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热稳定剂2?苯甲酰苯甲酸镧(LBA),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刚果红实验、高温热老化实验和拉伸性能实验,研究了配合物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将其与几种传统热稳定剂进行复配,研究了复合热稳定剂对PVC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苯甲酰苯甲酸镧的分子式为La(C14H9O33·2H2O;当配合物单独作PVC热稳定剂使用时,热稳定时间为16 min,初期抗变色效果一般,但力学性能优异;当配合物与硬脂酸锌和季戊四醇复配比为1∶1∶3(质量比,下同)时,热稳定时间长达58 min,抗变色效果和力学性能最好,三者具有优异的协同效果;2?苯甲酰苯甲酸镧能吸收PVC分解产生的HCl气体,生成LaCl3,减缓了PVC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塑料》2016,(6)
利用乙酰丙酮钙和6种乙酰丙酮镧系金属化合物为原料,通过每一种乙酰丙酮镧系金属化合物与乙酰丙酮钙和相应质量的高氯酸钠以及氨基脲嘧啶在质量比为1.5∶1.5∶1∶1的复配比例下,配制得到6种固体热稳定剂,将其应用于PVC制品中。通过热老化、刚果红,电导率测试和热失重分析,探究其热稳定性能,并与传统的硬脂酸钙/锌复配热稳定剂对比。结果表明:6种乙酰丙酮稀土复配热稳定剂均属于长期型热稳定剂,其中LaA、NdA、LuA、SmA这4种复配热稳定剂添加3份时,热稳定时间均可达到110 min,与传统的CaSt_2/ZnSt_2复配体系相比延长了将近70 min,并且不出现"锌烧"现象。复配后的热稳定剂添加份数在1~3份时,PVC试片的热失重率曲线不随热稳定剂份数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皂化法合成了衣康酸镧,利用刚果红法考察了与其他热稳定剂的多元复配效果,得到PVC衣康酸镧复合热稳定剂,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探讨了复合热稳定剂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机理,并用转矩流变仪、动态力学谱仪测定其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衣康酸镧、季戊四醇、硬脂酸钙、β二酮质量比为35∶1∶1∶1时协同效果最佳,可使PVC试样的静态及动态热稳定时间达到66.0 min和36.8 min,并能较好地抑制初期着色性, 其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与铅盐体系、硬脂酸镧复合热稳定体系相当,优于钙锌复合热稳定体系;复合热稳定剂在加热初期可减缓PVC脱除HCl的反应速率,抑制共轭多烯的形成,提高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月桂酸、十四烷二酸、柠檬酸和硝酸镧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复合羧酸镧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法及转矩流变仪法对PVC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热稳定性测试,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了复合羧酸镧及组成成分对PVC的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复合羧酸镧对PVC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与辅助热稳定剂有较好的协同效应。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热稳定剂在与PVC共同受热的过程中,镧离子的配位作用是减缓PVC热降解的主要因素,同时还伴有羧酸盐吸收HCl的作用。紫外光谱分析表明,月桂酸镧的前期热稳定性较好,而十四烷二酸镧和柠檬酸镧的长期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镧、2-氨基对苯二甲酸、氨水等为原料合成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将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与传统稳定剂复配,通过刚果红实验和变色实验研究单一稳定剂以及复合稳定剂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单独作用时,PVC的热稳定性能提高不大;将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与硬脂酸锌和季戊四醇复配,得到了最佳的复合稳定剂,使PVC具有良好的抗变色性和长期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杨笑春  于静  张青 《中国塑料》2022,36(7):68-73
选择价格低廉的多种多羟基化合物,利用刚果红试纸法比较各多羟基化合物的静态热稳定性,发现壳聚糖对聚氯乙烯(PVC)的静态热稳定性最好。通过刚果红试纸法进一步研究壳聚糖与常见主热稳定剂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及硬脂酸镧的静态热稳定性能,利用热老化烘箱法比较研究壳聚糖与常见主热稳定剂的抗变色能力。采用转矩流变仪测试比较壳聚糖和常见主稳定剂对PVC的动态热稳定性能,并采用热失重分析壳聚糖对PVC热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PVC的热稳定能较好,静、动态热稳定性时间分别为4 020 s和1 355 s。  相似文献   

