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渔业是鄱阳湖区的传统产业。从微观视角考察明显的农进渔退之前鄱阳湖区的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鄱阳湖区渔业的发展状况。场面壮观的禁港开港是鄱阳湖区重要的渔业生产活动,也是鄱阳湖渔业经济发达的缩影。鄱阳湖优越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其发达的鱼苗业,鄱阳湖鱼苗业对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独具特色的渔俗是鄱阳湖区渔民生活的再现,浓郁"渔业"特征的地方文化已渗透到湖区民众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洪水灾变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影响鄱阳湖区洪涝灾害的洪水水文要素,设置综合定量指标,用以刻划鄱阳湖洪水灾变程度。确定鄱阳湖1951-1996年洪水灾变度和洪险等级,分析其变化趋势和频率分布,此此提示翻阳湖洪水的灾变特征,为鄱阳湖区历史洪水和洪灾评估,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及防洪减灾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单退圩堤的分洪运用有效缓解了2020年鄱阳湖区的防洪形势,具有重大的意义.总结了2020年鄱阳湖区185座单退圩堤实际分洪运用情况,复演了2020年长江流域大洪水鄱阳湖区单退圩堤运用后的防洪形势,分析了鄱阳湖区单退圩堤不运用对鄱阳湖的影响程度,以及采用康山蓄滞洪区的分洪效果,并对鄱阳湖区防洪治理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渔政制度是国家经济制度的重要制度之一,渔业赋税是国家赋税的重要补充。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区渔政在明清江西国家政权建设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本文以鄱阳县为中心,具体考察明清以来鄱阳湖区渔政管理及其自治因子——河泊所、渔行、保甲制度与民间俗信。河泊所是明清时期鄱阳湖渔政及赋税管理机构;渔行是民间社会渔业管理的辅助机构,它具有调节渔业纠纷、贩卖转销鲜(干)鱼、结队团体围捕、民间渔业资本借贷的社会职能;保甲制度与民间俗信规范与制约着渔民的生产、生活,主客观上对乡村渔业社会管理有着自治作用,三者互补。在鄱阳湖区,形成在国家治理大背景下,渔行为辅的乡村保甲制度与俗信自治的鄱阳湖渔政管理的共治发展,繁荣鄱阳湖区渔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鄱阳湖流水资源及湖区水位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了鄱阳湖区存在的水资源安全问题,计算了三峡水库初期运行和正常对鄱阳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得出了鄱阳湖流域天然水资源情势未发生趋势性变化、湖区“高水湖相,低水河相”特征造成枯水季节湖区用水困难和三峡水库蓄水期间鄱阳湖出湖流量增加使用水困难加剧等认识。  相似文献   

6.
通过发放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调查分析鄱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公众满意度.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公众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比例为51.8%,其中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对鄱阳湖采砂量、防洪能力、水质、江豚和白鹤数量、湿地面积以及生物栖息地功能的感知,因此,控制湖区采砂量,打击非法采砂、提高鄱阳湖防洪能力、改善湖区水质、加强鄱阳湖珍稀物种和栖息地保护、退耕还湖等对提高鄱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鄱阳湖区枯水期水位降低、枯水出现时间提前、枯水持续时间延长,对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明晰鄱阳湖水系水库蓄放水调度运用对湖区枯水期水文情势的影响,选择鄱阳湖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河上7座调节性能较好的控制性水库,运用长系列径流调节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各水库现状调度方...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原因,上游来水偏枯,导致供水矛盾突出,几乎年年发生旱灾。为了保障鄱阳湖区枯季城镇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用水,分析了湖区取水设施的建设情况,用水需求,制定了3级预警水位。在此基础上,选取流域内7座主要水库开展了鄱阳湖应急补水研究,制定了应急补水调度方案,方案的运用将有助于缓解鄱阳湖枯季干旱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鄱阳湖汛后水位消落过快,出现低水位的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枯水位不断降低,给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带来较大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鄱阳湖区实测水文资料与地形资料的统计分析入手,结合流域用水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状况,对鄱阳湖区低枯水位的出现规律、成因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活动用水增长、河床变化、河湖采砂、三峡工程汛末蓄水等是鄱阳湖枯水期水位降低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成果,提出了控制湖区低枯水位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鄱阳湖区降雨量的变化特征,按照相关标准对年降雨日数和降雨量进行分级,深入研究各级雨日(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年内分配规律。