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是软件过程管理和控制的系统方法,为软件过程改进提供了指南。本文介绍了CMM的含义、作用与体系结构,以及基于CMM的软件过程改进方法,并提出了实施CMM的软件过程改进项目应遵循的六条策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CMM在数据仓库中的应用,分析了数据仓库中实施CMM模型的技术、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面向复用和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软件开发范例,许多企业也已经或计划引入这种新的软件开发方式。与一般的过程能力改进一样,这些企业也面临着如何评估自身当前软件复用能力从而制定下一步改进计划的问题。然而,当前流行的CMM/CMMI以及SPICE等过程标准都缺少面向复用和构件化开发过程的剪裁和定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软件企业采用新的基于复用的开发方法。本文对软件复用能力评估和改进相关的工业实践和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系统的软件复用能力评估框架。该框架为企业面向复用的开发过程提供了一种阶段式的评估框架,因此可以为企业面向复用能力的过程改进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决策依据。本文还对软件复用能力评估框架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SPEM的CMM软件过程元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娟  李明树  武占春  王青 《软件学报》2005,16(8):1366-1377
软件企业在实施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for software)的过程中面临最主要的障碍是如何将CMM 软件过程模型转换成可实施的、体现组织过程特征的CMM实施过程模型.可以利用模型驱动架构MDA来支持CMM模型转换,其首要问题是建立CMM软件过程元模型.通过分析CMM软件过程,给出了面向CMM的软件过程工程元模型SPEM的扩展策略,提出了一个基于SPEM的CMM软件过程元模型一-SPM-CMM.该元模型既支持CMM软件过程的抽象语法和规则语义,也支持利用UML CASE工具操作CMM软件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4.
软件过程改进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工程师以及软件组织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尤其是软件组织在实施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过程中面对的各种挑战.根据对CMM研究的体会与实践经验,提出了以集成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为基础,以个体软件过程和群组软件过程为支持的软件过程改进框架.  相似文献   

5.
软件企业实施CMM改进软件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当前软件行业的重要技术,研究和实施CMM认证,有助于软件企业提高生产率。对IT界公认的软件过程改进标准CMM进行了介绍,包括其发展、内容和运用;分析了我国软件企业的现状,以及实施CMM进行软件过程改进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小企业改进软件过程、提高软件质量、规避软件风险的笨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CMM的软件过程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如何根据CMM的体系结构,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被异地多用户并发访问的导航系统.通过分析CMM模型的体系结构,成功地设计并建立了一个软件过程导航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展.用户能够通过浏览器访问该导航系统,查询CMM的框架内容和组织机构实施各级别的详细内容,并可以通过查看国内外组织实施CMM的相关实例,达到为用户进行导航的目的.为软件企业有效地控制软件过程、提高开发效率和改进软件产品质量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田晨  刘国庆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7):296-298
软件实践表明产品开发的过程和产品品质有产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很多软件企业都把提高软件开发过程作为提高软件品质的重要手段。现有的过程模型中CMM/CMMI是很多企业采用的一个框架,CMMI模型非常复杂(描述性文档就有超过1000页),因此很需要有一种软件来支持软件过程的改进。本文给出了一个软件过程改进集成框架SPIF,较为详细地叙述了SPIF中项目计划与进度监控的实现。SPIF对CMM/CMMI有着良好的支持,经过几个软件公司的实践表明SPIF实现了软件过程可视化、管理效率化,可以对软件企业实施CMM/CMMI过程改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CMM提供了一个评估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改进的框架和工程能力的标准,并给出了软件过程不断进化的科学途径,是软件工程技术的一个突破性发展,其改进软件过程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商业目标和当前的技术水平。系统地介绍了产生CMM模型的来源、内容及对软件过程的改进,目的是进一步加深理解CMM框架及其对软件过程改进的指导,有效地达到软件过程持续改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志刚 《微机发展》2003,13(2):29-31
解决软件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有效改进软件过程 ,软件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产品开发和维护的软件过程的质量 ,而实施软件过程评估是改进软件过程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分析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标准框架和内容 ,并研究了基于CMM的软件开发评估CBA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解决软件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有效改进软件过程,软件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产品开发和维护的软件过程的质量,而实施软件过程评估是改进软件过程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分析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标准框架和内容,并研究了基于CMM的软件开发评估CBA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软件重用可有效地降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成本并提高开发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在价值链的形式化概念与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面向重用的软件开发过程与传统开发过程的特征比较,对面向开发过程的软件开发价值链进行了定义,该价值链在重用已有软件资产的基础上将开发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角色和活动进行了系统的集成,通过建立软件开发过程价值增值矩阵和度量指标体系,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增值活动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并证明了面向重用的软件开发过程具有更高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2.
