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西北九龙山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二段在天然气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井下钻探资料显示飞仙关组二段(简称飞二段)发育多套储层且主要集中于飞二上亚段,整体非均质性较强,岩性、物性复杂多变,储层厚度较薄、钻井较少,难以明确鲕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制约着该区天然气勘探进程。针对川西北九龙山地区飞二上亚段鲕滩储集层,利用井下储层特征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鲕滩储层反射特征,再利用正演模拟,建立鲕滩储层地震响应模式,明确该区鲕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为弱振幅—断续反射;通过采用层拉平印模法恢复飞二段古地貌,结合地震相分析及地震振幅属性特征,确定了鲕滩体发育有利相带分布特征。在有利相带分布的基础上,利用以相对阻抗为主的调谐振幅反演及波形差异反演方法对储集层空间展布进行精细预测,明确了储集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同时对鲕滩储层厚度及裂缝发育进行了预测,其储层厚度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该预测方法在该地区具有适用性,并根据裂缝发育、波阻抗值小于1.6×106 g/(cm2·s)、储层厚度大等指标进一步圈定鲕滩储层有利发育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旭光 《石油物探》2012,(5):493-501,423
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的层埋藏深,储层非均质性强,纵、横向变化快,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不清晰,预测难度大。为此,应用该区测井数据和岩心、录井等资料对储层进行了分类,利用交会分析技术分析了储层与围岩的岩石物理特征,通过地震属性提取与模型正演,研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了波阻抗、振幅、振幅变化率、相干等地震属性参数为储层预测的敏感参数。其中波阻抗对储层物性的变化比较敏感,对规模储层有较好的反映。10m以上的溶洞产生强振幅串珠状反射,利用常规地震数据体提取振幅及振幅变化率可以进行有效预测;有一定厚度、规模的裂缝型、溶孔型储层能引起地震振幅的明显变化,利用常规地震数据体提取振幅及振幅变化率、相干属性,结合波阻抗反演可以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3.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鲕滩储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丽  董宁  朱生旺 《石油物探》2009,48(3):277-284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位于造山带前陆,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其结构和构造非常复杂,储层特征难以确定。针对这一问题,在对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正演模型;基于正演模拟结果,提取了20多种地震属性,并对其敏感性逐一进行分析,优选出瞬时相位、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相干及波形等多种对鲕滩储层比较敏感的属性,从而预测了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特征。其中,河坝场构造为Ⅰ类鲕滩储层,马路背构造和狮子坪构造为Ⅱ类鲕滩储层,而母家梁构造和黑池梁构造为Ⅲ类。这套鲕滩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区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具有广阔的勘探潜力。本文在分析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鲕滩储集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集层精细标定、储集层地质建模与正演,确定储集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采用古地貌分析、地震相划分及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确定储集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和储层宏观展布,并以此为基础,应用稀疏脉冲约束波阻抗反演对储集层孔隙度及有效厚度进行精细预测,建立了一套鲕滩储集层的预测方法,预测了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鲕滩储集层的分布,通过与已完钻井储层厚度及孔隙度的对比,证实了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AVO属性交会图解释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AVO属性交会图解释技术是通过正演模型提取AV0属性,再根据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在AVO属性交会图上的分布关系,建立储层岩性参数、含流体特征与AVO属性间的对应关系。该法以模型正演分析为基础,以地震数据AVO属性为外推控制条件,将地震、地质和测井信息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识别储层的目的。本文以川东LJZ地区飞仙关鲕滩储层为例,通过对已知钻、测井资料分析和模型正演,确定鲕滩储层的地震属性响应模式及其交会图上的分布特征,识别储层岩性和含流体性质,进而确定储层的气水界面。  相似文献   

6.
