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发比容量高和循环性能稳定的电化学储锂电极材料,用二甲基咪唑钴(ZIF-67)作为Co源前驱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Z-CoS2-MoS2/rGO(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微观结构和电化学储锂性能. 结果表明,与采用CoCl2作为钴源制得的CoS2-MoS2/rGO相比,Z-CoS2-MoS2/rGO复合材料中CoS2粒子有着更加细小和较均匀的粒径,很好地分散在MoS2和rGO表面,形成了相应的异质结构. 作为电化学储锂电极材料,Z-CoS2-MoS2/rGO的可逆比容量可以达到1 092 mA·h/g,经900次循环后在500 mA/g电流密度下保持了941 mA·h/g的储锂可逆比容量,显示了稳定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Z-CoS2-MoS2/rGO优异的电化学储锂性能主要归因于该双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具有较多的电化学储锂电极反应电对以及复合材料中CoS2纳米颗粒、MoS2纳米片和rGO之间均匀的复合及所形成的异质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高效、低成本的析氢反应电催化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镍掺杂二硫化钼/石墨烯复合材料(Nix-MoS2/G,x=0.03,0.05,0.10),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表征,讨论镍掺杂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MoS2/G催化剂相比,镍掺杂的MoS2/G催化剂显示了更高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尤其当水热反应体系中的Ni和Mo的摩尔比为1∶20时,制备的Ni0.05-MoS2/G显示了最强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其塔菲尔斜率为50.8 mV/dec. 电催化活性的增强主要是由于少量镍的掺杂改变了复合催化剂的形貌,使MoS2纳米片更好地负载在石墨烯表面,暴露出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同时镍掺杂提高了MoS2边缘活性位的固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发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Bi2S3-MoS2/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讨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对电化学储锂性能的影响. 特别是,当Bi与M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时,Bi2S3-MoS2/石墨烯的电化学储锂可逆比容量可以达到1 140 mA·h/g,并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 当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 000 mA/g时,其高倍率特性为886 mA·h/g. Bi2S3-MoS2/石墨烯复合材料优异的电化学储锂性能主要由于MoS2具有更少的层数和较多的边缘以及Bi2S3纳米粒子具有更均匀的粒径,并能很好地分散在石墨烯表面,增强了复合材料容纳锂离子的能力,改善了储锂电极过程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法在泡沫铜基体上生长MoS2前驱体,并在合成过程中通过Co的加入,优化催化剂表面形貌。Co-MoP/MoS2/Cu为无定形态,催化剂纳米颗粒呈球形,表面具有密集的刺状突起。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证明了Co的加入能有效改善MoP/MoS2/Cu的表面形貌,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催化剂与电解液的充分接触,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电化学测试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过电位为60 mV,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析氢活性。在大电流密度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3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连续工作24 h后,性能无明显下降,能更好地满足工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选取性质稳定且还原能力较强的硫代乙酰胺作为硫源和还原剂,通过简单水热法制备二硫化钼(MoS2)催化剂,探究不同柠檬酸的添加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形貌和微观结构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电势扫描法(LSV)、塔费尔曲线(Tafel)等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的添加能够增加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增强MoS2催化剂析氢反应(HER)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步水热合成法,以氧化石墨烯(GO)和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为实验原料,简易制备了含氧空位的3D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钴(3D rGO/Co3O4-x)复合电极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Co3O4-x呈线状或球状均匀分布在多孔网络结构的3D rGO上,表明了3D rGO/Co3O4-x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在2 mV/s的扫描速率下,基于Co3O4-x质量比电容为635.7 F/g.将复合电极材料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100 W/kg时,得到的能量密度为10.6 Wh/kg.经过10 000次电化学循环后的电容保持率为98.15%.对称型超级电容器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石墨烯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多孔性以及Co3O4-x与石墨烯之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自支撑电极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力。以磷酸为磷源的水热还原法制备磷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P-rGO)水凝胶,再以P-rGO水凝胶为基质在3种溶剂(正己烷、水和四氯化碳)中负载聚苯胺,合成磷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P-rGO/PANI)复合水凝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产物的微观形貌与结构,运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1 mol/L的H2SO4溶液为电解质,经过1 000圈循环测试后,材料的比电容保持率均为81%以上,表明其有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潜质。该研究为开发出低成本、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鸡蛋膜(ESM)为基底,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电容性能的碳化鸡蛋膜/碳纳米管(CNTs)/二氧化锰(MnO2)(cESM/CNTs/MnO2)复合材料电极。首先将CNTs吸附到ESM上,通过碳化得到cESM/CNTs,再将其与高锰酸钾(KMnO4)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cESM/CNTs上生成MnO2纳米颗粒,最终得到cESM/CNTs/MnO2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测试了cESM/CNTs与KMnO4的质量比不同时制备得到的cESM/CNTs/MnO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当cESM/CNTs与KMnO4的质量比为1∶4时,cESM/CNTs/MnO2复合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电容性能,并且在扫描1 000圈后,复合材料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3.4%。  相似文献   

