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GM(1,1)灰色模型原理,揭示了棉洋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与开发,是加速脱贫致富步伐的关键,并预测到本世纪末,人均收入呈逐年增长的势态。关联度分析表明,在现有基础上,加速林果业、工副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振兴山区经济。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是一项改善山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涉及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理周期及效益重现期较长。因此,对小流城的水土保持经济效益作一全面分析预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广东省饶平县九村小流域为例,运用灰色控制系统理论,建立灰色动态GM(1,1)模型群,对当地1987~1992年社会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两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并展望到2000年的变化发展超势。1 九村小流域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4.
以朝阳县河南杖子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得到轻度、中度和重度水土流失面积及其所占比例,结合导致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水土保持的荒山植树种草、坡耕地改造或退耕、规范采矿、家畜圈养、沟壑治理、划区封育等措施.治理结果表明,上述措施对朝阳县河南杖子小流域水土流失起到有效遏制作用,为同类地... 相似文献
5.
石人沟小流域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境内,属于阿什河水系东风沟的一条支流,流域大体呈东西走向,最大长度8.5公里,最大宽度2.5公里,总面积9.15平方公里。流域内多为丘陵、漫岗地势。治理前流域内共有大小侵蚀沟58条,总长度36.07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5.07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55.4%,年平均流失土壤1.5万吨,黑土层由垦植初期的60-70厘米降至20厘米,粮食亩产量由垦植初期的250~300公斤下降到治理前的50~100公斤。 相似文献
6.
临山小流域位于富锦市大榆树镇境内的盛田村、临山村及石砬山林场的交界处,面积11.08 km2。这个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393.89万元,其中国家和地方各投资157.56万元,群众投入78.77万元。临山小流域治理前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由于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加之种养地脱节,重产出轻投入,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致使土壤理化性能变坏,土壤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抗蚀抗冲能力降低,使水土流失逐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生物治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山桥沟小流域位于重庆市开县东面,长江支流小江的上段,自然地理类型属川东平行岭谷区,总面积548.9 hm2,区内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 053.8~1 431.3 mm,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381.35 hm2,占总面积的69.48%.在分析水土流失主要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水土流失生物措施的治理模式,主要根据当地的土质类型,选择适宜于当地生长的植物种类,辅之一些配套措施.通过治理,森林覆盖率从7.8%提高到28.1%,土壤年侵蚀模数从3 653 t/(km2·a)降到2 510 t/(km2·a).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水沙耦合模型,对小流域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并结合实测水土流失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产沙模型,水沙耦合模型可综合考虑降雨侵蚀量和坡面产沙量,水土流失精度较传统单一产沙模型明显改善.研究成果可为小流域治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治理已经成为各地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结合永丰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路与方法,总结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的实施要点,并对其保障措施以及效益展开分析。根据永丰县的经验可知,当地所采取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对于其他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塘背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系统理论是80年代提出的最新控制预测理论,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发挥一般是长期的,逐步增长的。为了宏观合理地反映和评价塘背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应用灰色系统原理,建立了该小流域经济效益预测模型,其模型精度为一级。通过预测,到2000年塘背河小流域水保综合治理效益将达到1156.26万元,是开始治理的1981年64.63倍,是1988年的13.9倍。 相似文献
13.
1 流域概况大力夼小流域位于乳山市育黎镇境内 ,属黄垒河水系 ,流域面积 17.2 5 km2 ,辖 6个行政村 ,人口 5 197人。该流域属胶东半岛典型山丘区 ,地势起伏很大 ,岩石主要是太古代胶东群马格村组黑方斜长片麻岩 ;80 %以上土壤为棕壤土 ,比较松散 ,土质成酸性。该流域沟壑纵横 ,密度为 5 .2 km/ km2 ,沟道比降在1.5 2 %~ 15 %之间。年降水量 72 3mm,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72 %。春旱、夏涝、晚秋又旱是该流域的最大特点。本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11.5 8km2 ,土壤年侵蚀模数为 184 7t/ km2 ,植被覆盖率为 4 3.1%。2 规划配置该流域综合治…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全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分析了马街小流域降水量和坡耕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采取了2项措施,旨在减少因暴雨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上炭峪小流域位于新泰市东都镇,流域面积8.14km2,属黄河流域大汶河支流,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91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4.9%。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综合防治和立体开发体系,既有利于水资源和环境保护体系,又有利于土壤和耕作保护体系,做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使自然资源特别是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为进一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生态安全保障。1流域概况上炭峪小流域项目区属低山丘陵,最高点海拔481.2m,最低点海拔219.0m。项目区内沟壑纵横,地面切割强烈,沟壑密度2.13km/k… 相似文献
16.
17.
灰色回归模型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基本理论,结合大坝变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描绘大坝变形的动态灰色回归模型,并且利用该模型结合各种类型的实测数据,在模型的精度,各类因子的正确选择,以及模型的预报精度都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广灵县牛口峪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包括规划、治理模式的选定和治理的成果和效益,介绍了所创建的小流域治理科学管理系统,它们是:计划管理系统、组织机构系统、治理施工系统、物资供应系统、资料信息系统、管理监督系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宁省水土流失原因的分析,指出了水土流失对山区河流的危害,提出了加 强山区水土保持是治理山区中小河流根本有效措施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以往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出几点建议:应提高生态植被建设质量和效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采取生态补偿的政策措施;创新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进行淤地坝、梯田建设;对当地居民实施以能代赈的政策措施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