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激光脉冲法分别测定了30Cr2Ni4MoV低压转子钢中不同微观组织(奥氏体、贝氏体和马氏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和热扩散系数,并进一步计算得到导热系数.结果表明,马氏体和贝氏体的比热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奥氏体的比热随温度升高略有减小;但3种组织的导热系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常用铸铁材料海水腐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常用铸铁材料在实海和流动海水条件下的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铸铁中不同石墨形态、基体组织、低合金化对铸铁腐蚀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片状石墨铸铁耐腐蚀性能优于球状石墨的铸铁;球状石墨铸铁平均腐蚀率最小,但具有强烈的点蚀倾向;铸铁在实海中的腐蚀行为以化学—电化学溶解为主,流动海水中的冲蚀—磨蚀进一步加剧其化学—电化学溶解.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组织蠕墨铸铁,研究基体中珠光体含量对蠕墨铸铁不同温度下力学性能和热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珠光体含量为40%~60%时,珠光体的分散度高且分布均匀;随珠光体含量的增加,蠕墨铸铁的硬度、强度、密度和比热增加,塑性韧性、热扩散率和导热降低;当珠光体由5%增加到95%时,蠕墨铸铁500℃的抗拉强度增加,达到320 MPa;屈服强度增加,达到250 MPa,伸长率为4.05%,断面收缩率为1.68%;当珠光体含量小于60%时,蠕墨铸铁的导热随珠光体含量增加缓慢降低,当珠光体含量由5%增加到60%时,100℃的导热系数由48.3 W·m~(-1)·K~(-1)降低到47.1 W·m~(-1)·K~(-1)。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深腐蚀蠕墨铸铁试样中的蠕虫状石墨及其与片状石墨、球状石墨之间的过渡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认为蠕虫状石墨具有层迭和螺旋两种成长方式。球状石墨畸变后并不必然形成蠕虫状石墨,蠕虫状石墨可以起源于与球状石墨不同的某种雏晶。在蠕虫状石墨与片状石墨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同的雏晶或成核条件,而铁水的物化条件影响石墨的成长方式,决定石墨最终是片状还是蠕虫状。  相似文献   

5.
蠕虫状石墨介于片状石墨和球状石墨之间。近年来,人们在研究蠕虫状石墨形态学以及发展生产蠕虫状石墨铸铁的新方法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无数的中间状态石墨中有两种尤为突出,一种近似于球状石墨(Ⅱ型),另一种近似于片状石墨(Ⅲ型)(这些是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3]而定的。  相似文献   

6.
蠕墨铸铁的石墨形状有伪鳞状、块状和细片状,但多半为蠕虫状。蠕墨介于片状石墨和球状石墨之间。制取蠕墨铸铁主要是用稀土金属添加剂(其中包括铈混合稀土金属、1和型复合变质剂)。本文研究了用Ni—Mg合金制取蠕墨铸铁的条件及其稳定性。铁水用60公斤酸性高频感应电炉熔炼,炉料为炼钢与铸造生铁及废钢。在炉内加碳化钙粉对铁水脱硫,采用冲入法,在30公斤的铁水包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非稳态激光脉冲方法测试了水玻璃石英砂、七0砂、铬矿砂、刚玉砂和S_2砂的热扩散系数、比热和导热系数等热物理参数,并叙述了测试原理,讨论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前言减振Al-Zn合金是一种复合型减振材料。它的减振机制与片状石墨铸铁相似,系通过Zn(Al)粒子去完成片状石墨铸铁中石墨片的能量吸收作用。在共析温度(275℃)下有使用价值,它的防振系数达30%。近等原子比的Al-Zn共析合金就是这种具有高阻尼特性的减振材料,它可以作为结构材料直接用于产生振动的震源部位,是极为简便的减振防噪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对铸铁结晶过程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了,特别是对铸铁中石墨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的变化虽然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对石墨长大的机理仍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分岐认识。六十年代对球状石墨的形成过程进行过热烈的争论。近年米对蠕虫状石墨的形成和长大方式的讨论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内容,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最近对于蠕化率在描写蠕虫状石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行为的作用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于初生片状石墨目前认为有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铸造生产中热物性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热扩散率α、比热容C、热导率K等热物性参数(热三数)在金属中(纯金属与加入其他材料的合金)、球铁、蠕铁和灰铁等三种不同石墨形状影响下的变化。结果表明,纯金属(铜)的α值比掺入Al合金及加碳纤维的铜合金大。而比热容C则与α相反,纯铜最小,加入Al的合金次之,加碳纤维的最大。而K值则与α值成正比,纯铜的K值远大于另两种合金的K值。铸件中球状石墨的α数值远远小于片状石墨的α值。蠕虫状石墨介于二者之间。片状石墨的K值大于球状石墨的K值(差值大于2倍),C值差异不明显。片状石墨的α曲线随温度上升呈下降趋势。材料(3Cr13)密度大则α和K值均较密度小的大。一般情况下,造型材料的K值都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用超声波试验评价铸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铁的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和图象分析仪测定。超声速度随着石墨从球状演变到片状而降低。区分高强度铸铁(如球铁、具有球墨的蠕铁)与灰铁以及典型蠕铁的速度值约为5300米/秒,在声速≥5300米/秒,石墨形状系数K≥35%的情况下,声速与石墨形状系数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如基体中珠光体数量不变,机械性能与超声速度之间也存在着精确的线性关系。具有相同石墨形状的铸铁,其基体中的珠光体数量可以通过硬度试验来检查。超声速度测量和硬度试验结合对间接测量不同石墨和基体结构的高强度铸铁的抗拉强度来说是最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把铸铁中几种典型的石墨萃取出来,从石墨中切取透射电镜可以研究的薄膜。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铸铁中几种典型石墨的微观形貌和微观结构。研究得出,铸铁中石墨变态的基本规律是:随着石墨晶体沿[0001]方向生长速度的增加,石墨由片状石墨→蠕虫状石墨→球状石墨→开花状石墨→过球化石墨。大断面铸件中心的变态石墨是过球化石墨.而不是球状石墨向蠕虫状石墨或片状石墨方向衰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和适宜的炉前处理,获得了含片状或球状石墨与M7C3型碳化物混合的高铬铸铁组织,石墨含量约为3%。热疲劳试验表明,含石墨的高铬铸铁具有比普通高铬铸铁短的裂纹萌生期,但随热循环周次的增加,含石墨高铬铸铁的裂纹发展速率趋于平缓,而普通高铬铸铁易产生裂纹的失稳扩展而形成宏观粗大裂纹。这便使合石墨的高铬铸铁成为一种前景看好的热轧轧辊材料。  相似文献   

