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460 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为对象,研究了利用Ebsilon仿真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变工况计算的过程,通过仿真结果与热平衡图上设计值的对比,验证了模型及该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证明该方法适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计算。此外,对不同供热抽汽流量、环境温度以及负荷率下机组供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性能保证条件燃气轮机100%负荷率工况下,当高、中、低压抽汽流量分别从0增加到60 t/h时,机组联合循环效率分别提高4.24%、4.31%、4.08%,热耗率分别降低193.6、215.4、203.3kJ/(kW·h);环境温度低于15℃时,额定供热工况下联合循环热耗率与环境温度成负相关,环境温度高于15℃时成正相关;燃气轮机负荷降低会使汽轮机可运行功率范围减小,机组调峰能力减弱;当供热量大于300 GJ/h时,在相同供热量下75%负荷率下机组的联合循环效率高于100%负荷率。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分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热电联产机组比较典型的热电分摊方法有热量法、焓降法和烟方法.但对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蒸汽系统通过回收利用燃气系统相对低品位的排气热量(约占总输入热量的55%~65%),可提高联合循环机组的效率,因此在分摊蒸汽系统的燃料消耗时,不能用热量法按排气热量比例进行分摊.而应通过引入汽轮机供热抽汽率β和抽汽焓降不足系数λ来实现对节能效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太阳能燃气-蒸汽联合循环(ISCC)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太阳能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稳态模型,分析了太阳能辐射强度对ISCC热电联产机组系统整体运行性能和热力参数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太阳能引入前后运行特性及热电调峰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ISCC系统的炯效率随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增大逐渐上升;系统循...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热力学特性,找出机组热损失产生的位置和原因,为机组的优化运行和节能改造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采用热量法的正平衡法来计算机组的热效率;其次用反平衡法计算该机组的?损失,将计算结果与正平衡法相校核并加以分析;最后用?方法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进行能量损失和效率计算。比较热量法和?方法的计算结果发现:燃气轮机负荷增大对联合循环?损失和?效率影响较大,使得机组?效率也有所提高;机组?效率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稍有降低;燃气轮机?效率的变化决定了机组?效率的变化趋势,采用热电联产可有效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6.
首先阐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原理,其固有优点,热电厂的特点,程氏徨及其热电站的特点;最后提出几建议,供参考。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无法适应当前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发展趋势的问题,该文建立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稳态模型,分析燃气联合循环机组配置太阳能及储热设备前后运行特性及调峰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而构建机组经济性模型并进行典型日调度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的输入可以增大原机组的热电可行域,增强机组的调峰能力;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发电设备》2015,(6):402-405
介绍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汽轮机启动过程中的启动升程限制、转速控制、负荷控制、压力控制、补汽控制等5种控制方式,运行过程中的纯凝工况、抽凝工况、背压工况、全切工况等4种运行工况,运行工况的切换及切换过程中的两种控制回路。实践表明:这些运行方式及切控过程十分合理,为汽轮机和整个机组的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京电网峰谷差日益增大的现状,分析了北京电网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调峰特性,研究了机组实际启动时间,机组最大、最小技术出力及出力调节速率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总结了北京电网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调峰的独有特点,指出了调峰能力未来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型汽轮机组采用高背压方式进行供热能够尽可能多利用排汽余热,节能效果显著,在热负荷允许的条件下,已成为越来越多火电厂供热改造的首选。针对某电厂2×330 MW高背压抽汽热电联产机组进行建模,分析其理论供热能力,结合热网供回水温度分析其调峰能力与经济性投运条件,研究了采用抽凝-抽背方式(EC-EHBP)、双抽凝方式(EC-EC)运行时的抽汽与负荷分配问题,确定了抽汽分配和电负荷分配原则,明确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背压运行方式。研究结果对电厂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型汽轮机组采用高背压方式进行供热能够尽可能多利用排汽余热,节能效果显著,在热负荷允许的条件下,已成为越来越多火电厂供热改造的首选。针对某电厂2×330 MW高背压抽汽热电联产机组进行建模,分析其理论供热能力,结合热网供回水温度分析其调峰能力与经济性投运条件,研究了采用抽凝-抽背方式(EC-EHBP)、双抽凝方式(EC-EC)运行时的抽汽与负荷分配问题,确定了抽汽分配和电负荷分配原则,明确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背压运行方式。研究结果对电厂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万安平  杨洁    王景霖  王文晖    缪徐  陈挺  纪杨建  李客   《热力发电》2021,50(12):21-29
