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在经济学是是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否是同时出现,其内涵各是什么,有哪些异同,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认为: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机器大工业以后,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出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要搞市场经济,这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而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在经济学上是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否同时出现,其内涵各是什么,有哪些异同,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认为: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机器大工业以后,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出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要搞市场经济,这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而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计划是计划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有计划的。因此,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国客人时说过:“过去我们搞计划经济,这当然是个好办法,但多年的经验表明,光用这个办法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加速生产力的发展。”(见《人民日报》1985年10月24日第一版)商品经济要求商品生产者和  相似文献   

4.
竞争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只要有商品生产,就必然存在竞争,没有竞争的商品生产是不存在的。社会主义既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那么,竞争就必然发挥作用。竞争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这一作用,目前还不能用计划管理和行政办法来代替,只能通过竞争来实现。竞争除了积极作用的一面,还存在着消极的因素,我们如能趋其利避其害,利用竞争的杠杆,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5.
<正>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形成种种新的观念,正确认识这些观念,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我国商品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思想观念很多,就其中三种观念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 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企业的物质利益只能通过商品关系的形式得到实现。只有具备了明晰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才能在商品生产经营中真正具有资产所有者的资格。当前要搞好国有企业,就必须明晰产权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围绕着产权关系所包含的几个要素,即产权关系的主体、权力、利益三方面关系的明晰化入手。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质认识不清,只承认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因而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往往忽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其结果把整个国民经济管理得很死,窒息了企业的活力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妨碍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是长期以来我国生产发展速度很快、而经济效益不高、人民得到的实惠不多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所需解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遵循着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管理职能的实现,是社会各项事业正常运行的基础。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也是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原则。因而,构建和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经济诚信文化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并未消失。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个人所有制,使劳动者具有双重身份,劳动力的商品性与劳动者的主人地位并不矛盾,确认劳动力商品性质也不违背按劳分配规律。突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个“区”,对最终确立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把&lt;资本论&gt;看作生命体,可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它.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lt;资本论&gt;存有“基因“的缺陷,即商品元素矛盾的逻辑结构尚未健全.它存在8个逻辑问题.这是&lt;资本论&gt;最主要的局限性.从健全后的完整的逻辑结构出发,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不能作为商品经济的最基本的矛盾;长期的基本的经济矛盾不是制度因素,而是经济资源配置本身的经济因素,这符合辩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计划经济的理论根源,就来自于尚未健全的商品逻辑结构“基因“,劳动价值一元论的出现虽有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片面的理论;&lt;资本论&gt;“基因“结构的调整对我国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经济学界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问题上的5种观点,论述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2.
赣东北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商品经济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9世纪中叶到达鼎盛。此后,赣东北商品经济逐渐衰退,究其原因有厘金、技术、市场、战乱、灾害和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但主要原因无疑是五口通商、九江开埠,全国贸易格局的根本性变化。但由于闭关锁国导致国人对新生事物的茫然和陌生才是赣东北商品经济衰落的内在障碍性因素,这也许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技术是独立存在的知识形态的商品;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从1984年底中央决定开发技术市场以来,通过技术市场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媒介作用,使生产的要求及时成为科研的课题,使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正处在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过渡阶段.与此相适应,粮食经济也应从以自给自足为主的自然经济,向以交换为基本特征的商品经济逐渐转化和变型.在粮食经济的转化和变型的过程中,对粮食商品储备问题的研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社会出现了士商渗透、官商融合、弃儒就贾之风。这种社会现象也反映在了文学作品中,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三言""二拍"就真实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状。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重商观念的出现、科举考试竞争的白热化都是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中国特有的儒商精神也在商业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经济活动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人在商品经济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因素的外在表现。本分析和探讨了影响经济活动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两大心理因素:对于商品(财富)的评价和对于获取财富的手段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结构矛盾直接表现为国内商品市场的供求失衡。这是由市场结构畸形、产业结构失衡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滞后等一系列深层的经济结构矛盾造成的。缓解这一经济结构矛盾 ,应加快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确定与之相配套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制定维护有效竞争和消除过度竞争的政策措施 ,促进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 ,以使宏观经济运行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是廿世纪社会化大生产经济关系的产物。不管在东方或西方,也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鉴于商品经济高度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不可避免地把国家推到了以社会名义干预、领导经济的历史地位,经济法正是以国家姿态行使这一职能的特殊法律部门,它的  相似文献   

19.
股份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股份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存在是有客观必然性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股份经济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试图在围有企业中普遍推行股份化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在商品、资金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以及与之必然相伴的劳动力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仍是经济常态的我国,如果重复资本主义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完全实行市场经济,就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相悖,不可避免地染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病”,甚至有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沦为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