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曼殊作为近代文学家翻译了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并编译了《文学姻缘》、《潮音》、《拜伦诗集》、《汉英三昧集》四部集子。他之所以选择翻译这些诗作,一方面是受到了日本文坛的影响;另一方面被拜伦和雪莱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气质和革命精神感染。他是中国系统翻译拜伦诗歌的第一人,在翻译上的功绩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2.
将苏曼殊放置在中西文化大碰撞的大背景下,从心理与文化思想等层面解析苏曼殊的社会人格。苏曼殊佛禅的价值取向是双重的,既是为了逃避苦难的人生,又是追求一种禅境;在他身上,有士大夫英雄梦的精神传承,也有士大夫理想的现代变异;苏曼殊的社会人格是分裂的,他无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是社会的游离分子,任何既定的称谓都不能准确地界定他。  相似文献   

3.
顺应论,简单而言,是指语言顺应环境,或环境顺应语言,或两者相互顺应。苏曼殊的翻译有其鲜明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顺应当时特定的文化语境的结果。本文旨在用语言顺应论阐释苏曼殊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边缘世界的呻吟——苏曼殊诗歌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社会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其诗歌创作具有中西合璧、推陈出新;情真意切、婉转回旋的风格。其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近代诗歌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译者的翻译动机是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出于什么目的进行翻译,这就是翻译的动机。本文从动机论出发,从内在要求、外在诱因、中介调节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苏曼殊为什么选择《惨世界》作为自己翻译的初次体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翻译动机对译者的操控。  相似文献   

6.
以《绛纱记》为例,重新解读了近代极具传奇性的人物苏曼殊。从生存困境来源于“情”的缺乏与焦渴;爱情、友情并行于《绛纱记》,且插入素材说明主要素材;《绛纱记》结构空间充分地展示了苏曼殊对“情”的追求;《绛纱记》的悲惨结局也缘于一个“情”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苏曼殊以“情”为核心的人生表现。  相似文献   

7.
以<绛纱记>为例,重新解读了近代极具传奇性的人物苏曼殊.从生存困境来源于"情"的缺乏与焦渴;爱情、友情并行于<绛纱记>,且插入素材说明主要素材;<绛纱记>结构空间充分地展示了苏曼殊对"情"的追求;<绛纱记>的悲惨结局也缘于一个"情"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苏曼殊以"情"为核心的人生表现.  相似文献   

8.
拜伦的三幕诗剧《该隐》取材圣经,就该隐杀弟的有关经文衍化为一部关乎存在的震撼心灵的光辉诗篇,主题肃穆庄严、格调苍凉沉郁,尤其洋溢着哲学韵致,可谓哲理诗剧《曼弗雷德》的姊妹篇。诗人展开浪漫主义的翅翼,又以理性的深思熟虑、缜密的情理逻辑、具体的艺术形象,究索宇宙与时间、上帝与人、生命与永恒、死亡与不朽、善与恶、爱与恨、知识与罪愆等诸多形而上问题,亘古而弥新、深邃且无尽,铸成极其伟大的悲剧品格。  相似文献   

9.
考虑了轮廓图的对准问题.给出了形殊点的一个无穷类,讨论了这些形殊点的性质;提出了形殊线的概念,利用形殊线实现了轮廓图的对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形殊线对准轮廓图比只用两个形殊点对准轮廓图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0.
在普遍认为想象与想象力是浪漫主义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的语境下,拜伦被广泛视为一个"例外"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实际上,拜伦多次正面表达了对想象这一心理活动的强调和肯定,他只是不赞成将想象对写作的意义绝对化;与此相联系的是,拜伦还注意区分了想象和幻想的不同;而拜伦的实际创作,更是证明他拥有天赋独具的"历史想象力"和"文学想象力"并予以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1.
论苏过的诗     
苏过在宋代诗坛上虽不是很有影响的诗人,但其诗歌创作颇具个性特征,值得研究。苏过的唱和诗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其纯审美性的山水诗清新自然,妙趣横生;其准山水诗和抒怀诗多抒发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12.
《战国纵横家书》和《史记》、《战国策》里的苏秦说辞,共同体现了苏秦极为浓厚的时代意识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如突破传统的选取精神、复归一统的历史意识和重视外交的“安民”思想、辨证色彩的矛盾分析方法和系统辨证的战争观。这些独特的思想内容,将在国家政治、军事、外交以至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产生特有的影响,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一代文豪苏轼,诗文书画,样样精通,然而命运蹭蹬,宦海沉浮,思想上常有出世和人世的矛盾.苏轼的思想是矛盾的,又是和谐的.他以儒家为本,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弃世,既有儒家的坚韧,又有禅者的洒脱.  相似文献   

14.
苏轼词中佛禅思想对他的浸染、滋润是显赫的,禅宗追求生命解脱与人生自由的精神使苏词注重对自我主体的关注;佛禅玄理的宇宙意识使苏词在很大程度上扬弃了一般词作所表现的缠绵裹婉的悲情,表现出清旷超逸的风格。体现出空灵宁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佛教强调禅定,即安静地沉思,这是佛教修养的重要途径。北宋时期,禅宗的思维方式渗入文学领域。禅学的研究给苏轼的诗歌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苏轼借鉴禅家的机锋,以禅家的空静观作镜,观察、体味人间的群动、万镜,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6.
苏秦和于连都是新旧转型交替时期的弄潮儿 ,都是狂热的追名逐利的野心家 ,都生活在唯利是图、人情淡薄的虚伪社会里 ,都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荣誉和地位。苏秦的朝秦暮楚与于连的不择手段之间的区别在于 :(1)苏秦处在“言利而富于进取”的礼崩乐坏的时代 ,可谓“遇时” ;于连处在金钱和门第的力量渐显的时代 ,可谓“不遇时” ;(2 )苏秦抓住不拘一格的社会机遇 ,通过个人奋斗 ,“学而优则仕” ;于连则生活在门第和金钱主宰的社会里 ,这就意味着很难有出头之日。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苏颗粒中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苏颗粒中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TM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乙腈一磷酸水(pH=3.5)(22:78,V/V)为流动相,流速为1.2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度良好(R〉1.5),橙皮苷和柚皮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49μg和0.093~0.56μg,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8.8%,RSD分别为1.6%,2.3%。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测定胃苏颗粒中橙皮苷和柚皮苷成分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诗作题材广泛,不少作品均与饮食相关。这些饮食元素不单是饮食文化的展现,同时亦与苏轼的仕途起跌有密切关系。从苏轼诗描绘的菜式与食材的不同,可以了解苏轼生活的贫富转变。苏轼面对逆境,态度从容,情操豁达。运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便可从煮食方法与饮食态度入手,探讨苏轼如何排解不为世用的郁闷不安。苏轼不同时期的诗作,处理饮食元素的方法均有异,从中亦隐约反映出苏轼心态上的转变,通过理清其中的联系,就能了解苏轼怎样透过饮食,领悟人生哲理,适应艰辛的贬谪生活。  相似文献   

19.
苏轼自幼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怀着致君尧舜的理想开始了人生仕途。但“乌台诗案”使苏轼的仕途和人生遭遇巨大挫折,“修齐治平”的人生追求遭到破灭,转而从道家思想中寻求解脱,呈现出一种旷达飘逸的气质。文章通过对苏轼的成长经历和人生剧变以及作品的剖析,诠释了苏轼由儒入道、由道入禅的心路历程和对儒道释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