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智老人养老服务是当前养老服务业中的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失智老人养老服务标准现状,总结了失智老人早期干预服务机构标准化试点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为标准化在失智老人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托老机构内照护人员的素养调查,了解养老机构照护人员职业素养现状,为城市养老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对沿海某一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100多个托老机构中的275位照护人员进行调查,以获取照护人员素养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采用访谈的方式探求照护人员的工作原因和对照护工作的态度。结果:调查发现,从事老人照护职业的主体为女性,大部分是未经培训的非专业老年照护人员,总体素养偏低。选择该职业的原因个体差别很大,照护内容比较简单,但普遍认为该职业有现实实用价值。结论:托老机构中照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及素养亟需提高,需要对他们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及使照护人员的专业梯度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了基于出行需求与用户体验的早期失智老人智能手杖的设计方法,改善了现有产品中缺乏针对自我救助需求研究的现状。从早期失智老人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其出行需求,总结针对早期失智老人出行需求的情感化设计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智能手杖的设计实践中,在关注早期失智老人生活出行安全的同时,设身处地为早期失智老人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我国的三种主流养老模式,分别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出发,对老人、养老机构、机构人员及相关养老服务提供方进行调研,分析梳理出不同养老模式下的标准化需求,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推动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朝杰  王俊灵  陈文静  胡艺帆  余宇 《包装工程》2022,43(22):114-124, 168
目的 通过构建防护辅助一体化夜间照护系统来解决现有居家照护服务中的高龄老人夜间照护难的问题。方法 采用一日追踪法、入户访谈法进行深入调研,对居家高龄老人居家活动特征、夜间行为习惯和现有家庭照护服务供给现状进行研究,筛查夜间活动风险因素,采用案例分析法探查国内外现有夜间照护实践案例,明确高龄老人居家夜间照护的服务缺口。结论 从持续照护理念出发,在ERG需求理论的指导下,探查居家高龄老人在夜间场景下,关于健康照料、防护辅助、精神慰藉三个维度下的多层次需求,提出针对老人“起夜”场景下的居家照护服务策略,并输出辅助居家高龄老人独立自理的夜间照护系统的设计实践,为实现原居安老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6.
朱硕  蒋晓  唐艺涛 《包装工程》2022,43(18):136-143
目的 探究情境感知在机构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满足老人的个性化养老需求,提升养老机构的资源分配效率和用户体验,促进机构养老服务的持续性创新发展。方法 首先,梳理情境感知理论的发展以及情境感知服务流程,同时分析归纳出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特征和问题;其次,结合情境感知介入机构养老服务的优势及特性,将机构养老的服务情境因素划分为用户、环境、任务、资源四类,同时采用桌面调研、用户访谈等方法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基于上述四种情境因素提出设计策略,构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结论 情境感知理论应用于机构养老服务之中,强化了系统情境信息的感知能力,从多维度视角挖掘动态情境下用户的需求,主动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简化用户操作路径,提升养老服务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7.
郑斌  葛禹 《中国包装》2023,(1):81-84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失智老人生活问题日渐严峻,针对失智症老年患者的环境设计以及伦理意识的严重缺失值得重视。本文基于伦理学视域,对现今失智老年病房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失智老人的病房空间需求,并以伦理学的平等、人性、人权为研究基石,结合社会实际,提出了改造的设计方案和策略,构建人性化的失智老年病房设施,使适老化的环境空间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案·建言     
《标准生活》2015,(3):52-53
<正>政协委员苑春鸣:提案探索发展老龄服务产业,满足多元需求"建议政府把养老当做重要服务产业来抓,首先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引入社会资金养老服务产业进行规范和保障;其次,根据不同年龄老人的需求,引入医疗保健、家政服务、老年旅游、老年教育、金融保险等多元化产品,对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税收减免、融资优先和政府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壮大产业;第三,医保和养老结合,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家政企业融入养老服务行业已成为发展趋势。家政养老服务是家政服务企业通过合同契约关系为居家老人、社区老人等提供家政服务和养老服务。本文分析了家政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以标准化的方式规范、引导家政养老服务产业,并以湖南金梦圆企业为应用案例阐述如何通过标准化开展家政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0.
, 《标准生活》2013,(9):44-47
一家合格的养老机构什么样,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消费者应该怎样考核养老机构的合格情况呢?下面就以北京为例,通过标准解读,让我们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吧。标准名称: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规范(DB11/T148-2008)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质量控制、养老服务合同评审和评价与改进,适用于各类养老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国务院办公厅:到2020年,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20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有所提  相似文献   

12.
