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利用国产插管封隔器Y453-146及其辅助工具,配合其它常规试油方法,在一井两层上进行分层试采作业的工艺模式,同时介绍了其具体施工步骤、要求、特点以及封隔器关键部件长密封管长度的计算方法,在四川气田3口井的现场应用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出了选井选层条件,特别是该工艺适用于H2S含量较低的井。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原油田开发后期套管变形井增多的实际问题,为恢复套损井眼,油田采用下入φ101.6mm(4英寸)套管重新固井技术,为适应其工艺需要,研制了ZYY341-80型封隔器,用于酸化、挤堵等工艺。阐述了封隔器研制的基本流程、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室内、现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3.
《石油机械》2013,(7):82-84
为弥补可取式封隔器过早失效、更换工作量大及费用高等不足,研制了Y445-114插管封隔器。Y445-114插管封隔器优于一般可取式插管封隔器和永久式插管封隔器,它承压高,解封方便,与配套的插管密封总成、打捞器一同使用,适用于层位封堵、分层开采等多种作业,工作时效长,操作简单,节约成本。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双油层开采井封层1,采层2时,产液量降低为2层同采时的34%,日产油量提高了135%,含水质量分数由94.78%降低为64.00%。  相似文献   

4.
刘伟 《试采技术》1997,18(1):30-34
本文从CYY453插管封隔器的工作原理出发,结合四川气田老井改造实践,详细介绍了插管封隔完井分采及酸化工艺技术特点,包括 选 井原则、现场实施及酸化工艺特殊考虑因素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针对ZY754-4、ZY754-5两种型号封隔器存在的易串封、洗井阀易受注水压力变化而导致的密封性能差,解封卡瓦易变形受损等问题,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研制了ZY755-6型封隔器。具有坐封可靠,解封灵活,注水时层段不易串漏,密封性能好等特点。介绍了ZY755-6型封隔器双洗井开关易密封和刚性易解封结构的原理,现场试验表明,ZY755-6型封隔器坐封合格率100%,分注合格率100%,有效期1a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原油田分层注水大都采用Y341-114型封隔器,这种封隔器在中、低压井中的应用情况较好,但对于渗透性差、油层埋藏深的高压注水开发油田,其使用效果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密封性差,使用寿命短,换封作业频繁,维护投资过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封隔器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两大不足,不能满足高压分层注水的实际需要:一是胶筒肩部保护措施不完善;二是解封机构不合理。通过改进,研制设计了Y342-114封隔器,并在12口井上进行了应用,较好地解决了高压分注难题,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多功能封隔器,该型封隔器是采用皮碗和压缩式胶筒共同组合,既可用于找水、堵水、酸化、挤水泥,又可用于压裂等。具有结构简单,坐封方便,坐封成功率高,胶筒承压高,用途广泛等特点。本文介绍了ZY331-148型封隔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该封隔器的工艺原理:(1)下井时磨擦扶正块贴着套管壁,中心管两凸耳推着J型轨道下死点,卡瓦与锥体处于脱离状态;(2)坐封。封隔器下到预定深度后,上提油管0.5米,中心管两凸耳上行至J型轨道上死点,此时右旋油管下行管柱,凸耳顺着J型轨道下行并与轨道脱离,同时锥体下行撑开卡瓦并卡死在套管内壁上,继续下放管柱,剪断坐封销钉,压缩胶筒,密封油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直井到大斜度井的多层或单层完井中的高压差而设计了DGL型插管式永久封隔器,主要由释放环、中心管、上下2组卡瓦及锥体、密封胶筒、锁环等组成。该封隔器既可单独用于生产,也可与其他工具结合设计为完善的作业管住,实现分层采油、挤注、措施作业、层位封堵等各种功能。现场应用表明,该封隔器压力达到50MPa,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插管封隔器是水平井多级滑套裸眼封隔器压裂工艺的核心工具。针对多级滑套压裂施工过程中插管封隔器存在的提前坐挂、下入遇阻等问题,分析了可提出式插管封隔器工具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阐述了送入和坐封工具的结构组成,采用整体式合金卡瓦避免入井过程中卡瓦损坏导致的提前坐挂现象和保证卡瓦的双向锚定性能,创新地提出了机械和液压双作用丢手工具和解挂工具,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回收性能。数值模拟和地面实验表明,可提出式插管封隔器承载能力大于600 k N,封隔压差70 MPa,并顺利解挂,各项功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在现场×6井应用中,由于异常井况,工具发生提前坐挂,下入解挂工具后顺利实现封隔器解挂和管串提出。  相似文献   

