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孔隙率高、吸附能力强,可用于高效地处理化工行业油污染问题。聚乳酸(PLA)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来源广泛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自制的熔体微分电纺装置,制备了PLA/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ATBC)纤维膜,探究了物料性质和增塑剂ATBC含量对PLA纤维形貌及吸油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佳的纺丝温度和ATBC含量。研究表明,在纺丝温度为240℃、ATBC质量分数为10%时制备的纤维直径为320nm。该纤维膜水接触角为145°,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能,吸油倍率为138.4g/g,是市售PP无纺布吸油性能的4~5倍,保油倍率为85.8g/g。重复吸/放油5次循环后,纤维膜仍具有良好的强度而未发生断裂且可继续进行吸油,重复使用性能较好,可被应用于化工行业油污染处理。  相似文献   

2.
何云凤 《安徽化工》2011,37(5):43-44
以聚乳酸(PLA)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LA/SPI复合纤维。采用FT-IR、SEM、XRD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LA/SPI复合纤维中PLA和SPI通过氢键缔合,纤维直径分布在100~300nm之间。  相似文献   

3.
《塑料》2017,(5)
为了获得手感更好的衣服材料以及减少无针刺法非织造布的工艺流程,采用单针头熔体电纺丝设备对热熔胶TPU进行纺丝,制备了TPU非织造布,通过改变PEG-10000的含量来调控纤维细度和纤维黏结点个数,并采用扫描电镜测算纤维平均直径以及纤维黏结点个数。实验结果表明:当PEG-10000的含量为0时,由于TPU的黏度过大无法纺丝,因而无法获得纤维。随着PEG-10000含量的增加,TPU的黏度逐渐降低,达到可纺的条件,并且可纺性越来越好。一定质量分数的PEG-10000对纤维的细化效果明显,当PEG-10000的含量为6%时,纤维直径最细,并且黏结点个数最多,此时纤维网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周明阳 《化工时刊》2007,21(6):65-68
静电纺丝(电纺)技术是一种制备直径为数10 nm到数μm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介绍了电纺的工作机理,对电纺条件影响纤维形态和纳米纤维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纳米纤维应用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合成纤维》2015,(11):28-33
采用不同比例亲水性添加剂与聚丙烯混合,利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制得了亲水纤维,并分别测量了纤维的芯吸高度、吸水倍率和输水速率3个指标,利用SEM观察纤维形貌特征与表面结构。试验表明:相同电压下,随着亲水改性剂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吸水倍率先增大后减小,最高可达到27倍;纤维的芯吸高度先增大后减小,最高约为4.5 cm;输水速率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而在相同亲水改性剂含量下,随着电压增大,纤维吸水倍率及芯吸高度逐渐增大,输水速率逐渐减小;输水速率最大值为12.07 g/(min·g)。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对带有异种电荷的对称共轭喷丝头,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几种聚合物的连续排列有序的微/纳米纤维,并与常规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利用对称共轭电纺法制备的纤维的直径比常规电纺法制备的要大2~3倍,而且纤维具有良好的排列有序性;而用常规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则是无规排列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被用来表征制备的微/纳米纤维和纳米纤维膜。  相似文献   

7.
活性碳纳米纤维由于比表面积大、导电、导热性好、孔隙率高等优点,得到人们广泛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比表面积、孔隙率,特别是微孔和介孔的含量,是活性碳纳米纤维面临的主要问题。电纺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可大量连续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本文介绍了电纺制备纳米纤维前体,再通过预氧化、碳化和活化制备活性碳纳米纤维。详细分析了前体选择、孔结构调控对活性碳纳米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前体主要决定活性碳纳米纤维产物的微观孔隙结构,孔隙结构调控主要包括间隙孔、大孔、介孔和微孔的调控。回顾了电纺活性碳纳米纤维在超级电容器电极、电吸附除盐电极、吸附过滤和催化剂及其催化剂载体等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今后可将催化剂与活性碳纳米纤维原位负载,在提高催化活性点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炭素技术》2009,28(4):20-20
7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最先进溢流型球磨机,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现场试车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大型磨机技术在短短几年内,打破了全球高端磨矿装备技术和市场被少数几家国际公司长期垄断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塑料》2016,(2)
为了高效制备聚乙烯醇纳米纤维,提出了一种连续批量制备纳米纤维的无针螺旋辊式静电纺丝装置,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的纳米纤维形貌进行观察,并应用Nano Measure软件对纤维的直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此装置可以进行纳米纤维批量化制备,工艺参数中纺丝液质量分数、纺丝距离对纤维直径影响显著,纺丝电压对纤维直径分布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PVP作为络合剂与Ti(C4H9O)4反应制得前驱体,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得PVP/TiO2纳米复合纤维后在马弗炉中煅烧,并采用SEM、TG—DTA、XRD等对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当增加Ti(C4H9O)4浓度、增加静电电压、减小喷射速度和升高煅烧温度,电纺丝纤维直径变细;PVP/TiO2复合纤维煅烧至550℃时得到的为纯TiO2;经400℃、600℃、700%、900%煅烧后分别得到开始出现锐钛矿型的TiO2、以锐钛矿型的TiO2为主、以金红石型的TiO2为主和完全金红石晶型的TiO2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熔体同轴静电纺丝装置,通过控制壳层聚丙烯(PP)与核层聚乳酸(PLA)+聚乙二醇(PEG)的流量大小,制备不同直径、不同结构和不同热焓的核壳结构纤维。研究结果表明,在总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核层PLA+PEG流量增加,获得的纤维直径增大,1 g/h时平均直径为2.4μm,5 g/h时为6μm;PLA+PEG与PP流量相差越大,纤维直径越不均匀,内外层结构也越不均匀;PLA+PEG流量增大,制备的纤维热焓增大。为获得直径均匀、结构均匀、热焓较大的核壳结构超细纤维,PLA+PEG与PP流量比值控制在1~2倍较佳。  相似文献   