利用鄱阳湖区都昌站1953—2012年逐日降雨资料,采用趋势突变检验、Hurst指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对鄱阳湖区年和季节分级雨日(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鄱阳湖区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34 d,其中,小雨日数、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和暴雨日数所占雨日的比例分别为70.9%,18.66%,8.2%,2.98%;过去几十年,年总雨日数、小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均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并可能持续减少,年总雨日数在197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雨日数减少了14 d;季节性降雨中,春、夏2季以大雨暴雨为主,秋、冬2季以小雨、中雨为主。②鄱阳湖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 335.66 mm,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占年降雨的比例分别为20.74%,29.50%,27.35%,22.41%;过去几十年,年降雨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可能继续减少,并在197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降雨量减少了301.26 mm。③鄱阳湖区降雨集中度平均为0.4,但受降雨年内分配的影响,降雨集中度年际差异较大;降雨集中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6月中旬,其中,4月中旬—5月中旬占了71.43%。鄱阳湖区降雨日数的减少主要是由小雨日数减少引起的,降雨量的减少是各级雨量共同减少造成的;降雨集中度的大小与大雨和暴雨量所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密切相关,且与降雨不均匀系数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鄱阳湖湿地水文情势变化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是世界最大的白鹤越冬基地,其水位多样性是维持湖区内生物多样性以及为白鹤提供越冬生境的必要条件。近年,由于主湖区水位连年降低,白鹤已无法在其越冬,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几乎成为了白鹤越冬的唯一区域,从而导致了白鹤数量在鄱阳湖区域内的减少。拟建的鄱阳湖大闸可以有效地控制鄱阳湖的水位,恢复和科学调节江湖关系,进而维持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文章模拟并分析了建闸前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和主湖区的自身水生态、水位变化,以及两者湿地面积变化和白鹤食物分布的变化,认为鄱阳湖大闸提高了主湖区水位多样性且不影响自然保护区的正常运作,分担了自然保护区的压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整个鄱阳湖对白鹤的生物承载量。  相似文献   

12.
关于如何应对鄱阳湖区水生态恶化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20日,鄱阳湖都昌水位再创历史新低,都昌水文站水位只有8.18m,对应鄱阳湖面积只有50多km^2,越冬候鸟由70多万只减为30多万只,历史上烟波浩渺及世界重要湿地保护区的鄱阳湖会消失吗?人们在惊诧之余也不断的在问,鄱阳湖怎么啦?鄱阳湖水生态怎么啦?鄱阳湖水生态在恶化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能不能采取科学的调控措施来改善鄱阳湖水生态?带着这些问题,2008年4月8日~9日,我率有关处室负责同志来到鄱阳湖区的南昌、鄱阳、星子三县,就鄱阳湖区水生态的现状、历史演变及如何应对鄱阳湖区水生态恶化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五河控制站泥沙特征变化和湖口站出湖泥沙特征变化情况,分析了出入湖泥沙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典型断面法,依据199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鄱阳湖测量成果以及2010年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成果分析了鄱阳湖不同区域的冲淤变化情况,探求了鄱阳湖区的冲淤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12日上午,位于江西省共青城的江西省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鄱阳湖区模型———微缩版鄱阳湖正式启用,从而为开发保护鄱阳湖以及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鄱阳湖区所面临的水资源安全问题。