以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的具体地质条件为例,针对不同的岩性结构建立波阻抗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优选出特定岩性结构条件下最能反映储层信息的地震同相轴,据此提取地震振幅属性,可有效预测储层的展布。研究结果表明,春光区块厚层泥岩夹薄层砂岩的地震响应表现为三个地震反射同相轴,可以追踪此三个地震同相轴并提取沿层的振幅地震属性,预测储层的展布。当储层位置临近强反射界面时,由于强反射界面会对邻近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形成较强干扰,可以考虑通过正演模拟研究,在远离强反射界面干涉范围的位置寻找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厚层板砂顶部分异油藏的地震响应特征,以油藏顶面所在的强波谷同相轴为最明显的标志,且该强波谷段与两侧的波峰之间往往具有清晰的波形边界。  相似文献   

7.
阿姆河盆地侏罗系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缓坡礁、滩体储层内部结构复杂,井间储层厚度变化大、井间连通差、相邻井产能差异大、储采矛盾突出等影响气藏高效、稳定开发。为此,通过正演模拟识别礁、滩体外形,利用相位变换处理刻画礁滩体内幕、研究储层沉积微相,建立了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储层构型模式,形成了多级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获得以下认识:(1)模型二(生物礁、滩上覆厚石膏层夹薄层盐岩,生物礁、滩厚度较小)地震响应的界面间能量相对关系与过井资料吻合,礁、滩体呈“底平顶凸”、内部反射杂乱、振幅相对减弱、厚度较大的地震反射特征,可以利用模型二精细刻画无井区生物礁、滩体。(2)经相位变换处理的地震资料较原始地震资料更利于分析礁、滩体内幕结构,同相轴振幅的变化反映了礁、滩体内幕结构的岩性变化。(3)结合现代礁、滩体沉积,在正演模拟、相位变换、地震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礁、滩体储层内部构型;受古地形及水动力能量的控制,优质的高能礁、滩体储层主要分布于礁、滩体边部。(4)基于储层构型分析的多级相控反演精细刻画了礁、滩体储层内幕结构,并与生产特征吻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对开发方案的调整、储量动用具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鲕滩储层作为地层中的特殊岩性,是岩相及岩性变化形成的岩性圈闭,地层不仅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而且具有层薄、横向变化快及穿时迁移等特点,使得长期以来,有关鲕滩储层分布的预测及其气水关系识别仍然没有建立一种比较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文章利用测井资料对鲕滩储层含气、含水及非储层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做综合分析和对比,确定鲕滩气藏主要的敏感参数,分析不同敏感性参数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工区储层地质特点,进行地震反演预测方法研究,提出适合于该区鲕滩储层和气水关系预测的地震反演方法,并根据气层AVO特征,对储层含气性进行综合预测解释.通过研究表明,速度是鲕滩储层含气性预测最为敏感参数之一,通过精细的速度反演可以有效地识别鲕滩储层气藏和水层的分布,此外通过AVO模型分析、实际资料AVO属性参数处理、解释,总结出该区鲕滩气藏主要以两种AVO特征为主,一种是裂缝型气藏,其AVO特征为P·G强波峰,道集上振幅随炮检距增大明显增强;另一种是裂缝不发育型气藏,其AVO特征为P·G值近似于零,道集上振幅随炮检距增加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9.
