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萄萄酒(Ice wine)又称冰酒 “国标”中对冰葡萄酒的定义是:将葡萄推迟采收,当气温低于-7℃使葡萄在树枝上保持一定时间,结冰,采收,在结冰状态下压榨,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  相似文献   

2.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如果将中国冰酒生产按照地域划分成三大产区:云南,辽宁和甘肃,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王军(以下简称王):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现在我国整体冰葡萄种植和冰酒生产规模还有限,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谈产区概念为时尚早.但我觉得吉林通化应该是一个重要产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宜的简化防寒方法以替代树体下架埋土防寒,采用温湿度实时监控技术,检测了泰安地区最低气温情况,并对比研究了泰安地区冬季最冷时段葡萄园在简易覆盖和埋土防寒情况下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月所监测葡萄园冬季最低气温达到-15~-16℃;与埋土防寒相比,各种覆盖方式均能显著提高不同深度土层温度的最低值和平均值,保温效果依次是双毡+膜双毡=单毡埋土。其中,单层毡布覆盖操作简易,价格低廉,其地下5 cm、10 cm、20 cm及40 cm土层极低温度分别为0.91℃、1.28℃、1.69℃、2.80℃,均在0℃以上,明显优于埋土防寒的-2.95℃、-0.45℃、0.66℃、1.80℃;覆单毡后地下20cm土层的相对湿度为76.47%,较埋土防寒提高23.4%,利于葡萄度过干旱的冬季;覆单毡后赤霞珠的物候期比埋土防寒推迟7 d;但发芽率和坐果率没有显著差别。本研究表明,在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16℃的泰安或类似地区,采用覆毡的简易防寒方式有替代埋土防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天使之赐"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如果将中国冰酒生产按照地域划分威三大产区:云南,辽宁和甘肃,您对此怎么看? 杨华峰(以下简称杨):这是一个新提法,但不是很全面,我觉得应该用云南、西北和东北作为三大产区的区域划分更全面些.这一提法充分代表了当前中国冰酒发展的现状,也揭示了中国适宜酿造冰葡萄洒的地域资源.东北地区涵盖辽宁和吉林,西北则覆盖甘肃和新疆.冰酒的酿造需要低温,但不是有低温就可以酿造冰酒.上述几个省份的小区域气候恰好能够满足葡萄生长和冰酒酿造的苛刻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如果将中国冰酒生产按照地域划分成三大产区:云南,辽宁和甘肃,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段长青:冰酒作为极其独特的一类葡萄酒,它的生产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及其苛刻,因此世界上能够酿造冰酒的地区非常稀少,加之其独特的酿造方式,冰酒在全球的产量也是非常有限的.目前在国外仅有德国、奥地利、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的部分地区能够进行冰酒的酿造.  相似文献   

6.
《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中对冰葡萄酒的定义是:将葡萄推迟采收,当气温低于-7℃以下,使葡萄在树枝上保持一定时间,结冰,然后采收、压榨,用此葡萄汁酿成  相似文献   