7.
稀土类热稳定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功能,透明性好,无毒环保,与其它的助剂有广泛的协同作用。本文合成一种新型稀土热稳定剂原儿茶酸镧,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产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刚果红法对其在PVC中的热稳定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儿茶酸镧显示出了较好的热稳定性,且热稳定时间随着原儿茶酸镧用量的增大而增大。其热稳定性低于硬脂酸钙,低于铅盐热稳定剂,略高于有机锡218等其它无毒热稳定剂,稳定时间为7.5min。当季戊四醇和原儿茶酸镧与按质量比为1∶2复合添加到PVC中,显示出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和1,3-二甲基-6-氨基脲嘧啶进行复配,采用静态热老化法、刚果红法、转矩流变仪法、热重分析法对不同比例复配的复合型PVC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热稳定剂的配方Cast2、Znst2、DMAU的复配比例为3:1:2时,该复合热稳定剂呈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白度、润滑性与抗热降解能力,能有效达到PVC热稳定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宁 《中国塑料》2016,30(7):77-81
以酪氨酸、硝酸镧和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酪氨酸镧。采用刚果红法、热老化烘箱法、电导率法、转矩流变仪等测定了酪氨酸镧及其与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复配后的热稳定性能。通过红外光谱探讨了酪氨酸镧的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酪氨酸镧单独存在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可通过镧与氯的配位作用及氨基与HCl反应来减缓聚氯乙烯(PVC)热降解;与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等份数复配后,能更大程度地延长PVC热稳定时间,改善初期着色性。  相似文献   

10.
以氯化镧、对甲基苯甲酸、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对甲基苯甲酸镧。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和高温老化箱实验研究了对甲基苯甲酸镧对聚氯乙烯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同时,将对甲基苯甲酸镧与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镧和季戊四醇等进行比较,并将对甲基苯甲酸镧与上述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稳定剂进行复配。结果表明,当对甲基苯甲酸镧单独作为聚氯乙烯(PVC)稳定剂时,稳定性效果不理想,长期稳定性一般,抗变色能力也不好;当对甲基苯甲酸镧/钙锌复合体系/季戊四醇=2∶1∶2时,PVC的稳定时间达到48 min;对甲基苯甲酸镧可以吸收PVC分解释放的HCl生成LaCl3,减少了HCl对PVC降解的催化作用,从而抑制PVC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十二烷基苯磺酸柱撑类水滑石的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焙烧复原法制备了一种新型PVC热稳定剂——十二烷基苯磺酸柱撑类水滑石,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柱撑类水滑石复配的复合热稳定剂RZL1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柱撑类水滑石复配的RZL1初期热稳定性较好,与日本产的稀土复合稳定剂相当,长期热稳定性优于国产稀土复合稳定剂。  相似文献   

12.
于静 《中国塑料》2014,28(1):55-59
以常见的一元、二元及三元羧酸为原料,制备了6种复合羧酸镧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法及转矩流变仪法对聚氯乙烯(PVC)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热稳定性测试,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复合羧酸镧对PVC的热稳定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链二元酸与短链一元酸或二元酸复合所得的羧酸镧产品对PVC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与短链三元酸复合所得产品对PVC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复合热稳定剂在与PVC共同受热的过程中,镧离子可以和PVC链上的Cl发生配位作用,使Cl趋于稳定,减缓了PVC的热降解,同时镧还可以吸收PVC降解释放出来的HCl。  相似文献   