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天然水资源情势未发生显著性趋势变化,枯期湖区水位偏低造成湖区存在季节性、工程型缺水,三峡水库汛后集中蓄水、清水下泄等造成湖区枯期提前,加剧了湖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一、鄱阳湖区自然地理概况鄱阳湖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的来水,经鄱阳湖调蓄后由湖口入长江。鄱阳湖流域面积为162225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面积9%,其中江西境内有157086平方公里,占江西全省面积的94%。鄱阳湖属季节性湖泊,高水为湖相,低水为河相,湖面宽阔。湖底平坦,湖盆自南向北倾斜,形似葫芦。松门山以北,湖面挟窄,为入江水道、松门山以南湖面辽阔,为主湖区。本文称前者为北湖,后者为南湖。鄱阳湖区地形:大致可分为丘陵岗地、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国土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该地区的开发、治理,对江西和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1983年以来,江西省政府在各有关部门配合下,对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进行了多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科技攻关,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和正在产生重大效益。考察成果已经通过了科协鉴定,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该项研究报告指出:湖区开发整治,必须抓住四个方面的战略重点:1.相对稳定湖水位,整治洪涝灾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2.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农业工业化,建设鄱阳湖经济区;3.整治环境,中止生态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的水陆相生态经济系统;4.控制人口,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相应于战略重点第一点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是:(1)人工控制鄱阳湖,即兴建鄱阳湖控制工程;(2)实施鄱阳湖近中期水利建设规划,即《鄱阳湖区水利建设规划》等防洪、治涝、灌溉工程。本文就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控制工程方案,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掌握鄱阳湖水环境演变趋势,维护鄱阳湖生态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深入分析了近13 年鄱阳湖水体氮磷时空特征及其异常情况,剖析了其主要驱动因素的影响途径。研究发现,2010—2022 年期间,鄱阳湖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丰水期总体低于枯水期,南部湖区高于北部的入江水道。而在2015 年,鄱阳湖氮磷时空特征出现异常变化,丰水期TN 和TP 高于枯水期,北部湖区TN 和TP 浓度高于南部湖区。入湖污染负荷与水文变化仍然是影响鄱阳湖水体氮磷浓度的主要因素,而中低水位时期湖泊格局造成的“碟形湖”结构和水量分布差异是鄱阳湖TN 和TP 时空特征异常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研究可为鄱阳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鄱阳湖区(V9-8)在赣江外洲水文站以下,抚河李家渡水文站以下,信河梅港水文站以下,饶河古县渡、石镇街以下,修河山下渡、万家埠以下,湖口水文站以上的区间面积。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土地面积19949平方公里,其中我省土地面积18959平方公里,安徽省990平方公里(本文只涉及江西部分)。湖区以鄱阳湖为中心,周围为环湖丘陵区,湖面高水期约3914平方公里。“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自然地理特征。湖区四周多山丘,逐渐向鄱阳湖倾斜,五大河(赣、抚、信、饶、修)呈幅射型水系穿插其间,形成低丘,平原与河流相间的盆地。在湖区土地面积中,山区占8.9%,丘陵占25.6%,平原占35.5%,湖泊占11.3%,其他占18.7%。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平台的鄱阳湖采砂区域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鄱阳湖区砂源分布情况,为鄱阳湖采砂规划提供资料,对鄱阳湖区悬浮物含量进行了测量。根据泥沙沉速和含量的关系,利用GIS技术,对整个鄱阳湖区的含沙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的悬浮物含量范围为1.553 4 ~ 94.071 6 mg/L,沉速为0.002 7~0.488 3 cm/s;以永修松门山为界,以北地区含沙量较大,以南地区含沙量较小。在含沙量较大的星子县沙岭、永修县松门山和都昌老爷庙地区所围成的三角区域不适宜采砂。通过对生态、航运、采砂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对鄱阳湖区采砂区域进行了初步规划,鄱阳湖的年采砂量不应超过1 100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