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z轴硅微陀螺仪高精度闭环驱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z轴硅微陀螺仪高精度闭环驱动方案.该方案实现了闭环驱动的相角和增益条件的解耦;对相角进行了优化控制,消除了驱动频率和驱动模态固有频率的相对频差影响;利用闭环回路中直流控制量与驱动力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闭环自激控制.试验结果表明,1 h内,驱动频率变化的均方差为0.009 Hz,相对变化量为2.2ppm(1ppm=10-6);驱动幅度变化的均方差为0.002 5 mV,相对变化量为15ppm;驱动信号的噪声功率谱密度低于-100 dB.由此可见,本方案使陀螺仪驱动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3.
硅微振动陀螺仪驱动器自激驱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提高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检测精度,稳定驱动振动速度的幅度和频率,采用了硅微机械陀螺仪自激驱动方式.该方式能够使驱动振动自动稳定在陀螺仪驱动模态的谐振频率上.同时,采用自动增益控制(AGC)保持恒定的驱动振动幅度.根据自激驱动电路原理和现有的陀螺样品,建立了陀螺仪驱动动力学方程的等效电路模型.设计、制作了自激驱动电路,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5.
6.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硅微阵列陀螺仪的结构设计、模态仿真、电路闭环控制、数据融合方法和相关的的实验结果。基于热弹性阻尼理论的数值仿真,利用结构解耦的方法设计了硅微阵列陀螺仪的四质量块结构。利用ANSYS软件对硅微阵列陀螺仪的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硅微阵列陀螺仪共有四种不同的工作模态。根据静电力反馈原理,设计了基于数字锁相控制和数字闭环控制方法的控制电路。电路测试结构表明硅微阵列陀螺仪驱动模态的振动幅值的相对稳定性可以达到9×10-5。分析了硅微阵列陀螺仪的随机漂移特性,建立了漂移误差模型,并设计了卡尔曼滤波器以获取硅微阵列陀螺仪的随机漂移的最优估计。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硅微阵列陀螺仪的零偏稳定性可以提高10倍。 相似文献
7.
以一种双线振动硅微机械陀螺仪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驱动、检测电路,达到了一定的性能要求。驱动模态使用自激振荡的闭环控制方式,使陀螺稳定工作在其固有频率上。在载波和驱动环节使用了一种AGC技术,实现了载波信号和驱动模态的幅度的高精度控制。使用二极管一次解调,简化了电路结构。检测部分使用了一种相位修正放大电路,有效减小了有用信号频率附近的幅相误差。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在分析振动轮式微机械陀螺仪稳定工作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微机械陀螺仪对驱动电路的控制要求,提出一种新颖的驱动频率自动跟踪的控制方法,给出了驱动电路闭环控制框图,详细分析了驱动模态闭环控制逻辑,最后的开、闭环对比实验说明了本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单介绍了硅微机械振动轮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该陀螺仪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和线性化运动方程.针对该陀螺仪的运动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根据数值仿真结果,还提出为了提高测量的线性度必须采用闭环控制.同时,还给出了闭环控制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了一种由步进电机控制的精密压力发生器,用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采用步进电机作为压力调节执行器,利用其对角位移的精确控制,实现了压力发生器的全自动控制和量程范围内任意压力值的产生.阐述了其工作原理、硬件构成、控制方法及软件设计.试验表明,设计的装置在调节精度、可操作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较传统方法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王育浦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5,15(4)
移相全桥变换器移相PWM信号的产生方式主要有模拟电路控制和数字电路控制两种.首先分析了数字控制与模拟控制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然后简要介绍了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PWM信号的特点,并提出了以XMC4500为基础的数字控制方案的硬件设计和双闭环控制流程;最后详细介绍了数字控制的具体实现过程,并通过样机试验证明了数字化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cedur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dentification results from open-loop experiments by identification in a closed loop without modification of the identification protocol. Several available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s are considered, and two methods for the validation of the model identified in a closed loop are introduced. As a consequence, an improved robust controller is obtained. Results are presented from experiments on a very flexible 360° arm.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种新颖的基于MEMS技术的静电悬浮转子微陀螺,提出了悬浮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并着重对z轴悬浮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Z轴方向悬浮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扰动力对转子位移的影响,得出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参数决定动态刚度,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反馈线性化可补偿系统的负刚度特性,结合变预载控制实现转子的快速准确定位,为后续的旋转和加矩控制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Rolf Isermann 《Automatica》1982,18(5):513-528
An introduction is given to adaptive (self-tuning) control algorithms with recursive parameter estimation, which have obt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se algorithms result from combinations of recursive parameter estimation algorithms and easy to design control algorithms. Firstly a short review is given on proper recursive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s, including their application in a closed loop. This is followed by the design equations for various control algorithms and ways for d.c.-value estimation and for offset compensation. Various explicit and implicit combinations can be designed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ing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s for both deterministic and stochastic disturbances. Their convergence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Simulation examples are presented and examples for the adaptive control of an air conditioner and a pH-process are shown. The introduction of a third feedback level for coordination and supervision is considered. Finally further proble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