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治与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剖析城市社区组织旧有管理体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管治理念,提出了一些有关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以来上海人口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结构重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中心城区人口的高度集聚以及与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带来了交通、住房、环境等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为此,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对上海城市空间地域重新划分,提出上海大都市通勤区的概念,以更好描述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的空间联系,引导人口分布和优化城市区位功能,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意义与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是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不同的时期,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强度是不一样的.论文总结了开发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演进历程,提出我国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开发区的"孤岛"和"飞地"阶段、开发区对城市空间影响效应增强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开发区与城市空间融合阶段.文章还对我国开发区当前面临的职住分离问题、管理体制与行政区划问题,交通系统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陈昶岑 《建筑与文化》2021,(12):180-181
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在整个疫情防控链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良好的风险应对能力对于城市风险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汇总分析韧性社区的基本要素,构建建设与治理框架,结合社区在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韧性提升策略,希望为后疫情时代的韧性社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乡村空间特征与重构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小卉 《规划师》2007,23(8):79-82
当前我国乡村空间发展存在组织核心弱化、结构网络薄弱、要素流动无序、对部分要素的控制能力丧失、基础设施要素分布不平衡等现象,应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通过重塑乡村组织核心、重构乡村居住空间、完善乡村结构网络、加强对城乡共建共享要素的统筹等措施实现乡村空间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5)
近年来,城市中的社区养老服务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但大部分养老社区还处于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着资源募集面较窄、经费短缺、服务内容单调、社区能动性差等问题,养老社区的自治能力普遍低下。本文以养老社区为核心,纳入组织自主性的观点,进行养老社区与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及研究机构的网络互动关系研究,探索养老社区自主能力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主义城市中,单位社区曾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单元,它具有在高墙封闭的空间内综合组织生产生活的自主权。而在转型期经济的背景下,生产逻辑的制度转变引发了单位社区演变的空间响应。空间形态的变化显示,单位大门数量的增加使单位社区的围合度下降,原有单位边界内缩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带状公共开敞空间。土地利用的变化表明,在生产用地减少和生活服务用地增多的结构调整下,各类用地的混合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48-50
高铁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决定城市—区域发展走势的新"变量"。笔者在总结杭州都市圈建设模式和绩效特征的基础上,以杭州都市圈为例,剖析了高铁建设主导的区域竞争新格局对都市圈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而提出了都市圈应对高铁时代机遇挑战的发展对策。研究认为:都市圈及圈内城市要处理好"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通盘考虑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推进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提高都市圈的首位度;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以创业创新为驱动力,推进跨地域城市治理创新,推动都市圈实现"竞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德慈 《规划师》2005,21(12):5-7
中国城市自改革开放25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单位社区的空间演化: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主叉城市中,单位社区曾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单元,它具有在高墙封闭的空间内综合组织生产生活的自主权.而在转型期经济的背景下,生产逻辑的制度转变引发了单位社区演变的空间响应.空间形态的变化显示,单位大门数量的增加使单位社区的固合度下降,原有单位边界内缩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带状公共开敞空间.土地利用的变化表明,在生产用地减少和生活服务用地增多的结构调整下,各类用地的混合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王刚 《室内设计》2014,(5):74-79
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汉口由 此涸出水面,由于地处优越的水运环境,商 贾云集,商业兴隆。因孤岛格局导致交通不 便,汉口一开始官治松弛,各地商人自发形 成同乡会和同业帮会共同管理地方,形成均 衡的晶体治理结构,达成地方自治。空间形 态由于缺少官方干预形成基于码头城市逻辑 的鱼刺状肌理,汉口日常生活丰富多元,社 会排斥较少,构成融洽的商业社会共同体。 1861年汉口开埠,导致经济结构转变,地方 自治开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官方面面俱到 的监控,自治的瓦解出现社会异化,在汉口 城市中心向租界方向转移过程中,出现空间 分异。汉口城墙由于受新的经济逻辑影响修 建成后城马路,“马路经济”暂露头角,改变 了“水运经济”,城市规模也随之扩大,横平 竖直的新型道路加诸新式里分住宅的建设 模式于此滥觞。警察制度的建立极大挫伤了 社会生态,地方自治自此让渡于官方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当前参与式城市微更新逐渐从空间营造过渡到社区营造,居民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意识”成为关键难题。[方法]首先综述城市微更新中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参与从空间营造转向基层治理的载体,强调其中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构建的重要性;在城市微更新与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交叉下,搭建起“更新治理—参与行动—共同体意识”的参与促进认知形成的分析框架。其次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市民系统性参与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为例,基于居民更新行动阶段的参与前意识认知、参与中实践转换、参与后情感反馈的行动路径,分析在地居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情况,即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参与行动路径促进意识形成的可行性及探究意识对空间反馈作用。最后从城市微更新的空间维度出发,总结居民的全过程参与行动对居民基层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有效行动路径,并对其反馈机制做出阐释。[结果]结果显示在参与式行动介入后,居民们对于街道的情感认知有所提升,在共同体意识上可以概括为4种不同层次类型,依次为利益共同体意识、情感共同体意识、价值共同体意识和生活共同体意识。[结论]为共同体意识培育提供可行的参与式行动路径,并凝练共同体形成类型,以期为优化城市微更新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4.
