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燃煤电站锅炉的受热面进行按需吹灰成为当前吹灰工作的热点,介绍了在某600 MW超临界机组上开发的锅炉受热面灰污状况在线监测系统,列举了全程吹灰方式和优化吹灰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利用监测系统实现选择性吹灰,可以在保证吹灰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吹灰蒸汽损耗,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防止吹灰不当造成的管壁过度磨损。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电站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的准确性,更好地进行吹灰优化,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锅炉对流受热面灰污监测方法。以天津北疆电厂1 000 MW机组锅炉为例,建立监测模型,分析了模型建立过程中输入参数的选择、数据的采集与筛选、数据的预处理、核函数的选择等。结果表明:此模型监测结果与电厂的实际吹灰操作一致,能够较准确地实现电站锅炉受热面的灰污监测,为电厂进一步地吹灰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吹灰是清除受热面积灰结渣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电厂吹灰的频率和时机通常是依靠经验判断,效率低且经济成本高。为改善吹灰方式,以新疆准东地区某台660 MW超超临界燃煤电站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中的运行数据、受热面管束排布方式及入炉煤的煤质特性,运用热平衡法求出受热面上的灰污系数,并构建在线监测模型,利用该模型优化原有的吹灰系统。结果表明:优化后1天内吹灰频率减少4次,可为电厂节省约76.26 t煤,说明此优化模型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锅炉受热面灰污监测与吹灰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建立锅炉清洁受热面换热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线性动态规划技术进行受热面吹灰周期的优化。在扬子石化公司热电厂#8锅炉上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受热面灰污增长预测模型是研究吹灰优化方案的前提,分析了受热面灰污增长简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小波变换的特征提取方法和ARMA(p,q)时序模型分析,建立锅炉受热面灰污增长综合预测模型。该模型无需额外投资,通过对电厂已有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特征提取,便能准确评价和预测受热面的灰污状态。经某电厂省煤器灰污增长预测实例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状况相符,从而能为吹灰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600 MW机组锅炉对流受热面污染状况实验与吹灰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锅炉受热面积灰污染导致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下降。在邹电600MW机组锅炉上进行了不同吹灰间隔与吹灰强度等条件下的对流受热面吹灰实验,利用开发的基于锅炉运行热力参数的在线计算系统对实验过程中各对流受热面污染状况进行了实时监测。根据实验结果和实时监测结果建立了优化吹灰模型,开发了在线吹灰优化系统。所开发吹灰优化系统数月运行结果表明,在采用优化吹灰模型提示的吹灰方式后,锅炉日平均排烟温度比未优化前下降约6°C,锅炉效率提高0.3%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7.
闫水保  徐瑞  刘综绪 《节能》2009,28(4):19-20
锅炉受热面积灰和结渣会导致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下降。定义了新的受热面清洁因子,考虑了锅炉各受热面清洁时与灰污平衡时工质进出口焓升的变化,该清洁因子能够更显著地反映出受热面的灰污程度。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不同工况下锅炉各受热面的工质焓升极大值与极小值,实时计算出锅炉各受热面的灰污状况,可指导和优化锅炉吹灰操作,并以屏式过热器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论述了某工程项目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水冷壁、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热偏差控制的方法与效果,分析比对塔式锅炉与П型锅炉结构差异对热偏差控制的影响,为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建设提供借鉴。在现有材料体系下,建议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采用塔式锅炉,该炉型更有利于机组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9.
以大容量电站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为前提,在已有的基础上根据热平衡方法构建锅炉对流传热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受热面实际运行的传热系数和清洁状态下的理想传热系数,定义了能实时反映受热面污染情况的清洁因子,可以用于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结渣故障的预测诊断,从而优化锅炉吹灰模式,为优化锅炉吹灰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660 MW超超临界Ⅱ型锅炉和1 00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的设计经验及实际运行情况,比较Ⅱ型锅炉和塔式锅炉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要求和容量等级,对66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的汽水流程、燃烧系统、汽温偏差、空气预热器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优化,研制了66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并通过了实际运行机组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