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通过总结气举采油工艺的发展现状和新进展,分别介绍了柱塞气举采油技术、喷射气举采油技术和定流量气举采油技术等新型气举采油工艺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原理的工艺过程,为气举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气举采油工艺的发展现状和新进展,分别介绍了柱塞气举采油技术、喷射气举采油技术和定流量气举采油技术等新型气举采油工艺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原理的工艺过程,为气举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气举采油工艺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总结气举生产工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进展,介绍了气举优化设计技术,连续气举采油、间歇气举采油技术和气举作业技术以及气举工况诊断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情况,为气举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基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气举生产工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进展,介绍了气举优化设计技术,连续气举采油、间歇气举采油技术和气举作业技术以及气举工况诊断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情况,为气举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基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举采油作为目前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工举升采油方式在海上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气举采油作业的特点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对气举管柱的结构、管柱类别和井下工具进行了研究和对比。通过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依据井口压力、完井液密度、地面注气压力、气体密度等实际井况参数对气举管柱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东油田具有低渗透、异常高温、高压、高饱和、高油气比、高矿化度等特点,采用气举采油工艺作为主要的人工举升方式。针对气举采油工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注气参数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利用PEOFFICE软件的ProdDesign优化设计模块对该区块部分气举井进行气举参数优化设计、调整工况参数等措施,达到了提高区块产量、改善开发效果、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采油方式分为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采油两类,人工举升又可以分为: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气举采油。其中,有杆泵采油包括:常规抽油机采油方式和螺杆泵采油方式;无杆泵采油包括:潜油电泵采油方式(潜油电动离心泵、潜油电动螺杆泵)和水力泵采油方式(水力活塞泵、水力射流泵);气举采油方式包括: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两类。  相似文献   

8.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油井无法实现自喷能力。为了保证油井继续生产,采用地面给油井供气的方式进行生产,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问题,气举系统影响地面集输管线的安全运行,因此展开气举井工况与地面系统的适用性分析,分析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主要以轮南油田为例,重点介绍气举采油原理、影响地面系统生产的各种因素,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的措施,最终得出影响地面系统生产的主要因素及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气举排液多点注气的问题,根据气举井筒流态的变化,按照不同气举方式,对卸载阀、工作阀、注气量等气举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合产能方程,编制了气举排液软件,此软件方案应用于青海油田某气井的复产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辽宁化工》2003,32(5):222-222
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完成气举采油技术研究 ,上个月通过石化集团公司鉴定。鉴定认为 ,该项成果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根据文东油田油藏埋藏深、油气比高、矿化度高、地层温度高等特点 ,自行研究设计地面增压、配气、集气和处理系统 ,建立了气举井卸载模拟和气举系统优化配气模型 ,进行气举优化设计、间歇气举和柱塞气举工艺研究 ,为气举工艺对不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 ,研制开发出气举井不动管柱酸化技术、不停井试井技术和气举井工况测试与诊断技术 ,初步建成了气举系统效率评价模型、优化配气模型和…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气举压缩机易突发停机等因素造成供气系统压力波动,导致气举井处于不正常生产状态的问题,研发了VPR 300F气举采油记录控制仪并编写了功能控制软件,配套组成了气举采油地面配气调控系统。调控系统具有流量调控、压力调控、间歇调控三项主要功能。在文东油田25座配气站105口气举井上的推广应用,使气举优化配气和系统平稳控制技术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2.
气举采油后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地层能量下降、供液不足、地面间歇排液、气举举升效率低的问题,海上油井由于修井作业费用高,为了延长单次作业后生产的时间,通常不能像陆地油田那样经常起、下气举管柱,从而更换气举阀,调整气举方案,为此,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海上气举生产的气举方案调整方法。该方法从井筒气液两相管流的理论出发,在对地面注气压力、注气量与井下气举阀打开状态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在原气举方案上进行调整的步骤、及约束条件,从而提出了利用气举响应分析对原气举方案进行调整的方法,并对海上某典型井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方案在海上油井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气举方案调整方法由于只需调整地面气举参数,不需更换原管柱,不但有效解决了地面间歇排液,气举效率降低的问题,还节省了海上油井修井的作业费用,该方法还可以推广应用到陆地油井。  相似文献   