11.
CYY443─—146导斜封隔器及管柱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嵘 《石油机械》1999,27(7):8-20
一般的导斜器靠水泥固定,尾管支撑,施工麻烦,作业时间长,且不能在套管任意位置固定和开窗侧钻。据此,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研制了一种新型CYY443—146导斜封隔器和与之配套的坐封及丢手工艺管柱。着重叙述了该型封隔器及管柱的设计要点、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简述了导斜封隔器整体性能和弹爪丢手装置承受拉力及丢手的室内和现场试验情况。川西南矿区4口井的井下试验表明,导斜封隔器及管柱结构简单,承压能力高,坐封可靠,组装和施工方便,能在套管任意位置坐封和开窗侧钻,现场施工成功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一般的导斜器靠水泥固定,尾管支撑,施工麻烦,作业时间长,且不能在套管任意位置固定和开窗侧钻。据此,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研制了一种新型CYY443—146导斜封隔器和与之配套的坐封及丢手工艺管柱。着重叙述了该型封隔器及管柱的设计要点、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简述了导斜封隔器整体性能和弹爪丢手装置承受拉力及丢手的室内和现场试验情况。川西南矿区4口井的井下试验表明,导斜封隔器及管柱结构简单,承压能力高,坐封可靠,组装和施工方便,能在套管任意位置坐封和开窗侧钻,现场施工成功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ZYY341 —114GX 高压注水封隔器主要由坐封、解封、洗井、密封和锁紧等部分组成。采用液压坐封和下放解封方式, 设计了反洗活塞自动复位装置, 解决了反洗通道关闭不严的问题。反洗井活塞与外中心管之间的软密封克服了硬密封易夹砂、渗漏和刺坏的缺点。封隔元件肩部保护结构和定位大锁块的采用, 提高了封隔器的密封、坐封和解封性能。现场试验证明该型封隔器坐封和解封灵活, 承受压差大, 密封效果好, 能够满足高压分注和卡漏等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磁性粘弹体封隔器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粘弹体封隔器的主要密封件是被永磁体吸附在油套环形空间的磁性粘弹物质,能可靠地封隔套管腐蚀变形井的油套环形空间。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封隔器坐封合格率和解封合格率均为100%,性能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在矿场试验中,采用这种封隔器取得了油井增油降水,减少出砂和延长免修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Y341-110QJ型封隔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东油田的地质特点,研制了用于气举生产的正洗井封隔器,介绍了其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研制了Y441—152型注蒸汽封隔器。这种封隔器主要由锚定、密封、坐封、锁紧和解封等机构组成,采用液压坐封,上提管柱解封。它具有耐高温、耐高压、密封可靠和锚定牢靠的特点。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其坐封压力为15~20MPa,解封力为50~80kN。现场推广应用中,其坐封压力15~21 MPa,工作温度300~350℃,解封力80~100 kN,坐封成功率98%,解封成功率95%。  相似文献   

17.
防砂卡封隔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砂井采油时经常会出现砂埋封隔器现象,造成液流不能流入油管,为此研制了防砂卡封隔器。该封隔器主要由上接头、上密封圈、引砂接头、内管、封隔器、变扣接头和沉砂接头等部分组成,具有进液通道和沉砂通道,工作可靠,易于加工、组装和维修。油管与套管环形空间的砂子下沉后,在引砂管的作用下,经引砂接头下落,再从内管与封隔器的环形空间落入沉砂接头的沉砂通道。5口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封隔器下井后经验封试压,密封套管成功,达到了分层采油的目的,截至2007年5月,已推广使用了79口井,全部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庆油田稠油油藏的开发需要,研制了Y211—150可伸缩热采封隔器。该封隔器主要由密封机构、坐封锁紧机构、解封机构、扶正锚定机构、热力伸缩补偿机构、安全脱卡机构等组成。它将封隔器与伸缩管设计成一体,采用V形膨胀石墨密封圈组成密封系统,确保伸缩管热力伸长时封隔器的密封性。采用左旋上提管柱坐封,右旋脱锁,上提管柱解封。室内及现场试验表明,伸缩管与封隔器之间的内密封较好,可耐压20 MPa,耐温375℃。  相似文献   

19.
可取式液压双向锚定封隔器是目前结构最复杂、性能最好的一种封隔器。这种封隔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是:(1)锚定方式选择;(2)坐封后的承压平衡;(3)解封方式选择;(4)双锥体结构锚定机构的下锥体脱卡;(5)锁紧机构的设计与选择。从我国机械加工能力和使用可靠性方面考虑,建议优先选用单面螺纹步进锁紧机构。提出了单卡瓦双锥体双向锚定、承压平衡、单面螺纹步进锁紧及下锥体主动力脱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