面向中小软件企业的过程改进模型6SBC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小软件企业而言,实施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是中小软件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实施软件过程改进.介绍了CMMI和六西格玛理论,给出了适合中小软件企业的一个剪裁的CMMI框架,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六西格玛的DMAIC方法,提出了一个软件过程改进模型6SBC.该模型大大缩短了中小软件企业达到CMMI2和CMMI3级别的实施时间,在竞争激烈的软件市场中有效地提升了中小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软件过程度量的过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件度量是软件工程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给出了一个软件过程度量的过程模型,定义了实施软件过程度量的角色、内容、主要活动及相关的支持环境,重点阐述软件过程度量的数据采集、验证和分析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方法。通过一个软件项目的度量过程实例,研究并确认该模型在过程评估和改进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规范和改善组织的软件过程度量,提高组织的过程能力成熟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算法和SPC的软件过程度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涛  黄健柏 《计算机应用》2006,26(10):2476-2479
目前,软件过程度量理论和方法还不够完善,而高效准确的过程定量管理是成功进行软件过程改进的保障,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层次分析(AHP)算法和统计过程控制(SPC)的软件过程度量新方法。方法遵循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构架,从软件过程角度对软件项目进行度量。最后以实例证明本方法能有效支持软件过程的度量与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中小型企业软件过程改善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软件过程改善是各个企业建立适合自身软件生产线和促进软件工业化生产的必由之路。软件过程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内外成功应用并受益于这些软件经验与技术的企业多数是国防企业和大型的商业企业,中小型企业具有不同于大型企业的企业特征,这些特征有些有利于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而有些又限制了软件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软件过程改善的关键是量体裁衣,以理论和模型为指导,充分结合企业特征,进行适合企业特色的软件过程改善。该文在分析中小型软件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规模、软件生产的创新能力、动态变化能力、技术革新能力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对中小型软件企业进行过程改善时应突出几个方面,一是过程改善应充分利用开发组的丰富创造能力为解决过程改善问题提出方案,在确立过程改善目标时应尽可能多地涉及各种层次的项目组人员,同时采取划分过程改善任务单元的方法,不破坏软件开发过程的连续性;二是过程改善得到的结果应不限制团体的创造性,对过程改善结果的应用应针对具体项目相关的问题,而非建立一般性的软件过程规范。三是过程改善是应着重企业关心的目标,不一定完全依从CMM。在进行过程改善时,应实施“项目分析”关键子域,“项目分析”是以过程度量为核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前CMM模型提出了软件过程改进的标准,但是如何去实施呢。该文针对CMM二级评估中部分Asset在软件过程改进中的建立和使用,阐述了Asset的应用,分析了其重点和难点,为同行在进行软件过程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develop security crit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specifying security quality requirements is vitally important, although it is a very difficult task. Fortunately, there are several security standards, like the Common Criteria (ISO/IEC 15408), which help us handle security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will present a Common Criteria centred and reuse-based process that deals with security requirements at the early stage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in a systematic and intuitive way, by providing a security resources repository as well as integrating the Common Criteria into the software lifecycle, so that it unifies the concepts of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and security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8.
姜敏  石冬凌 《计算机教育》2008,(16):138-140
我院将软件过程改善和小组软件过程的理论引入到项目实训中,在小组软件过程(TSP)的基础上提出了TSP的简化过程TSP-ST(Team Software Process-Student),构建了开发过程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学生的项目实训中。本文介绍了TSP-ST在学生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