13.
找出气举采油方案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综合影响因子,全面评价敏感参数并提出优化方法,使气举方案更加切合实际,最大限度地避免方案实施后发生额外费用和额外工作量的可能。基于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因子分析的模型,从众多的敏感因素中归结出少数几个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因子,从而来评价气举敏感参数。经过因子分析模型得出几种气举采油主要敏感参数,找出了控制敏感因素的方法。简单地运用因子分析把气举采油理论和生产实际的结合在一起,更进一步地去完善气举方案设计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常高压低温采气井井口节流可能会产生水合物,而常规采油井井口节流一般不会形成水合物,但针对气举采油井井口节流后水合物的预测,目前研究较少,针对气举采油井井口水合物预测这一问题,以伊朗某油田为例,利用HYSYS软件,针对正常生产和关井后再开井这两种工况,分别对自喷采油和气举采油,井口物流通过油嘴节流后水合物的形成进行预测和对比。该油田采油井口在前期自喷采油时,正常生产和关井再开井两种工况,油嘴节流后不会出现水合物,但该油田在后期采用气举气采油时,正常生产工况,油嘴节流后不会形成水合物,但关井再开井工况下,因关井压力较高,在关井再开井的过程中会产生水合物。  相似文献   

15.
气举采油是文东油田最主要的采油方式,在气举井上应用"油、套压力无线远传测试技术",能提高气举井测试诊断准确性,科学指导气举井的生产管理工作;该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原油田采油一厂在文东气举规模化应用中,积极开展气举工艺标准化的研究。建立了适应于国内油田开发特点的"API标准+行业标准+油田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开展气举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研究,制修订各类标准25项;开展气举工具国产化及工况诊断技术工艺研究,研制了系列气举配套工具,建立了气举阀性能动态特性测试实验室,主要技术指标达到API标准。通过气举工艺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涵盖了气举采油技术的各个方面,基本满足了油气田气举采油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气举采油技术主要是通过将高压气体打入井下,以此将井中的液体举升至地面的技术,其不仅举升程度深、抗腐蚀程度强、而且排量范围相当广,进行井下的测试过程也相对简单,易于管理,因而适用性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采油技术。本文主要就气举采油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就气举采油相关技术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采油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气举采油是指当地层供给的能量不足把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时,油井就停止自喷,为了使油井继续出油,需要人为地把气体(天然气)压入井底,使原油喷出地面的方法。该方法适应范围广,可适应不同产液量的油井,举升度高,因此广泛运用于油田采油。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气举工艺原理,然后针对某油田实际情况进行气举产品设计,并选用X井进行实验,研究发现,采用气举工艺后,日产液达到200多m3/d,产气量升至1 440m3/d,产气量、产液量均有大幅度提高,生产效果明显,可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气举因其适应性强、工艺灵活,故广泛用于油气井措施后排液复产、排水采气和气举采油、产水气井排液采气及水淹气井复产等的人工举升工艺。气举工艺虽然简单、灵活、适用范围广,但对于采用单点气举或硬举气举(油套环空底部过气)时工艺,其气举卸载压力往往很高、卸载困难。为此,提出了注入气体加液体的气举卸载方式,利用液体的重力辅助降低井口注入气压力,从而实现注液辅助气举卸载的目的的注液辅助气举卸载工艺。并利用商业软件建立了能反映这一工艺的软件模型,得到了能维持生产井连续稳定出液的“临界注气量”。还对注液辅助气举的卸载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最后将其与传统的注单相气体的气举卸载过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注液辅助气举存在一个“临界注气量”;其卸载过程可分为四个特征明显的阶段;与注单相气体相比,它是一种“以卸载时间换启动压力”的卸载方式。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注液辅助气举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各种机械采油方式现场应用情况的对比、论证、经济概算,分析证明了气举采油方式比较适合文东沙三中油藏的地质特点及开发要求,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是最合适的机械采油方式。经过十年来气举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文东油区气举采油工艺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在压缩机优化管理、恒气量气嘴控制技术、气举井工况诊断技术方面已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