14.
致密片状石墨(compact—flake graphne)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石墨形状被生产,而并非只是片状石墨与球状石墨之间的不可控制的过渡形式,这一点已得到了证实。致密片状石墨铸铁用碳当量为3%,含钛0.05~0.10%和含镁0.10~0.20%的低疏铁水制成。它的抗拉强度在370~440Mpa范围内,布氏硬度约为1650~1980Mpa(约合170~200Bhn)。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力学亚点阵等模型,构建了Fe-Cr-Mo-C四元合金系中单相组织比热与热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20Cr Mo钢与42Cr Mo钢中奥氏体(fcc)和马氏体(bcc)等微观组织的比热与热扩散系数进行了计算与实测。计算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此表明本文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不同碳含量Cr Mo钢材料中奥氏体等微观组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比热和热扩散系数。该方法可以简化比热与热扩散系数的实测工作,为Cr Mo钢零件的热处理(特别是渗碳热处理)数值模拟的开展提供参数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铁液中加入0.6%~1.0%的蠕化剂,研究了不同蠕化剂加入量下石墨的形貌及铸铁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QRMg8RE5加入量的增加,石墨的形态逐渐从片状转变为蠕虫状、直至球状;当加入量为0.8%时,石墨的蠕化率可达85%~90%。与加入量为0.6%相比,加入量为0.8%时,铸铁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了340.69 MPa和1.8%,提高了136.28%和103.12%,其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熔覆开裂,进一步了解铸铁激光熔覆过程中结合区微裂纹萌生机制,基于激光熔覆三维热-力耦合模型,选取其中的单元建立石墨相微观模型,分析片状与球状石墨周围的应力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片状石墨尖端存在较大的拉应力集中,极易导致微裂纹萌生。球状石墨周围为高应力区,微裂纹主要产生于球墨周围,相对于片状石墨,其应力约降低50 MPa,微裂纹的萌生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8.
石墨的形状、数量和大小对Fe—C—Si合金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G.F.Ruff和Bh.K.Doshi的一篇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论文中,对片状石墨铸铁和球状石墨铸铁,也对可锻铸铁的上述关系进行了研究。在论文的三个部分中,对可锻铸铁的讨论结果可摘要如下: 1.球状退火碳的数量对抗拉强度和屈服点没有  相似文献   

19.
借助蠕墨铸铁金相照片构建了蠕墨铸铁二维有限元导热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正交试验思想,讨论了石墨蠕化率、含量和数量等石墨形态因素对蠕墨铸铁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蠕化率为70%,面积百分数为8.0%,石墨数量为50时,蠕墨铸铁的导热性能最优。并且石墨面积百分数对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石墨数量,而对蠕化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试验设计了5种不同硅含量的蠕墨铸铁铁液,分析了硅含量对蠕墨铸铁凝固的热分析曲线特征值TEU、TER、△Tr和蠕墨铸铁蠕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本次试验的硅含量范围内,蠕墨铸铁热分析曲线的特征值TEU和TER先是随着硅的增加而上升,然后,变化不明显;(2)蠕墨铸铁共晶温度回升特征值△Tr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3)随着硅含量的提高,蠕墨铸铁中蠕虫状石墨数量减少,球状石墨数量增多,蠕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