7.
山葡萄冰酒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勇键  战景娟  程玉彬  董以德 《酿酒》2004,31(3):100-101
冰山葡萄酒是以代号 2葡萄 ,2 8葡萄和野生化山葡萄为原料 ,当秋季葡萄成熟后保留在架上经过自然浓缩 ,在冬季温度达到 - 7℃时 ,由人工采摘 ,然后在结冰状态下低温压榨 ,采用特殊酵母低温发酵而成的葡萄酒。阐述了冰山葡萄酒原料的选择 ,酵母的筛选 ,发酵工艺的确定和营养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90%以上的酿酒葡萄栽培区需要冬季埋土防寒,埋土时间最长可达半年。而传统的葡萄栽培模式,存在着在埋土防寒期间,地表裸露,极易引发土壤风蚀扬沙等问题。根据葡萄最小化修剪的库源关系调控理论,以及我国冬季埋土防寒区葡萄种植限制性因素等,设计了爬地龙葡萄栽培模式,并进行了持续20多年的研究推广,该模式能基本满足我国埋土防寒地区栽培葡萄所需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需求,达到葡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河北地区葡萄越冬防寒被覆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埋土防寒地区葡萄安全越冬的有效方法,于2012-2014年冬季分别采用防寒被覆盖的方法,对多个品种葡萄进行了越冬试验。结果表明,葡萄越冬采用防寒被覆盖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防寒效果,与传统的埋土防寒相比还具有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葡萄抗寒育种的性状遗传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是重要的落叶果树树种之一,但在北方冬季须理土防寒。培育冬季无需埋土防寒、能耐-25℃低温的优良酿造葡萄品种,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力,对发展北方葡萄生产是有重要意义的。通过多年葡萄抗寒杂交育种工作和对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观察看出,在兴城地区利用山葡萄(V.Amurensis R.)作亲本,特别是作母本,其后代可以露地越冬,抗寒力较强,植株生长势旺盛,且含糖量有较大提高,是有价值的抗寒原始材料。但其后代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葡萄覆盖防寒越冬研究初报曹锦贤,马全奎(新疆吐鲁番市红柳河园艺场,838002)葡萄是吐鲁番地区主栽果树之一,在露地大面积种植需埋土防寒越冬,因这里的绝对低温值为-29℃,远远低于埋土防寒临界值-15℃,不埋土葡萄地上部被全部冻死,所以本地区均采用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酒》2004,(1):64-64
1794年冬季,德国Franconia地区突然遭到一场早霜,当年的葡萄收成眼看就要毁于一旦,酒农们硬着头皮把半结冰的葡萄榨制酿酒,居然酿出了一种异于其它葡萄酒的独特风味。于是,他们把这种酒叫做冰葡萄酒。这便是冰葡萄酒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十年的试验,在河西走廊干旱少雨的沙漠、戈壁地区种植不下架、严冬不用埋土的山葡萄北冰红、左优红品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一因北冰红、左优红能抗-40℃严寒,不需埋土防寒,减少了劳动力;其二改善了生态、减少了扬沙;其三不需出土,减少枝条损伤,保证了高产、稳产、高效;其四因不需下架,葡萄挂果时间长、成熟度高,能做出真正的冰酒,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清醇的冰葡萄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令人拍案叫绝的时刻常常发生于此:当第一口冰葡萄酒在口舌间流过,其浓重而又自然的酸甜相间,以及馥郁而不失清醇的圆润之感会给人留下愉快、满足、回味无穷的印象。这种独特的感受只来自于德国葡萄酒酿造业对世界的特殊贡献——冰葡萄酒。冰葡萄酒也称冰果酒,这个词源于德文“EISWEIN”。1794年的冬季,德国弗兰克地区突然遭到一场早霜,当年的葡萄看来要毁于一旦,酒农们硬着头皮把半结冰的葡萄榨制酿酒,居然酿出了一种异常于其它葡萄酒的独特风味。于是,他们把这种酒叫做冰葡萄酒。一般用来酿酒的葡萄含水分大约80%,晚收的葡萄经过风吹霜…  相似文献   

15.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埋土防寒地区,无论是鲜食葡萄还是酿酒葡萄大多采用多主蔓扇形、直立龙干形和独龙干形等传统树形,配合直立叶幕或水平叶幕。上述传统树形和叶幕形存在埋土防寒不便、通风透光差、副梢管理费  相似文献   

16.
我国90%酿酒葡萄栽培区域冬季需要埋土防寒,制约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且不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越冬措施对葡萄品质的影响,为可代替越冬保护措施的研发提供参考。试验以"爬地龙"栽培模式的‘赤霞珠’葡萄为材料,进行了埋土防寒不挂枝和喷施可降解液态地膜加挂枝(免埋栽培措施)两种处理,分析不同越冬措施对越冬后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埋栽培措施延迟了葡萄的萌芽日期,对葡萄皮与籽中的各酚类物质含量均具有有利影响,提高了葡萄皮中总黄烷醇、总酚、总单宁及总花色苷的含量。并且免埋措施可降低越冬成本,提高葡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冰葡萄酒标准制定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冰葡萄酒(Icewine)于17世纪中期开始于德国,是以在葡萄藤上自然结冰的葡萄为原料,采用特殊工艺酿造而成的一种甜型葡萄酒。冰葡萄酒因为原料稀缺,具有浓郁的香味,口感甜润、肥硕、丰  相似文献   

18.
大伟 《中国酒》2013,(10):70-70
要想生产优质葡萄酒,就必须要有优质的葡萄。20年来,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专家的合作中,山西运城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找到了在中国埋土防寒区生产优质酿酒葡萄原料的法宝——“爬地龙”葡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浅谈冰酒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酒是在-7℃以下,使葡萄在树枝上保持一定时间、自然结冰,然后采收、压榨、发酵酿成的酒。文中阐述了国内外冰酒生产现状,指出冰酒市场存在的问题。冰酒是葡萄酒中的珍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近十年来,中国葡萄酒消费增长迅速,进口葡萄酒价格不断下降,对国产葡萄酒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我国酿酒葡萄的大多数产区冬春季必须埋土防寒,埋土出土时限短,短期用工集中等,限制了我国葡萄酒企业自身的规模化生产,导致成本增加。另外,因雨热同季,葡萄的病害防治任务较重,要生产高质量的葡萄酒,需要花费相当高的成本。因此价格居高不下,难以抗衡进口葡萄酒。中国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竞争的出路在于选择适宜的栽培地区和适合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