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俊威  童亮  王晨  陈兆曙 《中国塑料》2020,34(4):102-108
从高分子塑料、纤维及皮革、涂料及橡胶3个方面介绍了各种非金属材料在汽车内饰领域的应用,概述了不同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能及不同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利用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等级、锥形量热仪及相关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综述了非金属材料的阻燃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未来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的阻燃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Lyocell纤维的阻燃性能,以有机蒙脱土(OMMT)为阻燃剂,采用共混法制备阻燃Lyocell纤维。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阻燃剂分散液在研磨过程中的粒径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测试OMMT研磨后层面间距的变化、Lyocell纤维的表面形貌以及热稳定性;采用垂直燃烧试验研究阻燃Lyocell非织造布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OMMT提高了Lyocell纤维的热稳定性,阻燃Lyocell纤维在800℃时的成炭率为37.9%;阻燃Lyocell非织造布在垂直燃烧时未出现阴燃,续燃时间也大大缩短,表现出一定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硅氮系阻燃黏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探讨其阻燃机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以及极限氧指数等测试,分析了硅氮系阻燃剂含量对纤维阻燃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阻燃剂质量分数为20%时,纤维的干态断裂强度为2.1 cN/dtex,极限氧指数为28%,在满足纺织服用需求的同时,达到国家阻燃标准,兼具安全环保与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制备注塑级木塑复合材料(WPC)的基础上,采用磷系/氢氧化镁阻燃体系对WPC进行阻燃改性。通过物理性能对比、阻燃性能测试、炭层表面形态分析、热失重分析以及烟密度测试等对所制备WPC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磷系/氢氧化镁阻燃体系的用量为30%时,其阻燃等级能达到UL94 V-0级(1.5 mm),且其他性能保持较好;炭层表面的致密性及残炭率一定程度上决定WPC的阻燃性能;相对于溴-锑阻燃WPC,用磷系/氢氧化镁阻燃体系所制备的WPC属于低烟无卤阻燃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阻燃涤纶结构与染色性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爽  夏延致  纪全 《合成纤维》2001,30(3):25-26,41
通过测试纤维的密度梯度、双折射和固色率,研究了阻燃涤纶的结晶、取向及染色性能,为更好地利用阻燃剂,生产出理想的阻燃涤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对位芳纶增强无卤阻燃环氧树脂预浸料为原料,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芳纶/环氧复合材料层合板。对不同成型压力条件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厚度、纤维体积含量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用金相显微镜对不同成型压力条件下试样横截面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层合板的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固化温度(160℃)和固化时间(90 min)恒定的情况下,当固化压力为0.8 MPa时,层合板厚度和纤维体积含量基本不再发生变化,层间结合紧密,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成型质量最好。层合板的极限氧指数为44.57%,垂直燃烧等级可达V-0级,耐热性能、阻燃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纤维     
<正>TQ 34120143017含磷腈衍生物阻燃粘胶纤维的制备与性能WangXin…;Fibers and Polymers,2012,13(6),p.718(英)文章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含磷腈衍生物阻燃粘胶纤维。合成六苯氧基环三磷腈(HPTP),以烷基多糖苷为分散剂,通过湿法纺丝方法添加进粘胶纤维中。测试并讨论了纤维的性能。所有阻燃样品用45℃倾斜燃烧法测试阻燃性能,接火次数均超过3次。含有质量分数16%阻燃剂的阻燃纤维极限氧指数为28.6%,经30次水洗后,极限氧指数仍可  相似文献   