针对电厂机组运行管理过程中人工调控运行参数耗时费力、效率低、准确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厂机组运行优化调控系统。首先,采用数据挖掘算法对机组历史和实时运行数据进行参数的整合和相关性分析,得到影响机组运行的关键参数,作为机组健康状态评估的指标。然后,利用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机组健康状态特征模块中确定的特征值进行训练,预测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实现机组智能调控。最后,开发了一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运行调控系统,并应用于浙江某电厂。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指导机组运行优化,提高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优化后电厂机组出功功率提升了0.412 5%,年电能产量增加4 806 MW·h,机组年收益增加约326万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北方城市冬季供暖期的空气污染问题,我国正积极发展"煤改气"技术,将传统的燃煤热电机组改为燃气热电机组。建立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数学模型,并以系统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包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热电联合系统调度模型。分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替换传统热电机组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比例变化、风电渗透率不同对电网弃风率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替换常规热电机组虽然增加了运行成本,但有利于电网消纳弃风。  相似文献   

14.
对某400 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4台循环水泵进行了变频改造,通过对在不同季节运行的循环水泵进行优化试验,找出循环水泵最佳运行工况,并绘制了机组两泵运行切换为三泵运行的转变曲线。结果表明:循环水泵在不同季节运行时存在不同的最佳运行工况,可为同类机组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冯元 《发电设备》2008,22(3):224-227
针对GE公司的S109FA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我国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主要执行调峰任务,启停较频繁,对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合适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6.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及其热电联供机组面临深度调峰。针对以重型燃气轮机为基础构成的热电联供系统,采用压气机与透平逐级叠加法及模块化的余热锅炉变工况特性分析等方法构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全工况分析模型;以某390MW等级抽凝式热电联供机组为例,获得其电力调峰深度及全工况燃料成本产值率。结果表明:在设计热电比为0.4时,电力调峰深度为31.23%。在电价与燃料价格之比为2.806、热价与燃料价格之比为1.215的情形,当设计热电比为0.2时,机组燃料成本产值率几乎稳定在1.611,即电力调峰对此供热工况的经济性几乎没有影响;当设计热电比高于0.2时,机组参与电力调峰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优势;若燃料成本产值率期望值取1.41,则机组约在60%负荷率以下纯凝工况运行将面临亏损。研究结果为燃气轮机发电项目的运营决策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玉成 《上海电力》1997,10(6):13-15
我厂零号机组.即149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经过10个月的运行调试已并人华东电网运行发电,热电装置利用宝钢高炉炼铁产生的低热值煤气BFG(3000~3200kJ/Nm。)经二级压缩为高温高压的煤气,燃烧后推动燃气轮机。燃气轮机的100万Nm^3/h、540C高温排气在余热锅炉将水加热成蒸汽成为蒸汽轮机的动力,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在同一轴系上共同驱动发电机和煤气压缩机,组成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相似文献   

18.
分析比较双轴E级燃机与单轴燃机、燃煤汽包炉机组在甩负荷时的差异,通过现场试验为燃机甩负荷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文中详细介绍了双轴燃机甩负荷的过程,计算出甩负荷的动态参数和转动惯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GUD1S.94.3A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不同负荷下热平衡计算,分析在不同负荷下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双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甩负荷试验过程,提出了利用S型函数加LM算法对转速上升部分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求解转子初始最大加速度的方法,并与传统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同类型机组甩负荷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