黄茜 《包装工程》2018,39(22):57-65
目的 研究养老机构标志色彩设计的关联因素,运用色彩语言与设计含义的转换关系,帮助养老机构根据自身需要准确地设计标志,同时为其他养老相关产业色彩设计提供参考理论。方法 运用NCD色彩体系的色相与色调系统,色彩印象坐标体系分析老年人色彩生理与心理需求,养老机构的定位关联因素与色彩组合的关系,并以此建立养老机构标志色彩设计的基本逻辑。结论 养老机构的标志色彩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老人的色感衰减的生理状态,避免使用明度对比低的配色,考虑居住其中的老人的心理需要,可对应使用色彩坐标“家庭区”为主的配色。同时,养老机构的标志色彩设计与其品牌核心、目标消费群体、所属地域文化有关。运用色彩印象坐标,将语义信息转化为色彩语言可以设计得出与养老机构信息对应准确的标志色彩,同时建立养老机构的色彩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机构养老的概念以及近年来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入手,分析了江苏省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有效推进江苏省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江苏省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雷诺阿 《包装工程》2023,44(2):122-127
目的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探究整合性照护和在地老龄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式,构建服务设计策略,建立可及的、高效的、满意的在地老龄化服务系统,提高老年人社区或家庭养老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体验。方法 通过文献对比研究、案例分析和叙述研究的方法,探究在地老龄化照护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机会点,构建相应的设计策略。结论 建立跨学科的设计合作团队、参与式设计过程和服务过程、创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可持续服务传递系统、关注老年人社会情感需求,为四个可行的在地老龄化服务设计策略。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提供连贯性的在地老龄化整合性照护,构想以服务设计思维驱动的由医院和疗养院向社区或家庭健康的养老转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寻老年人色彩感知与色彩需求的规律,调研长沙市养老机构色彩现状,帮助养老机构通过色彩优化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环境。方法 基于日本NCD(Nippon Color & Design System)色彩体系,对长沙市养老机构老人的色彩喜好与色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Color muse取色器,对抽取样本养老院的建筑主要色彩分类采样。利用独立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长沙市养老机构色彩优化的理论基础,探索养老机构色彩优化的有效策略。结论 长沙市养老机构色彩优化调查显示老人普遍出现色感衰减,喜好色偏好暖色相和高纯度色调;长沙市养老机构色彩使用现状整体不佳。为塑造出优质的养老色彩空间,建议养老机构在安全警示和信息标识的部分,多运用高纯度,强对比的色彩组合;在空间色彩的营造上,运用NCD的色彩印象坐标体系,能有效将信息转换为对应色条,结合形、质、空间创造满足需求的色彩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世界标准信息》2011,(8):87-87
正餐须两荤两素一汤,含送餐上门服务每份不得高于10元;上门协助老人洗澡,每次40元;陪老人购物、串亲访友、每小时15元或每天50元…近日,北京市6大类、110项居家养老社会服务价格标准正式发布。今后全市1.5万家服务商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时,原则上不许收取高于标准的费用。据悉,这些服务绝大多数可使用养老助残券支付。  相似文献   

17.
居家养老服务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在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同时,必须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合理优化服务资源。以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为关注点,首先在考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前景理论的符合老人心理特征的服务满意度函数,建立最大化满意度和最小化成本的多目标养老护理员调度模型;然后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Pareto最优解集;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得出老人对时间窗的敏感性越低时服务满意度越高,而当服务满意度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时需要更多的成本来支撑,此外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运营成本相同下服务满意度提高了约10%。不仅为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权衡决策,同时提升了老年人的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苗秀  韩冬楠  王腾  张博 《包装工程》2018,39(6):150-154
目的探寻更合理的养老方式,以帮助空巢老人实现自主、自立和自尊的养老。方法通过半结构化的定性深度访谈和定量的问卷调查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交叉列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索包头市空巢老人生理状况、心理健康水平、社会特征、社会支持和养老意愿情况,挖掘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对社会助力养老的态度,探索更为空巢老人所接受的新型养老方式。结论若干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使空巢老人养老意愿和生活质量水平有显著差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偏低;社会关怀逐渐构成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来源的主体,老龄社会的建设需要从建筑的开放性、社区的服务性和邻里的互助性等方面实施改革;对于包头市空巢老人在宅养老和结伴养老的养老意愿和趋势,则需要社会化居家养老配套服务建设的跟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养老观念的转变,机构养老成为了重要的养老方式,养老服务也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从标准化的角度对养老机构服务的政策措施、标准体系的建立及三"标准线"对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20.
邓妍  邱杰 《湖南包装》2023,(5):99-101+131
人口老龄化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双重时代背景下,智能化社区养老模式因其服务的多元性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增强老人活动独立性,打造高质量舒适社区养老空间,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与行为需求合理运用智能化系统,从安全性设计、便利性设计、舒适性设计三方面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空间使用率与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