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丹江口水库运用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丹江口水库建成投入运行以后对下游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利用黄家港站、襄阳站和皇庄站1961~2000年日平均流量资料,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法(IHA)和变化范围法(RVA),定量分析了丹江口水库运用前后汉江中下游河道水文情势变化及改变程度。结果表明,在5组IHA水文指标中,除年极端流量发生时间变化不大以外,其他各组水文指标值均发生了较显著变化;黄家港站、襄阳站和皇庄站的整体水文改变度分别为中度、低度和中度改变,这对汉江中下游河道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不利影响。研究成果为丹江口水库生态调度和汉江中下游河道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径流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两方面分析水利工程影响下锦江流域水文情势变化,年际变化部分应用M-K秩次相关检验的趋势性分析及突变诊断,年内分配部分通过水库建成前后各水文站月径流量系列对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年际方面,锦江水库的兴建导致坝下年径流量下降,丰水期径流量下降;下游干流年径流量下降,其丰水期径流量下降;对下游支流...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大坝加高施工正在进行,原有监测系统有一部分被拆除或废除,而新的监测系统尚未建立,对监测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此影响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保证施工期留用监测项目的正常监测,此外,对今后完善监测系统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特征值分析等方法对丹江口大坝在汶川地震前后渗流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结合监测部位的地质情况及常年监测资料规律,对汶川地震造成的丹江口大坝的稳定性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汶川地震对丹江口大坝渗流产生一定的扰动,但并未超过大坝设计安全要求。并对今后监测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丹江口大坝初期工程存在裂缝,大坝加高会对裂缝性态产生影响。通过对丹江口大坝两个典型坝段的仿真分析,研究大坝加高过程、运行期及缝内进水情况下上游面水平裂缝、竖向裂缝、坝顶裂缝、下游面裂缝以及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状态变化。结果显示:(1)加高过程不会引起初期大坝上游水平裂缝、大坝坝顶裂缝以及下游坝坡裂缝的扩展;(2)初期坝顶及坝坡的裂缝在加高后被新混凝土覆盖,原有裂缝在加高后运行期扩展的动因基本消失,但上游面竖向裂缝影响不明显;(3)裂缝进水后会使开度增加,有小幅度的扩展;(4)裂缝和结合面均进水后,143.0 m高程水平缝会有较大幅度扩展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大坝下游河床岩体为变质辉长辉绿岩及变质闪长岩,岩性坚硬,但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较多,裂隙密集.初期工程1973年建成后投入使用.目前,为有利于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丹江口水库大坝正在进行加高工程.初期工程完工后,对泄流建筑物的运用及其下游河床的冲刷情况的观测为计算大坝加高后下游河床冲刷坑深度提供了有利条件.综合考虑岩体结构、泄流特征等因素,根据简易估算、模型试验成果对后期大坝加高后坝下河床冲刷坑的发展演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8.
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将实施丹江口大坝加高,对后期工程施工期间的监测、老坝监测设施的改造及后期监测系统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北江石角站实测径流资料,应用变化范围法(RVA)评估北江流域水文情势变化.认为总体上属低改变度到中改变度阶段,个别指标达到高改变度;干支流径流式水库,其枯水期运行调度对北江流域水文情势影响较大,而汛期运行调度对水文情势影响较小;飞来峡水库运行对北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改变幅度不大,但个别水文改变指标(IHA)改变度较高,有必要进一步优化飞来峡水库调度方案,减轻对北江河流自然生态的破坏,把IHA改变度降至最低,实现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工程,施工期间枢纽还承担着防洪、发电等功能,大坝的运行管理与加高工程施工相互影响。分析其二者相互影响因素,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IHA-RVA法四水流域水文情势变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湘江、资江、沅水、澧水流域的水文情势变化情况,选取了湘潭、桃江、桃源和石门4个代表性水文站1959—2016年历史流量资料,应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检验以及滑动T检验法分析湘、资、沅、澧四水的水文特征与水文突变点,并应用水文指标变动范围法(IHA-RVA)和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估了四水各站点突变前后水文指标改变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1959—2016年四水流域的湘潭、桃江、桃源站年均流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石门站呈降低趋势;湘潭、桃江、桃源、石门站各水文站年均流量变化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91、1987、1989和1973年。(2)通过对水文突变前后各水系的水文情势的大小、频率、历时、发生时间和变化率5组水文指标以及变化程度分析,4个站点水文整体改变度分别为36%、22%、35%和42%,其中只有桃江站改变度为低度改变其余3站都处于中度改变。该研究成果可为四水流域水文情势影响评价以及流域水生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on water balance and flow regime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for a temporary river system in southern Italy. Different climate projections for the future (2030–2059) and the recent conditions (1980–2009) were investigated. A hydrological model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was used to simulate water balance at the basin scale and streamflow in a number of river sections under various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based o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global and regional models (global