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从煤的表面特性研究煤燃烧过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对煤燃烧过程中表面结构特性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了评述,通过对不同表征煤表面结构特征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对近年来表面分形结构理论在煤燃烧研究中应用情况的分析,进行了有在结构特征与煤燃烧特性的关联,以期对煤的燃烧过程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煤粉燃烧过程中SO2和NOx生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煤粉在实验室滴管护中燃烧时,SO2,NOx的生成量与炉内温度、停留时间以及煤粉粒度间的关系。实验温度范围为600℃~1000℃,煤粉停留时间为0.32s~0.55s,煤粉粒度为<0.063mm和0.112mm~0.2mm,实验结果对了解锅炉炉膛内SO2的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直接燃烧法治理硫化物恶臭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酸性条件下,用水气将恶臭物质由污水中载出,送入石油气和空气火焰中燃烧。用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的SO2和CO2。污水经上述处理后,加入适量NaClO溶液,将其残存的恶臭物质完全氧化。 相似文献
8.
9.
气体中硫化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根据含量不同而分类。痕量硫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PFPD法和紫外荧光法,微量硫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比色法和检测管法,高含量硫的测定方法有碘量法和气相色谱-TCD法等。根据煤制乙二醇不同工段的气体组成特点,进行硫化物测定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水泥生产已经使用无烟煤、石油焦等低挥发分含量的燃料,现在煤气化工业产生的“煤炭”也可用于水泥工业。不过煤气化的工艺有多种,(Exxon等)所得到的“煤炭”的孔隙率有很大的不同。故其燃烧特性也有很大不同。不能统一用下列公式计算其应达到的细度: 相似文献
11.
燃煤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介绍了煤粉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包括亚微米飞灰和残灰颗粒的主要形成途径.亚微米颗粒主要来自无机物的气化-凝结过程,在高温条件下无机矿物首先以氧化物、次氧化物或原子的形式气化,当温度降低时,无机蒸气通过均相成核、异相冷凝、凝并、团聚等过程形成细微颗粒.残灰由残留在焦炭颗粒中的矿物转化而成,焦炭破碎和表面灰的聚合是决定残灰最终粒径分布的主要过程,除此之外,对于含外来矿物较多的煤种,矿物破碎对残灰颗粒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最后对燃煤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理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根据元素分析、工业分析以及差热分析等数据研究了平朔煤、红阳煤、大同煤和东胜煤的显微组分的性质及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壳质组具有最大H/C比和最高挥发分含量,镜质组的H/C比和挥发分含量高于隋质组;显微组分的粘结性,镜质组大于惰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相比较,镜质组的着火点低、燃尽温度也低,具有较窄的燃烧区间;壳质组的着火点最低,但是燃尽温度要高于镜质组。 相似文献
14.
15.
16.
煤燃烧过程中硫析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高有机硫北宿烟煤,高黄铁矿山家林烟煤,高钙基组分杨庄烟煤和阳泉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自动定硫仪对煤燃烧时硫的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可对煤燃烧中国硫剂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型煤燃烧过程中硫析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改进的自动测硫仪,以三种烟煤和一种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气氛和空气流量条件下对影响型煤燃烧过程中硫析出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脱无机硫北宿型煤硫的析出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炉温、煤在炉中停留时间、煤种、硫的存在形态、煤中钙基组分的含量、煤周围氧气的浓度和空气的流量等因素影响型煤燃烧硫的析出速度和析出量.研究结果可对型煤燃中固硫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贫煤和无烟煤及混煤燃烧硫析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研究了贫煤、无烟煤及其混煤燃烧时硫析出的动态特性 .结果表明 :贫煤 HZ,YQ及进行实验的各种混煤燃烧时 SO2 动态析出速率曲线呈现典型“双峰”结构 ,而无烟煤 FF呈现出较平坦的单峰结构 .二元或三元混煤实测硫析出速率曲线与按质量配比加权计算硫析出速率曲线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混煤硫析出速率曲线的实测第一峰对应时间比加权计算对应时间有所延迟 .多种煤混烧有促进中低温硫析出的作用 ,随掺配煤种数目增加作用越明显 .混煤燃烧实测硫的最终析出率低于、接近或高于加权计算最终析出率与组分煤的最终析出率、掺配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