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本文从互联网运营商的视角,利用Cisco SCE设备组件分析手段,对互联网用户的结构、上网时间、浏览内容等进行分析,通过对网络流量监控,找出近年来的网络流量成分发展变化趋势,进而从网络运营管理的战略角度,提出如何对网络流量采取必要措施,制定适应当前网络流量特点的业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本文分析电信增值业务的运营现状和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从精细化运营角度,对提升流量的运营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硬件设施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得到了快速的普及,互联网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互联网业务越来越多,承载的业务量也是呈爆发式发展,这时就需要我们对互联网流量进行准确科学的测量和深入分析研究,制定科学的技术支持,拓展互联网应用潜力,缩减互联网流量成本。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对我国目前的互联网流量应用的分析技术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接着深入探讨了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叶才卫 《移动通信》2012,36(13):68-70
智能终端可以给客户带来更好的移动互联网体验,是拉动流量爆发式增长的核心要素。文章在对GPRS网络的GN、GI接口的信令面报文和用户面数据报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智能终端客户流量的业务分布、客户访问网站的点击量分布、客户流量的网站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全面地梳理了当前移动互联网浪潮下智能手机的流量分布现状。  相似文献   

5.
田庆华 《通信世界》2003,(32):26-2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与经济的变革。2001年中国互联网业经历了寒冬的一年,随着互联网的商业运营模式的不断更新,2002年整个互联网市场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2002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850万户,截至2003年6月份用户数为6800万户。本根据国内外互联网的发展的情况,探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三大运营格局的形成,3G已经从概念阶段逐渐开始进入用户市场,中国电信以"天翼"为品牌率先推出3G互联网手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也分别以"沃"、"G3"为品牌相继推出业务。随之而来的移动互联网愈行愈近。  相似文献   

7.
曹铮 《中国新通信》2004,6(8):77-82
本文从互联网运营商的视角,利用Net-flow分析手段,对互联网异常流量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如何在网络层面对互联网异常流量采取防护措施,并给出了近年来一些典型互联网异常流量的Netflow分析案例。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型业务的推陈出新,以及传统移动业务的萎缩,从话务量经营转向流量经营,挖掘数据流量中蕴涵的价值,是运营商的不二选择,流量经营的作用与地位与日俱增。早期在流量经营中,存在目标不明确、流程不清晰、现状无法评估等问题,企业成立流量管理研究小组,提出了基于"五可"流量经营能力评估方法,建立了"云、管、端"流量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在企业转型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乔建葆 《移动通信》2012,36(19):57-60
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在话音/短信业务、数据和流量收入、内容服务、营销模式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受到的冲击,探索如何将传统的电信营销模式与互联网营销模式有机结合,依据电信运营商拥有的良好数据资产及开放基础电信能力、运营能力,深度参与到表层流量的经营中,并通过PaaS的合理能力开放,构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运营商为主导的能力生态圈.  相似文献   

10.
唐宇 《电信快报》2016,(1):20-23
通过深入分析省级运营商互联网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域名和策略进行疏导的整体互联网流量疏导方案,方案充分利用各省已建立的智能DNS(域名系统)和各个内容资源。同时针对第三方出口,提出基于链路质量和客户感知的切换机制。建立一种内容资源的反向引导机制,通过DNS统计和资源管控,获取用户访问频繁的网络资源,引导系统进行正确的资源抓取和流量加速,同时为资源系统提供相关预警告警信息,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互联网中,端到端(P2P)应用模式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可能将改变网络的流量模式,对于传统的传送网络结构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从业务、网络控制和传送层面共同规划.采用协议与算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量疏导,扩展传统多粒度概念,给出综合的域间网络规划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於建华  徐艳萍  吴素芹 《通信技术》2007,40(11):247-249
首先介绍了流量识别相关技术和P2P流量识别方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流传输特性的P2P流量识别模型,此模型的创新点在于不需要检测数据净荷就可以识别P2P流量:最后对P2P流量识别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种P2P应用不断出现及演进,P2P应用正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但同时P2P消耗了Internet的大部分带宽,造成了网络技术服务商(ISP)接入网络的拥塞,从而使传统Internet应用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从P2P流数量、服务器负载、网络瓶颈点分布、往返时间(RTT)的异构特性等方面可以看出,P2P流量消耗了巨大的网络带宽,影响了传统Internet业务的性能,增加了运营成本。利用P2P流量和Web流量的集成模型,可以量化分析P2P流对Web流的影响,使网络运营商可以在网络瓶颈点对P2P连接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P2P流量。NS2仿真结果较好地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当前互联网电视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基于CDN+P2P可管可控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分发的设想,设计了系统的内容分发网络。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P2P流量识别的一般方法和与识别P2P相关的新技术,然后研究论述了基于P2P的Skype的流量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2P和基于P2P的Skype与其他常规业务的流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P2P网络技术发展迅速,Skype是创建Kazaa的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P2P的VoIP客户端,用户可以用Skype通过互联网进行语音通话.本文通过抓取Skype的流量数据进行协议分析,主要关注PC2PC的登录/注销,文字通讯,语音通信,文件传输及PC2Phone等过程,进而总结协议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分析的Skype流量识别方法,结果显示识别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P2P业务流量识别与系统部署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总结P2P业务流量识别最新技术的基础上,从部署原则、系统架构方案、网络架构方案等方面着重阐述了运营商部署P2P业务的具体方案,为进一步研究P2P流量控制策略和实际开展P2P业务提供了借鉴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P2P流量检测技术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P2P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网络的负载,影响了网络的性能,因此,对P2P流量进行分析及控制十分必要。在介绍P2P流量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对目前几种主流P2P流量识别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阐明了流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将不同检测方法相结合以满足一定准确率和效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P2P流量是互联网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造成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拥塞。而P4P作为一种互联网流量管理技术在现网中有着良好的实验效果,可以有效地疏导优化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流量,但是由于P4P技术需要提供网络拓扑信息才能运作,这对于电信运营企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风险。为了让电信运营企业能够引进此类效果良好但同时具有巨大风险的技术。通过建立重复博弈模型,提出了电信运营企业对于风险惩罚力度及惩罚期的相关策略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P2P流量的检测和管控是随着P2P技术应用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传统的P2P流量检测技术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导致各种新的P2P流量检测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传统的P2P流量检测技术以及其存在的缺陷,然后重点提出了用于检测网络层数据包的多尺度分析模型.多尺度分析模型通过提取疑似P2P流量可以缩小P2P流量的检测范围,提高P2P流量的检测效率,提高P2P流量检测效率,并且结合决策树对疑似P2P流量进行协议分析达到有效识别和分类的目的.最后提出了P2P网络流量监管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