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综述了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及其机理、提取工艺、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为番茄红素的深入研究积累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2.
番茄红素及其生理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现国外已有企业将其从番茄中提取出来作为功能性添加物或者药物中的功能性成分来使用。有关其生理功能的研究正成为一个热点,对番茄红素在人体内的吸收,转运方式,各组织中的分布及生理功能,应用现状等的研究概况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番茄红素的提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番茄红素的分布、结构与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番茄红素提取方法的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现国外已有企业将其从番茄中提取出来作为功能性添加物或者药物中的功能性成分来使用,有关其生理功能的研究正成为一个热点。对番茄红素在人体内的吸收、转运方式、各组织中的分布及生理功能、应用现状等的研究概况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番茄红素的保健作用及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优越的生理活性,可高效的猝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自由基,其氧化性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类某些癌症和慢性病的发生与人们对番茄红素的摄取及番茄红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有重要关系。综述了番茄红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目前常用的及最新的工业上可行的几种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 ,番茄红素在预防人类某些癌症和慢性病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对番茄红素的结构、性质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番茄红素最早是Millowdet在1875年从番茄中获得的,当时命名为Solanorubin。1903年,Schunck发现番茄中的红色素的吸收光谱与胡萝卜素相同,将这种红色素命名为Lycopene。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由11个共轭及2个非共轭碳-碳双键组成得直链型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40H56。  相似文献   

8.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及保持其稳定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的色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是目前功能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研究热点。但由于番茄红素具有特殊的不饱和结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降解和异构化,使其在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主要对番茄红素基本性质、生理功能及稳定性进行综述,并对如何保持番茄红素稳定性的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番茄红素的应用提供可借鉴信息。  相似文献   

9.
番茄红素微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番茄红素微胶囊在不同时间、光、热及微波条件的稳定性,并与番茄红素纯提物和粗提物进行稳定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经微胶囊化后贮藏稳定性大为改善,为番茄制品的护色与安全贮藏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番茄红素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结构、理化性质、功能特性、稳定性、制取方法以及番茄红素的研究、应用现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番茄红素制剂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红素抗氧化活性强,具有延缓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防癌、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效果。但番茄红素稳定性差、脂溶性的特点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因此,通过制剂化处理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价值。综述了番茄红素制剂化技术,主要包括微胶囊化技术、脂质体技术、纳米分散体技术、包埋技术、乳化技术和超临界流体技术。  相似文献   

12.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优越生理活性的功能因子,相比天然全反式番茄红素,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以全反式番茄红素为原料,脂肪酸为溶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对番茄红素进行异构化,探究脂肪酸,微波条件,催化剂对番茄红素异构化的影响。以番茄红素顺式占比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微波加热法制备高顺式番茄红素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温度81 ℃,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11 min,亚油酸和辛癸酸甘油酯1:1比例添加3 mL,催化剂二烯丙基二硫添加量80 mg/mL,此条件下得到13Z,(5Z,9Z)及其他未知未知异构体组分番茄红素总顺式占比为(40.19±0.27)%。稳定性试验表明,温度越低,番茄红素保留率越高,等温条件下,反式最稳定,(5Z, 9Z)次之,13Z最不稳定。此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番茄红素顺式占比,从而提高番茄红素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提高生物利用率,并为开发含番茄红素的功能食用油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番茄红素原料和胶束中的番茄红素在不同温度下的构型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YMC Carotenoid C30-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构型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各异构体降解速率常数(k)的绝对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表明其降解速率加快,结构越不稳定。通过对比显示,四种番茄红素异构体,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5Z> All-E> 9Z>13Z。番茄红素原料中13Z、9Z、ALL-E和5Z的活化能分别为22.0 kJ/mol、23.4 kJ/mol、26.5 kJ/mol、27.6 kJ/mol,而番茄红素胶束中13Z、9Z、ALL-E和5Z的活化能均高于番茄红素原料,分别为25.8 kJ/mol、26.0 kJ/mol、31.5 kJ/mol、31.9 kJ/mol。结论 将番茄红素包载于聚合物胶束中,可以降低其降解速率,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照协同光敏剂的方法对全反式番茄红素进行异构化,以顺式占比为指标,优化了全反式番茄红素光异构化的工艺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浓度为0.16 mg/mL、荧光素浓度为0.14 mg/mL、时间为56 min,此条件下得到番茄红素顺式占比最高为33.7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番茄红素结构的测定,最终得到5种番茄红素异构体,包括(5,9)-顺式番茄红素、13-顺式番茄红素、异构体1、异构体2和全反式番茄红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异构体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番茄红素各异构体在37℃条件下的变化最为显著,而在4℃条件下降解最慢。此外,全反式番茄红素在几种主要番茄红素同分异构体中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其次是(5,9)-顺式番茄红素,而13-顺式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最低。  相似文献   

15.
番茄红素具有淬灭单线态氧和清除过氧化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功能,本研究在核桃油中添加0.005%的番茄红素,以同等添加量的TBHQ、BHT、BHA、α-生育酚为阳性对照,以不添加任何抗氧化剂的核桃油为空白对照,测定核桃油在贮藏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同等添加量的抗氧化剂在核桃油中抗氧化能力大小为:TBHQ>番茄红素>BHA>BHT>α-生育酚。为了进一步评价番茄红素对核桃油贮藏品质的影响,测定其在贮藏过程中δ-生育酚、总酚、角鲨烯、脂肪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25 ℃避光贮藏150天后,添加0.005%番茄红素的核桃油样中δ-生育酚、总酚和角鲨烯的含量分别降低到33.76 mg/kg、200.54 mgGAE/kg、14.03 mg/kg,而未添加抗氧化剂的核桃油样中δ-生育酚、总酚和角鲨烯的含量分别降低到30.98 mg/kg、110.75 mgGAE/kg、13.83 mg/kg;5种脂肪酸的含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研究发现在核桃油中添加0.005%的番茄红素,可有效延缓油脂的氧化酸败,提高油脂中活性成分的保存率,有助于延长其贮藏和货架期。  相似文献   

16.
番茄红素微乳化体系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微乳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以微乳化体系的稳定性为指标,研究了油、乳化剂、助乳化剂、Km值、储存温度对番茄红素微乳体系的影响,找出最佳工艺条件;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番茄红素微乳体系的最优组合。结果:最佳组合为:油脂种类:中链甘油三酸酯;乳化剂:吐温40;助乳化剂:乙醇;Km=11:6;储存温度:37℃。结论:按上述工艺制备的番茄红素微乳液中番茄红素含量可以达到2.5%,产品色泽自然,稳定性良好,可以任意比例与水混合,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