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TiCl4,(NH4)2SO4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O42-/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备试样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光催化降解水中微量亚甲基蓝。结果表明,SO24-离子的掺杂修饰,使纳米TiO2结构明显改善。确定出亚甲基蓝溶液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紫外光照射下,在石英试管中,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为6~9mg/L,催化剂投加量为1.0~1.5g/L。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的工艺,以钛酸丁酯为前驱物,无水乙醇为溶剂,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二氧化钛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物的最佳体积比。应用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钛对聚丙烯酰胺进行降解,证明了锐钛矿型和混晶型的光催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研究了光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催化剂的投加量、光源、聚丙烯酰胺(PAM)初始浓度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分别为:煅烧温度在500℃时,光催化活性达到最高,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晶型从锐钛矿向金红石型转化,转型温度为600℃,有金红石型晶体出现时催化活性降低;300W汞灯照射下,针对不同初始浓度的PAM溶液,浓度越低的PAM溶液,在光催化剂用量10g/L时,COD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在温和条件下,通过光催化转化将二氧化碳资源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条件,考察了二氧化钛粒径对光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Au纳米粒子大小对Au/TiO_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混合-超声分散方法制备了3种负载不同粒径Au纳米粒子的T iO2薄膜。利用透射电镜测定Au纳米粒子的粒径,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测量光电流方法对Au/T iO2薄膜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降解反应评价Au/T 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讨论Au纳米粒子的大小对Au/T 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纯的T iO2薄膜相比,负载不同粒径Au纳米粒子的T iO2薄膜的光电流和光催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负载平均粒径约8nm的Au粒子的T iO2薄膜电极具有最大的光电流(光电流为38μA,是纯T iO2薄膜电极的2.2倍)和最高的光催化活性(3h后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2%,是纯T iO2薄膜的1.5倍)。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反应和光电转化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近几年纳米二氧化钛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和光电转化方面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讨论了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和光电转换效率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光催化和光电转化在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纳米二氧化钛光电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Fe3+-Ag/TiO2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室温下制备了Fe^3+-Ag/TiO2纳米微粒。用Fe^3+-Ag/TiO2做光催化剂,以1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为模型化合物,在紫外光下进行了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掺杂离子可以有效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500℃热处理的Fe^3+-Ag/TiO2用量为1g/L、反应6h时光催化活性达到93.2%,比纯TiO2的光催化活性提高了2.14倍。  相似文献   

8.
以La(NO3)3.6H2O为原料,甘油为燃烧剂,聚乙二醇做分散剂,调节反应物配比、pH值、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条件,用低温燃烧法合成纳米La2O3。通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差热-热重分析仪对所得氧化镧粉体及凝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溶液pH=3、n(La(NO3)3.6H2O)∶n(甘油)=14∶15、煅烧温度在750℃、煅烧时间为1.5h条件下,可得到颗粒均匀,粒径平均为35nm的氧化镧粉体。  相似文献   

9.
The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were prepared by ion beam deposition and hydrothermal methods. Under UV light, the photocurrent density of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can reach 1.39 mA/cm2,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seed layer and nanorods structure. Not only that, the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can also adsorb visible light, which overcomes the defect that traditional TiO2 can not absorb visible light. The photocurrent density of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can reach 0.21 mA/cm2 under visible light. The increased performance resulted from the deposition of the TiO2 seed layer, which can reduce the band gap of TiO2.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also exhibited high photodegradation ability for organic pollutant methylene blue (MB). Within 120 min, 77.3% MB can be degraded,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s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after four cycles. Not only that, compared with powdered photocatalysts, FTO/TiO2 seed layer/TiO2 nanorods is easy to recover, and it can be reused by rinsing it with water several times and drying it naturally after the reaction.  相似文献   