依据前人资料总结生物礁储层的沉积特征,利用模型正演方法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认为生物礁顶面振幅减弱,底部反射振幅稍有减弱并伴有轻微下凹,即出现廷时效应;两侧具有地层上超的反射特征,礁核内无反射、短轴状反射或杂乱反射.根据地震异常和瞬时相位特征圈定生物礁储层形态和范围,利用顶底时差估算其厚度;利用波阻抗低值异常特征可以进一步验证生物礁储层的存在.应用该方法对研究区3000km2范围内进行生物礁储层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定了部分钻探目标,同时也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叶泰然 《石油物探》2005,44(6):632-635
川西坳陷陆相砂岩储层波阻抗分为高、中、低3类,其中储层预测的主要目标是具有低波阻抗特征的高孔渗砂岩储层.通过对储层波阻抗特征、地震资料分辨率、模型正演等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波形的波阻抗特征识别技术.该技术首先通过地震反射波峰、波谷振幅属性的一、二维匹配特征,判断地震强振幅异常的反射极性,识别波阻抗特征;然后再根据地震相特征,判别河道或三角洲砂岩储层,排除非储层陷阱;最终识别出高阻抗致密砂岩与低阻抗高孔渗砂岩.该技术不受地层埋深的限制,在合兴场气田浅层蓬莱镇组进行了低阻含气砂体识别,得出该套储层砂体越厚,孔渗性越好,含气丰度越高,振幅越强的认识,钻井命中率在90%以上;在丰谷气田深层须家河组进行了高阻抗砂体识别,得出一呈透镜体的反射"异常"为低孔渗致密砂体,砂体越厚,孔渗性越差,振幅越强的认识,预测该砂体不利于天然气的储集.  相似文献   

11.
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鲡滩白云岩储层在晚燕山期到晚喜马拉雅期被多期次"跷跷板"式的构造活动复杂化,地层厚度大但分布不均,储层物性好但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大.在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实钻测井资料,应用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地质建模、正演模拟、地震相划分、地震属性登合分析、波阻抗反演、吸收系数等地球物理技术,对飞仙关组鲕滩白云岩储层的展布以及物性特征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普光气田的普光2井区飞仙关组鲕滩白云岩厚度最大,以I类和11类储层为主;大湾井区厚度相对有所减薄,主要以Ⅱ类储层为主;毛坝4井区厚度比较均一,储层物性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李发贵  蒲勇 《南方油气》2006,19(4):58-61
通过宣汉-达县地区地震、钻井资料的研究,利用模型正演的方法,分析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礁滩相储层的地震响应模式。飞仙关组暴露浅滩相的地震相响应模式为中强振幅-低频-连续性差、杂乱或透镜状结构的反射特征,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的地震相响应模式为中低频、弱振幅、空白杂乱反射、透镜状反射结构。储层不发育的陆棚-滩间相的地震相响应模式为中等振幅-中高频-连续性较好的水平层状反射结构。为下一步储层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四川盆地龙岗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精细预测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优质储层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应用地质-地震综合预测技术开展了该区沉积微相的研究:①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震相分析等手段,将飞仙关组鲕粒滩细分为白云化鲕粒滩、弱白云化鲕粒滩和石灰岩鲕粒滩3种类型;②利用合成记录进行地震-地质综合标定,发现鲕粒滩储层具有“低频、低速、低波阻抗、强振幅、低连续性”的反射异常特征;③采用叠后振幅属性提取、叠后波阻抗反演、地震相识别等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预测。综合解释结果认为,鲕粒滩体主要分布于台缘带,平面上不规则;白云化鲕粒滩的规模较大,在多种地震属性信息上均有强烈响应,是优质储层发育带。  相似文献   

14.
