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是我国城乡规划行业的基础性技术标准,其控制体系具有科学控制和安排城市用地结构的作用。论文以此为核心,合理划分城乡用地类型,合理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结构。  相似文献   

2.
张润朋 《规划师》2012,28(2):17-22
城市用地分类表面上是针对土地属性和特征来进行用地划分,实则是基于反映人们目标与意图的土地分类方法。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发挥着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等作用。原《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施行下所存在的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脱节、城市规模控制乏力、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控制要求缺乏所带来的公众利益难以保障等问题,都影响到了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作用的发挥。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的发展,针对城市发展转型及政府职能转变,在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维护社会公平、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作用的发挥起着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规划建设用地新标准制定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介绍《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研究过程,包括确立"多元控制"的理念以及通过筛选影响要素、引入规划人口规模和气候区划两个因子共同参与人均用地指标的确定,并在现状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2011版《标准》的"多元控制"方式,可望对各地城市人均用地指标的控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概念辨析及其规划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非城市建设用地"是保障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该命题引起了规划业界和学界的较多关注。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还存在概念界定模糊、研究规范性差、规划成果实效性差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首先整理"非城市建设用地"的相关概念及其演变过程,梳理相关规划研究成果,从而对有关研究中的"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实质内涵有所把握。进而,通过借鉴若干国外非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即将实施的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提出重新界定"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思路,指出应将其理解为具有某些共同属性"用地分类",用于有关的规划编制。最后,基于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试对这类用地的规划控制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用地分类表面上是针对土地属性和特征来进行用地划分,实则是基于反映人们目标与意图的土地分类方法。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发挥着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等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巳显得难以满足当前域市发展的要求。包括对现实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与引导作用下降。羌法高效应对不同的市场要求等。从政府、市场与城市土地的基本关系出发。分析现行标准在我国城市规划鳊制和宾施中面临的问题:在厘清市场机制控制和政府政蕈控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厦控制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是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核心工具,对其进行修订不仅仅是对城市规划技术的优化与完善,更是适应城市转型发展的复杂过程。在反思历版深圳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存在的问题、剖析城市用地分类的作用、地位、内涵和体系的基础上,深圳首次构建了"规划用地分类+开发控制规则"的城市用地分类体系。深圳用地分类由单一标准向标准体系、技术分类向制度体系逐步转型,有利于促进用地的合理开发、建设、使用及用途变更,保障城市规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其中,新增的“城乡用地分类”是本次修订的一大显著变化,引人注目.基于此,本文从新旧两版《标准》的比较入手,分析得到城乡发展关系的转变和城市区域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及城乡统筹规划的构建探索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发展的内部动力,促成了新版《标准》由旧版《标准》“以城市建设为核心”到“以城乡协调为目标”的分层次控制的城乡用地分类体系的转变.这一变化适应了我国现阶段城乡用地规划的发展趋势.但深入分析发现,其作为规划的技术基础还有需要不断探讨与改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重构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控制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已显得难以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要求,包括对现实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与引导作用下降,无法高效应对不同的市场要求等.笔者以现行标准中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指标规定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政府、市场与城市土地的基本关系出发,分析现行标准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在厘清市场机制控制和政府政策控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控制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贵利  朱波 《规划师》2012,28(2):29-33
旧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工业用地标准与其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相关性,原有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无法实施有效控制。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及工业用地管理的日益严格,工业用地标准应做相应调整,如按照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的干扰程度来进行分类,考虑各地区、各类型城市的不同特点和工业化发展阶段提出城市工业用地指导型比例,修正人均工业建设用地指标等。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城乡规划实践中的重要技术工具.该标准自1990年实施以来,我国的城乡规划领域的建设实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这一背景,于2008年正式启动了对这一标准的修订,2010年12月新版标准获得批准,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现回溯该标准的修订过程,阐述修订的缘由和主要思路,进而对新标准中的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等新规定做了具体介绍.最后讨论标准制定和实施中有待进一步斟酌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雷诚  范凌云 《规划师》2008,24(3):59-62