10.
纳米TiO2光催化处理乙烯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对乙烯工业废水进行降解实验研究,考察了常温下催化剂的用量、光照时间及pH值等因素对工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光催化处理工艺条件。在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COD和氨氮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4.1%和84.5%。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体相型Mo-Ni复合氧化物加氢脱硫催化剂,并对其进行XRD,BET,NH3-TPD等表征,以二苯并噻吩质量分数2%的正辛烷溶液为原料,在连续固定床反应装置上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进行评价,考察催化剂焙烧温度、溶胶凝胶过程中溶液pH以及淀粉的加入量等对催化剂性质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 ℃以上高温焙烧后的氧化态催化剂中主要存在α-NiMoO4和β-NiMoO4晶相,硫化态催化剂中则存在MoS2和Ni2S3晶相;焙烧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氧化态催化剂形成α-NiMoO4晶相,溶液碱性的增加则有利于形成β-NiMoO4晶相,二者均导致催化剂的总酸量显著降低;淀粉的加入对氧化态催化剂的晶相影响很小,但有利于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性,适量淀粉的加入可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在焙烧温度为600 ℃、溶液pH为 2和淀粉加入量为 15 g/mol的条件下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在反应温度为 260 ℃、反应压力为 2.5 MPa、体积空速为 2 h-1和氢油体积比为 300的条件下,对于硫质量分数为3480μg/g的原料,加氢脱硫率高达98.3%,二苯并噻吩的反应以加氢脱硫路径占优势,加氢脱硫路径与氢解脱硫路径反应的比值约为1.23。  相似文献   

12.
以二乙胺(DEA)和三乙胺(TEA)为模板剂,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菱沸石型结构的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34,并考察了不同模板剂配比对合成产物的影响。采用XRD,XRF,BET,NMR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以甲醇为探针分子,在脉冲微反装置上对催化剂的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模板剂合成的SAPO-34分子筛的骨架结构较为稳定,在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中具有较高的乙烯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以硝酸铝、甘氨酸为原料,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了γ-Al2O3粉体,利用XRD、SEM、TG-DTA等手段对所制备的γ-Al2O3粉体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溶液pH值、硝酸铝与甘氨酸配比、煅烧温度对纳米γ-Al2O3粉体粒径和纯度的影响。确定了制备γ-Al2O3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硝酸铝与甘氨酸物质的量配比为3:5,pH值为2,煅烧温度为750 ℃。  相似文献   

14.
以烷基酚和浓硫酸为原料合成磺化烷基酚,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磺化产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旋转挂片失重法测定磺化烷基酚缓蚀剂对A3钢的缓蚀率;并借助数码相机、显微镜及EDS对缓蚀剂成膜物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磺化烷基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烷基酚与浓硫酸摩尔比1:1.25,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2 h,此条件下的磺化产率可达90.46%;在缓蚀剂质量浓度1 000 mg/L、腐蚀介质温度280 ℃、腐蚀介质停留时间6 h、搅拌桨转速300 r/min的条件下,磺化烷基酚缓蚀剂对A3钢的缓蚀率为93.27%;磺化烷基酚缓蚀剂能在A3钢表面形成完整致密的保护膜,在以环烷酸为主的腐蚀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碳酰肼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步法合成碳酰肼的工艺条件,探索了将第2步的母液循环套用的可行性,并对碳酰肼溶液的缓蚀性能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在第1步反应中,碳酸二甲酯与水合肼摩尔比1:0.9,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 h;在第2步反应中,水合肼与肼基甲酸甲酯摩尔比2: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合成碳酰肼的总收率达80%。第2步的母液可循环套用,循环次数以在4次以内为宜。碳酰肼在中性溶液中具有一定的缓蚀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苯三唑和脂肪酸胺为原料,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合成了液态苯三唑脂肪酸胺盐。采用四球试验、铜片腐蚀试验、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旋转氧弹法分别考察其抗磨性、抗腐蚀性、抗氧化性能,探索其在润滑油中的溶解度和低温油溶性。结果表明:液态苯三唑脂肪酸胺盐具有与固态苯三唑脂肪酸胺盐T406等同的抗磨性、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对铜片防护能力好,呈现更好的油溶性和低温油溶性,可有效解决T406低温油溶性差的问题。实际生产过程中液态苯三唑烷基胺盐比T406更有利于润滑油品调合。  相似文献   

17.
抗氧剂是润滑油脂中非常关键且用量最大的添加剂之一,其中非对称型受阻酚抗氧剂是近年来抗氧剂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类新型高效抗氧剂逐渐被应用并取得了优于传统受阻酚型抗氧剂的良好使用效果。以间-十五烷基酚和叔丁基氯为原料,经烷基化工艺合成非对称型受阻酚2-叔丁基-5-十五烷基苯酚,对所合成的2-叔丁基-5-十五烷基苯酚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其在矿油基础油以及合成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所研制的2-叔丁基-5-十五烷基苯酚具有抗氧化能力强、在合成基础油中感受性好等优点,综合性能优于常用的受阻酚型润滑油抗氧剂。  相似文献   

18.
聚氧乙烯硬脂酰胺磷酸酯盐的合成及其柔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聚氧乙烯硬脂酰胺磷酸酯盐的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机理、产品指标和在亚麻织物柔软整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