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丹Muglad盆地六区块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丹Muglad盆地六区块原油进行系统地GC、GC/MS分析,研究了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结果显示,所分析的原油既有生物降解油也有正常油,它们属于同一成因类型,原油有机母质为混合型,高等植物为原油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细菌对高等植物改造作用非常重要;原油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和淡水-微咸水环境;原油成熟度不高,主要是生油高峰期前形成的石油.  相似文献   

2.
乍得Bongor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乍得H区块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最大的高风险勘探区块,Bongor盆地是H区块内一个完整的沉积盆地,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强反转裂谷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晚白垩世强烈抬升反转和新生代统一成盆三大演化阶段。现今的盆地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北部斜坡、中央坳陷、南部隆起和南部坳陷4个次级构造单元,中央坳陷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凹陷,其中南断北超的中部凹陷为盆地最主要的构造单元。反转和走滑构造是盆地最显著的构造特征。Bongor盆地的生储盖组合以下白垩统为主;油气成藏受断裂和走滑反转构造控制;反转构造带与有利岩相带结合控制了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3.
乍得Bongor盆地潜山油气成因和成藏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ngor盆地前寒武系基岩潜山裂缝油藏的发现打开了非洲陆上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潜山油源问题是制约Bongor盆地勘探进程的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利用潜山原油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研究M-P区、B区潜山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M-P区、B区潜山原油与M凹陷烃源岩和BN凹陷间的油源关系;结合Bongor盆地热演化史以及构造演化史,分析M-P区、B区潜山油藏带的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M-P区潜山原油主要来自M凹陷烃源岩,B区潜山原油接受M凹陷烃源岩和BN凹陷双重贡献。M凹陷烃源岩在晚白垩世中期开始向B区潜山带供烃,晚白垩世中期—晚期,M凹陷、BN凹陷烃源岩所生成的原油共同在B区潜山带聚集成藏,同时M凹陷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M-P区潜山带运移聚集形成潜山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乍得Bongor盆地花岗质基岩潜山储层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乍得Bongor盆地基底是由早寒武世及更老的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和片麻岩等构成,经历了古生代-侏罗纪长期的风化剥蚀夷平作用。早白垩世受中非剪切带走滑-拉张作用影响形成拉分盆地,同时在基底形成大量的构造裂缝;晚白垩世强烈反转,古近纪发育成为统一的盆地。2007年以来实施多层系立体勘探,不仅在下白垩统沉积地层发现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而且还在花岗质基岩潜山获得高产油气流,证实了5个潜山油藏带。根据储集空间的特征将基岩储层划分为孔隙型和裂缝型两类。综合地震、测井、地层成像、元素测井和岩心分析等资料,垂向自上而下将潜山的储层序列划分为风化淋滤带、缝洞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潜山所处的构造位置和埋藏深度决定了潜山储层序列发育的完整性和物性的好坏。基岩储层的垂向分带性为钻前储层的地震横向预测和评价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乍得Bongor反转裂谷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勘探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组反射率(Ro)法和地层对比法对Bongor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ongor盆地中生界的剥蚀厚度在1000~2000m之间,呈现出南北大、中间小的特征。快速而剧烈的抬升剥蚀使得该盆地下成藏组合P组砂体的储集能力得以保存;反转期的挤压应力导致了盆地地层的褶皱变形,形成了一系列断背斜、断鼻构造,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反转引起的断层活化为Bongor盆地中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6.
硫酸钾/硅酸盐钻井液在乍得Bongor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乍得Bongor盆地Kubla、Mimosa地层黏土矿物含量高,层理和微裂隙发育,易发生井壁水化膨胀、井眼坍塌现象.因此在对坍塌层位岩性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乍得Bongor盆地环境保护要求高的特点,研制出一种安全环保的强抑制K2SO4/硅酸盐钻井液.在Prosopis E1-1井的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携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抑制泥页岩水化膨胀能力和防止地层垮塌能力;其抗盐膏、水泥污染能力强,性能稳定,易于维护;润滑性好,泥饼薄而韧,摩阻低;所钻井井径规则,对稳定井壁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乍得Bongor盆地基岩油气藏的发现是近年来海外油气田勘探的重大突破,为进一步规范该地区录井技术,在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Bongor盆地基岩主要由变质岩组成。变质岩地化特征表现出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富集Rb、Th、U,亏损Nb、Ta和Sr,出现明显的Nb-Ta谷,显示火山弧花岗岩的地化特征;区域变质岩原岩恢复显示其原岩主要为火成岩。这些认识对基岩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百色盆地原油成因类型及聚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原油样品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分析资料,揭示了指示其生源和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参数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将百色盆地已发现的原油划分成4种成因类型.各类原油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曲线、甾烷碳数分布、Pr/Ph值和碳同位素组成等指标有明显差异,在盆地内呈区域性分布.盆地东部坳陷原油成熟度总体分布格局是:东高西低,坳陷内部低边缘高.这主要是受控于生油层成烃演化与断裂活动期的时空配置关系.原油与生油层的地球化学参数在区域上分布相一致,表明原油成藏具有近源聚集的特点.这可能与盆地缺乏广覆性的疏导层和断层的切割、封堵作用有关.同时,也正是这种因素使得生油层平面上的非均质性表现为区域上原油类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原油样品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色质等地化分析资料,对非洲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稠油遭受不同程度降解,降解程度为轻微-严重降解;具有低饱芳比、低饱和烃含量,饱和烃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部分稠油中出现25-降藿烷系列;同时该区稠油为烃源岩成熟期排烃的产物,这些都反映出该区稠油的形成与原生因素无关,属于次生稠油,是原油在聚集成藏的过程中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The oil discovery in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fractured buried-hills of the Bongor Basin, Chad, is a milestone for the African onshore exploration play. Geochem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GC, GC/M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biomarker compositio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ils from the Baobab buried-hill and shales from the Baobab N and Mimosa (MM) sags, respectively. The oil-source corre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buried hill oils and source rocks of BN/MM sags, and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was interpreted based on the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N/MM sag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oils of the Baobab buried-hill field along with two phas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The MM sag started to expel hydrocarbon in the middle Late Cretaceous (about 85 Ma), and then in the late Late Cretaceous (about 70 Ma) both the MM and BN sags expelled hydrocarbons for the Baobab buried-hill trap.  相似文献   