circulation models and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The impact on water balance components was quantified at the basin and subbasin levels as deviation from the baseline (1980–2009), and the flow regime alteration under changing climate was estimated using a number of hydrological indicators. An increase in mean temperature for all months between 0.5–2.4 °C and a reduction in precipitation (by 4–7%) was predicted for the future. As a consequence, a decline of blue water (7–18%) and total water yield (11–28%) was estimated. Although the river type classification remains unvaried, the flow regime distinctly moves towards drier conditions and the divergence from the current status increases in future scenarios, especially for those reaches classified as I‐D (ie, intermittent‐dry) and E (ephemeral). Hydrological indicators showed a decrease in both high flow and low flow magnitudes for various time durations, an extension of the dry season and an exacerbation of extreme low flow conditions. A reduction of snowfall in the mountainous part of the basin and an increase i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was also estimated (4–4.4%). Finall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limate change for river ecosystems and for River Basin Management Planning. The defined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water balance alteration could support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iorities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in upcoming years to set water‐saving actions.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大凌河上游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趋势分析方法及突变点检验方法,分析大凌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结合大凌河流域人类活特征及突变点分析结果,将流域径流量序列划分为"天然基准期"和"人类活动影响期"两个阶段;应用大凌河上游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等数据建立大凌河上游水文模型,采用弹性系数法和水文模拟法定量分析大凌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956—2006年,大凌河流域降水量有轻微的上升趋势,而潜在蒸发量与径流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导致径流量减小的主要原因为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对汉江干流水温的影响,采用汉江干流白河站、黄家港站和襄阳站实测水温资料,基于改进的河流水温变化评价指标,分析了大坝加高前后汉江水温变化趋势,量化评估了水库下游河道水温的变化程度。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显著改变了汉江中游水温情势,坝下河段水温极值变幅指标呈下降趋势,均化程度逐年加深,黄家港站最高、最低水温的出现日期均向后推迟,存在“滞冷”和“滞温”现象;水温情势的改变程度与距离密切相关,距离大坝较近的黄家港站水温情势变化明显,水温集中期相较于大坝加高前滞后约23 d;距大坝较远的襄阳站水温情势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5.
张力  赵自阳  王红瑞  杨亚锋  李晓军 《水资源保护》2023,39(1):109-118, 149
在阐释水文不确定性定义的基础上,根据气候变化下水文模拟不确定性的分类,总结了气候变化情景、水文模型和评估过程方面不确定性研究的基本范式,概述了每种不确定性的来源及影响,综述了气候变化下水文模拟不确定性研究进展。指出了未来水文系统模拟不确定性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结合复杂网络,增强对极端气候事件预估的可靠性;科学处理数据时间窗问题和冗余性,为无资料地区径流预测提供支撑;揭示变化环境下非平稳异方差性水文序列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径流变化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汉江上游为例,基于弹性系数法和水文模拟法定量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2013年汉江上游流域径流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在1985年前后发生了突变;降水及潜在蒸散发在同时期内也逐渐降低,但变化趋势不显著。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42.8%~43.5%,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56.5%~57.2%,相比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径流的影响稍大,且其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呈现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气候、植被变化与水文循环响应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化环境下观测的水文循环要素发生了显著性的趋势性变化,气候、植被与水文循环过程的相互影响及响应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系统综述了气候变化与水文循环、植被变化与水文过程,气候驱动下植被变化及其水文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气候、植被变化及水文循环响应中亟待加强的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EasyDHM,根据汉江流域不同区域的特点,运用长系列水文实测资料,建立了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汉江流域水文模拟基础上,分析了1980年、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情境下,流域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