8.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尼龙6(PA6)/磷酸三苯酯(TPP)/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粒料,采用垂直水平燃烧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摆锤冲击试验机,研究了阻燃 PA6粒料的组成对其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纺丝技术证明了 PA6阻燃粒料的可纺性,研究了材料组成对其纺丝性能的影响。使用纤维强伸度仪、热重分析仪研究了 PA6纤维的组成对纤维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TPP 含量的增加能够提高阻燃PA6粒料的阻燃等级,并且当 PA6∶MCA∶TPP 质量比为90∶9∶0.3时,PA6具有较好的阻燃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的含双官能团的DCF-5为共聚型含磷阻燃剂,在自制助催化剂及防滴落剂的作用下合成无卤高阻燃共聚酯。磷含量、阻燃性能及环保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产品磷含量超过1.7%,极限氧指数高达56%,阻燃等级完全达到V-0级,并通过了SGS公司卤素及RoHS测试。此外,重点阐述了该阻燃聚酯产品在下游各领域实际应用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有机保温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但有机保温材料极易燃烧。传统阻燃方法在提高阻燃性能的同时会牺牲有机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或力学性能。因此,提高其防火安全性能的同时保留其优异的隔热性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报道了一种高效、温和的脉冲化学气相沉积(Pulsed CVD)方法,在硬质聚氨酯泡沫表面沉积SiO2纳米层实现阻燃。改性后的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保留了闭孔结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为30.3 mW/(m·K)。阻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极限氧指数大幅提高至29.7%,通过了垂直燃烧V-0等级测试。阻燃机理分析结果表明,SiO2促进了表面成炭阻燃过程,形成了更稳定有效的阻燃炭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PET-APPS共混改性纤维的力学性能、耐水洗及染整加工性能、热性能、染色性能等。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在低添加量时丝条质量高,类似于纯PET纤维,采用阳离子染料对其进行染色,上染率有较大的提高,该改性纤维具有阳离子可染及抗静电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2.
闫承花 《合成纤维》2012,41(2):20-22
通过采用碳纳米管(CNTs)与聚酯(PET)切片混合制成抗静电母粒,再将抗静电母粒与PET切片共混纺丝制得PET/CNTs共混纤维。用纤维比电阻仪、摩擦式织物静电测试仪测量不同CNTs含量的共混纤维及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CNTs能明显改善聚酯纤维和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能随着CNTs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二甲酯(SIPM)和聚醚酯为改性剂,采用共聚及共混方法制备具有抗静电性的高收缩聚酯纤维。研究了改性剂种类、用量和拉伸温度对聚酯纤维抗静电性和收缩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聚醚酯含量增加,纤维的电阻率减小,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优于共聚纤维。在聚酯中引入SIPM可以有效提高纤维的收缩性能,在体系中同时引入聚醚酯时会降低纤维的收缩率。纤维在低温拉伸时获得的收缩率高于高温拉伸。  相似文献   

14.
碳纳米管/PP纤维抗静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共混纺丝的方法将碳纳米管加入到丙纶中 ,并且通过测量其摩擦静电荷量来研究其抗静电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单独添加少量碳纳米管难以提高PP纤维的抗静电性能 ;而添加含有碳纳米管的复合抗静电剂 ,可以有效地提高PP纤维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
碳纳米管/聚酯抗静电纤维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醚酯作为载体,将处理过的碳纳米管(CNT)充分分散在其中,制成抗静电母粒。在抗静电母粒中,CNT含量为1.0‰时,其体积比电阻可稳定在1010Ω·cm。将该抗静电母粒与聚酯(PET)切片共混纺丝,可制得抗静电聚酯纤维。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作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抗静电涤纶可纺性好,抗静电性、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优良。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水泥基材料吸波性能与隐身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远场雷达散射截面法测试的功率反射率为表征吸波性能的指标,研究了素砂浆的吸波性能以及碳纤维长度、碳纤维掺量、搅拌方法、复掺铁氧体、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碳纤维砂浆吸波性能的影响,根据所推导的隐身效能评价公式计算了碳纤维砂浆的隐身能力.研究表明:掺入碳纤维只能提高砂浆的高频吸波性能;合适的纤维长度和体积掺量是提高砂浆吸波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机器搅拌方法制备的碳纤维砂浆的吸波性能好于人工搅拌方法制备的碳纤维砂浆;温度、湿度升高,或者复掺铁氧体、碳纤维砂浆的吸波性能均下降;最佳配比的碳纤维砂浆在14~18GHz的频段内,其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可降低到素砂浆的80%~90%.  相似文献   

17.
刘辉  叶红齐  冯春祥 《当代化工》2003,32(3):125-128
研究了聚碳硅烷(PCS)的沉淀分级对碳化硅(SiC)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淀分级可以使PCS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减少低分子部分的含量,虽然纺丝较为困难,但能提高SiC纤维的力学性能,这对于终极目标为提高纤维力学性能的SiC纤维的制备过程来说,沉淀分级是一种有效提高纤维性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纤维抗老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丙烯(PP)中加入抗老化母粒SMF1807后,采用人工气候老化仪研究PP纤维的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抗老化母粒SMF1807能显著提高PP的抗老化效果,使PP纤维满足户外使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玻璃纤维薄壁圆管属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一种,是指由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嵌入已固化的热固性树脂中或被其包裹形成复合结构的材料。针对玻璃纤维薄壁圆管复合结构从制备工艺到力学性能表征方面进行概述,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模压成型、纤维缠绕工艺等,力学性能方面包含失效形式、压缩性能和弯曲性能等,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利用设计开发的高亲水母粒与常规聚酯进行共混,对共混物的熔融与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合成的亲水性母粒与常规聚酯共混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对不同添加量的改性聚酯的吸湿性进行了测试,建立了共混物表面接触角与吸水率对母粒添加量的关系曲线。选择添加6%的母粒进行试生产,对制备的短纤维进行力学性能、吸湿性能的表征。研究表明:改性聚酯短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通过纤维碱减量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表征手段对改性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经碱减量处理的改性纤维吸湿性呈下降的趋势,且随着碱浓度增加纤维表面的凹槽增加,分析推测亲水母粒分布在纤维的表面,从而改善了聚酯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