12.
Bongor盆地在经历断陷、坳陷构造演化过程后,不同勘探区块的含油性存在差异,同时还存在非常规油气层.地层内不同油气层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大,存在低电阻率及低对比度油气层的识别难题.为此,根据岩心、测井、试油及地化分析等资料,以Bongor盆地Baobab区块和Daniela区块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白垩系层序地层测井特征...  相似文献   

13.
坡折带控沉积理论在乍得Bongor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乍得Bongor盆地已经历20多年的油气勘探,未获得大的突破。制约盆地勘探的主要原因是勘探目的层储层、盖层的沉积控制因素、分布规律不清。本文在综合该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应用坡折带控沉积理论研究了该盆地的储层、盖层,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区的储层、盖层研究技术,即盆地坡折带识别技术和同沉积构造样式分析技术。将此项技术应用于Bongor盆地的油气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在乍得H区块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乍得项目在最初的钻井施工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井壁坍塌、井眼缩径、井漏等复杂情况,甚至造成卡钻事故,给钻井施工和有效勘探开发带来很大麻烦。通过分析岩样及室内大量实验,开发出了适合乍得H区块的阳离子钻井液配方。经过现场试用,效果很好,再没有发生井壁坍塌情况;钻井液密度在其配方优化的基础上也显出合理性,未再发生井漏。采用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不仅保证了钻进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了钻井风险和钻井成本,而且由于避免了钻井液漏失,进而保护了油层。通过多口井现场试验,逐渐形成了适合乍得H区块的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应用范围较广,性能上可以和油基钻井液媲美。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量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从烃源岩分布、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物特征等方面,对邦戈尔盆地中部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层位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整体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有效烃源岩主要为K组及其下部成熟烃源岩,成熟度为有效烃源岩的主控因素。生烃史模拟表明,K组及其下部的M组、P组烃源岩在晚白垩世及以前都进入过生烃高峰,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并且烃源岩没有二次生烃的可能。生物标志物分析表明,K组烃源岩沉积于半咸水-淡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湖相沉积环境,不同小层及构造位置其沉积环境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Bongor盆地和Lake Chad盆地是位于非洲中部且地理位置较近的盆地,但两者在烃源岩的发育特征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Bongor盆地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下白垩统湖相泥岩中,Lake Chad盆地的烃源岩则主要发育于上白垩统海岸—滨海相泥页岩中。通过对2个盆地的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烃源岩发育的差异性是2个盆地所处的区域应力场不同所致。Bongor盆地位于中非裂谷系,其油气成藏特征受中非剪切带的影响;Lake Chad盆地属于西非裂谷系,油气成藏特征受西非张裂带的影响。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2大不同的区域地质背景,造就了2个盆地差异性较大的烃源岩发育特征,了解这种油气成藏的差异性特征对中国南海未来的油气勘探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乍得H区块钻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壁坍塌、井眼缩径等井壁失稳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该区块的开发进程.因此,对乍得H区块发生的井下复杂情况进行了梳理,采用X射线衍射法进行了岩心黏土矿物组分分析,结合现场使用情况,优化了Bio-Pro钻井液配方,加强了体系抑制性、减少了钻屑水化分散、及时清除有害固相,并提出了适合该区块有关钻井液的部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