12.
亲水纤维膜具有毛细作用,水分可以在纤维中沿着不同方向进行输送,是一种理想的土壤保湿材料。采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在聚乳酸(PLA)中引入亲水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增塑剂聚乙二醇(PEG),制备亲水性PLA/PEG/SDBS纤维膜,探究复合材料中SDBS含量对纤维微观形貌及纤维膜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共混体系中SDBS含量的增加,平均纤维直径呈先增大后减小,纤维膜吸水倍率、平均输水速率及平均芯吸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纺丝电压为35 kV、纺丝距离8 cm的工艺参数下,当共混体系中SDBS含量为1.5%时,平均纤维直径为3.38μm、吸水倍率为19.37倍、平均输水速率为6 g/min、平均芯吸高度为10.23 cm。利用熔体微分电纺技术实现亲水性PLA/PEG/SDBS纤维膜的制备,无动力水输运性能的研究为其在土壤微灌、光热界面蒸发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Pd纳米粒子负载的碳纳米纤维是催化Sonogahira偶合反应的良好催化剂,其高长径比使之易于从反应混合物中过滤分离;金属纳米粒子与碳纤维间的强相瓦作用使其具有良好的多次重复使用性.通过电纺丝技术和碳化技术制备了Pd金属纳米粒子负载的电纺碳纳米纤维,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最终碳化温度及在该温度下的停留时间是影响钯纳米粒子尺寸及其在纤维中分布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所得复合纳米纤维对Sonogahira偶合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发现475~575℃这一温度范围是制备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金属钯纳米粒子负载的碳纳米纤维的最佳的碳化温度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电纺热塑性聚氨酯(TPU)制备中所涉及熔融电纺法和溶液电纺法的研究现状,并综述了电纺TPU在医用支架材料、伤口敷料、锂电池电解质、形状记忆材料、吸声材料、压阻敏感性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无皂乳液法合成了带有羧基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直径约为800nm的纳米纤维。同时通过对传统的平面导体收集装置的改进,得到了大面积、单轴定向的功能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6.
静电纺丝(电纺)技术是一种制备直径为数10 nm到数100nm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静电纺丝中原料聚合物的类型、纺丝条件和纺丝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电纺纳米纤维和产品的特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活性碳纳米纤维由于比表面积大、导电、导热性好、孔隙率高等优点,得到人们广泛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得碳率、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是制备活性碳纳米纤维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静电纺丝(电纺)纤维素纳米纤维为基体,在N_2气氛下分别采用ZnCl_2和NH_4Cl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碳纳米纤维(ACNF),采用热重、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N_2吸附-脱附等温线表征ACNF的形貌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电纺制备的纤维素前体直径为250nm±60nm,直接碳化纤维发生一定程度熔融黏结,破坏纤维形貌。采用ZnCl_2和NH_4Cl活化处理后,碳化温度降低,纤维不发生熔融黏结,得碳率从15.6%增加到33.2%~38.3%。活化处理后碳纤维平均孔径从1.10nm减小到0.7nm,BET比表面积从320.12m~2/g增加到450.35m~2/g。活化处理后,ACNF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从110.25mg/g增加到163.49mg/g,增加了48%。  相似文献   

18.
静电纺PLA微/纳米纤维膜的浸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PLA)微/纳米纤维膜,研究了其可纺性、浸润性能及结构。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的PLA电纺丝溶液,当PLA质量分数为7%时,可纺出纤维直径为280~690 nm的PLA微/纳米纤维膜。PLA微/纳米纤维膜与水的接触角为127.6°,高于PLA流延膜与水的接触角107.7°;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LA微/纳米纤维膜的分子组成没有发生变化;X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PLA微/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碳氧含量比高于PLA流延膜,PLA微/纳米纤维膜的疏水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电纺丝中无针纺(NES)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无针纺电纺丝技术的关键在于在聚合物溶液或聚合物熔体表面产生扰动。分析了无针纺电纺丝产生表面扰动的3种典型方法,即磁场产生扰动的无针纺技术、充气溶液气泡产生扰动的无针纺技术和旋转表面电极产生扰动的无针纺技术,并比较和总结了每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以盘式旋转电极对聚碳酸酯溶液进行无针纺的初步实验结果为实例,证明无针纺的可行性和相对针式纺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静电纺丝工艺和热处理制度的调控实现了SiO2纳米纤维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优化.本文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以聚乙烯吡络烷酮(PVP)为助纺剂,通过静电纺丝法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了SiO2纳米纤维膜.通过热重-差热联用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力试验机等手段对纳米膜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