As we know,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zones has changed both the structure of the urban economy and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city. The regional expansion and restructuring caused by  相似文献   

15.
管治理念与中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管治 (Governance)作为一种理念已不再为公共行政领域所专用 ,而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在城市规划的具体实践中 ,如何在众多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领域中取得一致的认同 ,这有赖于对管治理念的把握和运用。本文通过对西方管治理论的探究 ,试图在我国建立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和保障机制 ,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张艳  华晨 《国际城市规划》2011,26(6):102-109
作为一种新兴交通系统,高铁在冲击传统交通市场的同时,也将对相关城市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等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以法国里昂为例,分析了高铁对城市空间重组的推动作用;并借鉴里昂经验,就空间整合理念、协同环境认识等方面对我国的相关建设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背景下,浦东的战略地位不断加深,面临二次跨越发展.浦东南汇合并、新区城交通走廊形成、大项目落地为浦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浦东禽要优化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以适应新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浦东的空间发展战略思考,通过延续浦东现有发展格局,预控大浦东的中部地区为策略发展地区,整合提升中部南北产业发展轴,形成"双核四轴五片"的空间发展结构,支律浦东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迈入存量发展的中国城市更新,更加重视自下而上式的更新模式,更新决策过程中多元主体的角色、关系和互动机制发生了改变,但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仍显薄弱.借鉴城市更新中的空间治理逻辑,探讨构建基于空间治理视角的城市更新决策机制的分析框架,并以深圳市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城市更新为例,从微观视角来阐释城市更新中多元主体的决策因素,以及多元主体在土地价值提升和公共利益落实两大决策场中的合作与制衡机制.研究发现,在深圳市新型城市更新模式下,地方政府、市场主体与权利主体达成三方合作共赢的格局.三方联盟保障了地方政府对公共利益的落实,保障了市场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同时保障了权利主体获得合理补偿以及物业分红.其中,市场主体成为核心参与主体,分别与市政府、区政府和权利主体形成围绕经济利益或公共利益的制衡机制.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平衡经济利益和公共利益以及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两大方面提出空间治理视角下城市更新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治理理论作为一种制度模式,被推广到各个层面.从企业、城市、政府以及全球;当应用到城市管理领域里时,城市治理理论也应运而生。本文考察了治理及其城市治理理论的渊源之后认为,其不外乎是西方民主社会的民主理论与公民社会理论的翻版,其以发达的公民社会、完善的民主制度以及健全的法治为基础而产生的多中心管理理论,并不适合我国的现状以及文化,制度等基础。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2)
社区文化治理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方式,解决社区存在问题。要发挥文化在社区的纽带功能,需要对我国社区文化治理实施主体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对比美国社区文化治理的三级体系,研究美国地方艺术委员会、社区艺术组织和社区发展公司的具体工作内容、人事制度及其与社区文化治理的关系,本文提出我国应建立"小政府——大服务"的社区文化治理体系;有效提升区、县地方艺术委员会工作内容和资金分配方式;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改革社区文化服务机构;创新社区发展类中介组织等方面进行社区文化治理实施主体的全面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