基于Gassmann方程的鲕滩储层流体替换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单井资料的储层地震响应模拟和流体识别大多采用褶积模型,但对于复杂地质模型,采用褶积模型模拟的波场动力学特征不明显。提出了基于Gassmann方程的流体替换波动方程模拟技术,从波动方程角度刻画了复杂鲕滩储层模型的地震响应。该方法利用Gassmann等效介质理论,对鲕滩储层实现由干岩石到有效孔隙饱和岩石的替换,由已知预测未知;之后通过建立鲕滩薄互层模型和薄互层楔形体模型,正演模拟了鲕滩储层含气后的地震响应,地震响应表现为“亮点”特征。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地震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储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通过储层地质建模与正演,建立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地震响应模式;借助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约束反演等技术,对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进行了预测,为优选钻探目标,提高勘探成功率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质统计分析方法在鲕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质统计分析方法实现了地震属性到储层岩石物性参数的转换,可以获得可靠的预测结果。针对LJZ构造鲕滩储层层多、层薄、纵横向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定量预测。提取了均方根振幅和平均振幅等6种地震属性参数,选取相关性高的属性参数与井数据建立统计关系,经过内插外推得到井间物性参数平面图。地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的鲕滩储层厚度及孔隙度与井资料吻合程度较高,储层的平面分布与速度反演方法预测的鲕滩储层横向分布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仪陇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型储层埋藏深度较大,沉积地质背景较为复杂,钻至深层的探井较少,难以准确预测鮞粒滩型储层的空间分布,制约了飞仙关组的油气勘探。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该组的一段、二段鲕粒滩,岩性以亮晶鲕粒灰岩和残余鲕粒灰岩为主,大多分布于台缘带上。地震正演模拟结果显示,鲕粒滩在地震剖面上外形呈现为透镜状,具有较强振幅和较低频率。采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在鲕粒滩发育的台缘带上,利用地震振幅属性有效地预测仪陇—平昌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的空间展布。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其分布特征与实际钻探结果匹配度较高,证明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分布进行预测是切实可行的,为下步对该类储层进行勘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沉积相分析、地震正演模拟与地震属性分析有机结合能有效进行深层鲕粒滩储层识别与勘探。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针对礁滩体的识别与储层预测总体以礁滩体的井震响应特征、沉积或古地貌背景以及地震解释三方面入手,综合模型正演、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古地貌恢复及地震反演等技术,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地震属性(振幅、频率、相位)及波阻抗的变化识别礁滩体。上述方法对厚度较小、地震波形特征不明显的礁滩体的识别效果较差,且受二维地震资料的采集年代、位置、线间距、处理参数等因素的限制,对钻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品质要求较高。为此,以长兴组地层展布—礁滩体展布—礁滩体储层分布逐级递进的研究思路,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遂宁高带礁滩体,分两步预测礁滩体储层分布:首先识别礁滩体,通过分析礁滩体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地震相识别、古地貌恢复等明确礁滩体展布特征;其次预测礁滩体储层,运用正演模拟分析礁滩体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地震属性分析与地震反演准确预测遂宁高带礁滩体储层分布。预测结果表明,遂宁高带礁滩体规模较大,共发育三排礁滩体,呈北西—南东向雁列式展布,其储层发育程度受古地貌和礁滩体距武胜—蓬溪台凹的距离共同控制,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发育,且礁滩体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川北阆中地区茅口组生屑滩厚度小、多期叠置、内部地震反射结构复杂多变,常规地震解释及预测方法难以适用于生屑滩识别及内部结构精细刻画。为此,以单井相序组合为基础,结合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精细标定、划分生屑滩发育期次,确定不同期次生屑滩地震反射特征,并通过正演模拟分析生屑滩内部反射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层序地层全局自动扫描解释技术精细刻画生屑滩内部反射结构;最后筛选能表征生屑滩分布特征的地震属性,结合地震相确定生屑滩发育区,并根据等时地层切片属性分析不同期次生屑滩沉积演化过程,直观展示多期生屑滩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茅口组主要发育三期生屑滩,总体表现为“叠置、斜交、杂乱、弱振幅”反射特征,平面上呈NW-SE向展布,纵向上由研究区北东向南西方向披覆加积沉积,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第Ⅲ期生屑滩内部。该结果与实钻相吻合,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弱反射”特征的地震多属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的振幅类地震属性难以有效识别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弱反射"特征。为此,首先建立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缝洞储层数值模型,通过正演模拟明确地震"弱反射"特征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相关性;然后针对见油井点缝洞储层段地震资料进行"弱反射"特征识别的敏感地震属性分析,证实了利用频率衰减属性能够识别"红波谷"反射特征的缝洞储层;最后采用频率衰减属性与反射强度属性相结合的思路,构建出反射强度调谐累计频率衰减属性,能够同时实现对"串珠状"和"弱反射"特征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