13.
硬质PVC用新型苹果酸稀土复合热稳定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李德玲  苏桂仙  王丽红 《塑料工业》2013,41(6):109-112,119
合成了苹果酸镧、苹果酸铈、苹果酸钕稀土稳定剂,分别与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季戊四醇复配得到了硬质聚氯乙烯(PVC)用新型苹果酸稀土复合热稳定剂。利用刚果红法、转矩流变仪、动态力学谱仪等对PVC热稳定性、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PVC 100份,硬脂酸锌0.8份、季戊四醇3.2份、苹果酸镧(铈/钕)0.8份、硬脂酸钙0.3份;稀土复合热稳定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静态和动态热稳定时间都约为60 min;复合稀土体系力学性能与铅盐体系相当,但加工性能优于铅盐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一种新型稀土热稳定剂蓖麻油酸镧,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产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刚果红法、流变仪法和TG分析对其在PVC中的热稳定性能进行研究,加入蓖麻油酸镧后PVC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其起始分解温度、最快分解温度显著增加。结果表明蓖麻油酸镧对PVC显示出了较好的热稳定性,且热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蓖麻油酸镧用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张宁 《中国塑料》2019,33(3):81-86
以二丁基氧化锡、马来酸、硝酸镧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二丁基锡二马来酸镧,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通过热老化烘箱法、刚果红法、转矩流变仪和紫外光谱仪等测定二丁基锡二马来酸镧对PVC的热稳定性能,分别探讨了与季戊四醇、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的协同效果。结果表明,二丁基锡二马来酸镧单独添加到PVC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可较显著地抑制PVC长链多烯结构的快速生成,减缓试样的热降解;与季戊四醇复配使用可延长PVC静态热稳定时间,改善前期着色;与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复配使用可降低加工能耗,增强材料的拉伸和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异烟酸、硝酸镧、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合成了异烟酸镧,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分析与表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和高温老化箱实验研究了异烟酸镧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及变色情况的影响,并与硬脂酸镧、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季戊四醇等热稳定剂对PVC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同时将异烟酸镧与其他稳定剂进行了复配。结果表明,异烟酸镧单独作为PVC稳定剂的稳定性效果不佳,长期稳定性一般,抗变色能力也不好;当异盐酸镧∶硬脂酸锌∶季戊四醇/份=3∶1∶1(质量份数比),总用量为PVC的2.5 %时,PVC的稳定时间达到22 min;异烟酸镧的稳定机理为:PVC分解释放出的HCl被异烟酸镧吸收生成了LaCl3,减少了HCl对PVC降解的催化作用,抑制PVC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羧酸对羧酸镧热稳定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成兵  陈前林  金沙 《塑料》2012,41(2):75-77
分别合成一元羧酸、二元羧酸、羟基羧酸镧热稳定剂,用刚果红法分别对其静态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影响稀土镧热稳定剂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稳定剂中稀土镧含量和有机酸碳链类型,直链二元酸镧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优于直链一元酸镧和羟基羧酸镧;添加2.5%十三碳二元酸镧热稳定剂的PVC的热稳定时间达到45 min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无需催化剂的条件下用马来酸酐与十二醇反应制得了马来酸单十二酯中间体,经过皂化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制备了聚氯乙烯(PVC)用热稳定剂马来酸单十二酯钙/锌,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中间体和最终产物进行了验证;通过热老化烘箱法、刚果红法、电导率法对添加马来酸单十二酯钙/锌复配体系的PVC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在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方面与添加传统硬脂酸钙/锌的PVC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马来酸单十二酯钙/锌复配后表现出良好的协同热稳定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PVC试样的初期着色和降解,使PVC的热稳定时间大幅增加,延长了PVC开始释放HCl的时间;马来酸单十二酯钙/锌的最佳复配质量比为3∶1。与添加硬脂酸钙/锌复配体系的PVC相比,相同条件下添加马来酸单十二酯钙/锌复配体系的PVC热稳定性能更优,且拉伸性能相差不大,表明制备的马来酸单十二酯钙/锌可以取代传统硬脂酸钙/锌应用于PVC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以氰尿酸、硝酸镧、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了氰尿酸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刚果红试纸法研究了氰尿酸镧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及变色情况的影响,并与硬脂酸镧、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等热稳定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氰尿酸根和镧离子发生了配位作用,使得氰尿酸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作用,当氰尿酸镧用量为PVC的2.5%时,PVC的热稳定时间可达到80 min;氰尿酸镧与硬脂酸锌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二者复配可以有效改善氰尿酸镧的初期着色性,当氰尿酸镧/硬脂酸锌=1/3、总用量为PVC的2.5%时,PVC的热稳定时间可达到26 min。  相似文献   

20.
李先铭  张宁 《硅酸盐通报》2015,34(6):1690-169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硬脂酸柱撑镁铝镧三元类水滑石,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红外光谱(FT-IR)分析及热重分析(TGA)对其进行表征.利用刚果红法、转矩流变仪研究了其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及与其他热稳定助剂的协同效果,并通过紫外光谱初步分析了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硬脂酸柱撑镁铝镧类水滑石的长期热稳定性较好,与季戊四醇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当上述两者等质量比复配后可使PVC静态稳定时间达到73 min,动态热稳定时间达到2411 s,扭矩适中,能够提高PVC的热稳定性能和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