9.
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是电催化水分解能源转化过程的核心与速控步骤,较高的反应能垒导致动力学缓慢,限制了整体效率。本文基于可再生的木质素磺酸钠原料,依次采用氧化氨解、配位自组装、原位碳化制备了双金属硫化物Co9S8-Ni3S2/SN-C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OER性能。结合全面表征明确了氧化氨解得到的酰胺基团改性木质素磺酸钠与金属间的络合结构,并揭示了前驱体在热解碳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机制,以及活性中心Co9S8-Ni3S2的形成过程。在改性木质素衍生碳的强结合作用下,金属分散度提高。Co9S8-Ni3S2二者的紧密作用以及N对碳载体的缺陷掺杂,有效调控催化剂表面电子结构,优化中间体的吸附,进而提升了电催化OER反应性能。当氧化氨解过程中m(H2O...  相似文献   

10.
超灵敏和高抗干扰性葡萄糖检测对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相当重要。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基体上生长CoMoO4纳米棒,进一步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CoMoO4上制备纳米Pt,获得Pt/CoMoO4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纳米Pt的直径约为30 nm,均匀分散在CoMoO4纳米棒表面。利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安培法研究了不同材料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Pt/CoMoO4具有优异的葡萄糖检测性能,响应电流与葡萄糖浓度在1μmol/L~0.5 mmol/L和0.5~3 m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为4.59 mA·mmol·L-1·cm-2,检测限为0.3μmol/L,显现了纳米Pt与CoMoO4纳米棒的协同效应。该电极具有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一种成本低、实用性能高的葡萄糖检测电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氧化锡(SnO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牺牲模板法和水热法相结合,制备了C@SnO2复合电极材料。结果表明水热反应过程中生成的SnO2纳米颗粒负载在泡沫碳的骨架上,或存在于泡囊中。C@SnO2电极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比容量超过660 mAh/g。在1.6 A/g的大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时,电池的比容量达到较高水平(≥310 mAh/g)。这种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SnO2纳米颗粒的纳米特性和泡沫碳的特殊结构,可以改善电子传导性,并适应脱嵌锂过程中SnO2的体积变化。与纯SnO2电极相比,C@SnO2复合电极的比容量显著提升,稳定性也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以二硫化钼(MoS2)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电极,通过电容去离子法将此电极应用于吸附水体中的铅离子.对电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积(BET)表征;对吸附实验后的电极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和循环伏安法(CV)表征,并探讨其吸附机...  相似文献   

13.
以聚苯胺水凝胶衍生碳为载体,通过在载体材料上原位生长二氧化锰,制备了聚苯胺水凝胶衍生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产物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锰元素的价态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电化学技术对产物的超级电容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比电容(170 F·g-1)、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及倍率特性、较低的阻抗,以及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1 000次,比电容保持率为94.7%)。本文开发的聚苯胺水凝胶衍生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和纳米结构理想等优点,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高效降解盐酸四环素(TCH)废水,以氢氧化钠、乙醇和水为溶剂,以平板微孔钛膜为钛源和基膜,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原位生长二氧化钛纳米线的钛基电催化膜(TiO2 NWs/Ti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TiO2 NWs/Ti膜电极的形貌、晶型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并以TiO2 NWs/Ti膜为阳极构建电催化膜反应器(ECMR)处理盐酸四环素废水。结果表明:原位生长的催化剂锐钛矿TiO2纳米线直径约为40 nm,均匀生长在Ti膜上;负载TiO2纳米线可以显著提高Ti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催化活性,在常温常压下,当盐酸四环素废水质量浓度为50 mg/L、停留时间为10 min、电流密度为0.8 mA/cm2、pH值为7.0、Na2SO4质量浓度为15 g/L、溶液体积为100 mL时,盐酸四环素去除率可达99.5%,TOC去除率可以达到70.5%,明显高于Ti膜构建ECMR(40.2%和12.8%),且经过10次重复使用,催化性能基本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电解剥落得到的表面石墨烯化的石墨电极(graphene layers/graphite plate, GL/GP)为基底,在硫酸介质中以苯胺为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制备了表面石墨烯化的石墨/聚苯胺(graphene layers/graphite plate/polyaniline, GL/GP/PANI)电极,并探究聚合圈数对GL/GP/PANI电极比电容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对电极材料的形貌进行表征。在0.5 M H2SO4电解液中,对合成的电极材料进行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chronopotentiometry, CP)和电化学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表面石墨烯化的石墨电极上合成的PANI具有棒状结构,电流密度为0.085 mA/cm2时, GL/GP/PANI电容器的比电容可达1 042.8 F/g。提供了一种新的超级电容材料基底电极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最大程度上保留石墨烯的晶格结构以提高其电导并简化过渡金属氧化物与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过程,通过氢电弧放电和简易的高温处理成功制备得到四氧化三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通过XRD、Raman光谱和TEM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及成分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由该材料制得的超级电容器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质、出色的电化学稳定性(循环3 000圈后大约保持96%)以及较低的等效串联电阻.同时,四氧化三锰的掺入可使其比电容提高到纯石墨烯电极的3倍.因此,此方法为制备以新型石墨烯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