菌,作者以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e) RW作为对照,采用定向分离法结合16S rDNA分析不同来源的发酵蔬菜样品中得到5株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益生乳酸菌。结果表明,5株菌对pH 2.0、质量浓度为3 g/L的胆盐以及模拟胃肠液均具有耐受性,降胆固醇能力强(54.79%~62.54%)、能够抑制病原菌且黏附于Caco-2细胞上,表现出优良的益生特性。此外,5株菌均无溶血现象,不产生物胺,对多数抗生素敏感,安全性高。通过16S rDNA鉴定5株菌分别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JCSMC-1、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YB和JCSMC6-2、副干酪乳酸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SYD和XSMC-1。本研究获得的1株植物乳植杆菌、2株植物乳杆菌、2株副干酪乳酸菌均具有食品用益生菌的基本特性,为开发食品用益生菌提供了新资源。  相似文献   

19.
Shalgam is a traditional lactic acid fermented beverage in which black carrot, bulgur flour, sourdough, salt, turnip, and water are used for production. It is a red coloured, cloudy and sour soft drink mainly consumed in southern Turkey, however, its consumption is currently increasing in other parts, as well. Shalgam is produced on an industrial scale. Although there is no standard production technique in industry, it could be stated that there are two methods for shalgam productio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direct metho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comprises sourdough fermentation and carrot fermentation. In the direct method, however, the sourdough fermentation is omitted and only the carrot fermentation is applied. During fermentation, mainly lactic acid bacteria give shalgam its typical taste and flavour by producing lactic acid, ethanol, and some other organic compounds. This article reviews some aspects of shalgam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