我国城市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城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开发、"被开发商牵着鼻子走"的怪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缺乏土地开发运作的经济观念、土地开发运作的理论支持和恰当的土地开发运作应用方法.应通过对城市规划实践当中有关土地开发运作的理论进行框架性梳理、增加学科知识点和加强应用性研究等措施,加强土地的价值规划,加强对土地开发运作的经济分析,增强城市规划对土地的控制力度和弹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及其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卫东 《城市规划》2002,26(11):37-40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土地开发的主要特征 ,分析了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及其供给中存在的城镇建设占用耕地 ;城市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率低 ;城市土地市场行为不规范 ,土地供给总量控制困难 ;城市规划依据不充分 ,土地制度欠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土地供给调控体系的对策包括 :实施城市发展战略 ,加强城乡土地统一管理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 ;建立城镇土地储备机制 ,形成城市土地供给的良性循环 ;消除城市土地闲置现象 ,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风景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严华 《中国园林》2006,22(11):86-89
针对城市边缘组团建设发展形势与要求的变化,分析城市边缘风景地区的特点,研究该类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立足于规划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高效使用之间相互平衡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并衔接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领域内各类规范、标准的用地分类模式,对该类地区的用地分类体系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初步研究建立起与此相适应、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并重的指标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适应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计划体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荡 《城市规划》2002,26(11):46-48,75
在检讨以往土地利用计划及其与城市规划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全新的适应城市规划实施的三层次土地利用计划体系 ,即试图通过土地综合利用总体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开发供应操作以及土地 (房地产 )市场调控等由宏观到微观的三层次计划的调控 ,达到综合平衡各类用地关系、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有效调控土地市场的三重目标 ,并以深圳市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非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代城市规划多侧重于建设用地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建设时序等方面的规划与研究,但实际操作中,时常出现"建设用地规模被突破,城市发展方向被扭曲,建设时序被颠倒,大量非建设用地被侵占,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的被动局面,本文将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比作"图、底"关系,希望通过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双重控制遏制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实现城镇建设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紧缺,环境容量有限,如何将生态安全理念与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探索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规划思路,是上海贯彻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以上海为例,从生态视角对土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进行分析,审视以往土地使用规划的传统观念,确立城乡统筹背景下紧凑发展的规划模式;提出上海城乡一体化要从注重对城镇规模的关注转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引导城市在空间选择上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城市化的重点区域和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7.
对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立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生态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建立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从制定新的土地利用及评价标准体系入手 ,在原有土地利用建设经济性指标基础上增加土地自然生态功能指标、土地社会经济性指标、土地文化资源指标三方面内容 ,为全面剖析城市“土地”的生态综合价值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 ;在规划编制中根据新标准增加土地基本综合生态状况评析、土地利用潜力评估过程 ,以确定适地性的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土地利用方式方法、适宜的建设开发强度 ,建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更符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 ,切实发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廊道处于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间能量交换的前沿,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张,对于生态廊道用地空间传统的被动保护无法保证生态廊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为此,立足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保护性开发为导向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策略,并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①实践为例,从廊道空间架构、保护性开发土地利用分级与控制、生态保护优先的产业布局及具较强可操作性的廊道生态用地空间导引等方面探讨了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产物,大规模城市项目的出现为城市发展融资、有效控制土地利用、实现社会和环境发展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是城市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提高竞争力与吸引投资的有效途径。大规模城市项目的实施为政府控制土地来实现社会与环境目标提供了可能性。政府的规划管理机构应以策划的观念与方法,谋划本地区的战略发展,并对地区内的大型项目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实施土地储备规划,可有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促进城市发展。以上海浦东新区近期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为例,以两规合一为前提,分析了土地储备规划的先决要素、编制土地储备规划的工作思路及制约土地储备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土地储备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