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梭罗的《瓦尔登湖》因其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而著名,书中众多的文化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徐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考虑到源语文化意象的异质色彩,还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接受,适时择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将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恰当地传递到目的语文本中,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
以模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模因的传播过程对诗歌翻译的影响,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诗歌语言模因传播的关系;指出相较于异化,归化的翻译方式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文本中的核心模因,更加有效地帮助传达原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3.
汉英语言中的动物词汇都具有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意象。因此,在动物文化意象的汉英互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源语文化意象的异质色彩,还要考虑到目的语文化中读者的接受,适时择取直译、转译或省译的翻译策略,以尽力再现动物文化意象的丰富内涵与修辞色彩。  相似文献   

4.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取向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不同的译者,由于文化取向的不同对同一作品往往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与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其翻译中分别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和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诗歌作为文学的最高形式,其翻译的难度和重要性分别显示出其难操作性和必操作性。关于诗歌翻译,目前存在很多争论问题,有可译不可译之争,归化异化之争等。同时,现存诗歌翻译理论与方法的区别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站在视诗歌为文化传播的立场上,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6.
关于“归化与异化”的问题,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翻译策略的选择与目的语文化地位、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功能、读者群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归化”与“异化”各有其长,二者在翻译中应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所以,对“归化”与“异化”的运用,应把握好“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以语言为工具的跨文化交际翻译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两种或多种文化间的空白地带或矛盾方面,这对跨文化交际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影响。处理此类文化问题的时候,对于"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法的选择要求翻译者充分考虑到译出语与译入语各自以及相互之间所涉及到的文化、语言与翻译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将这一关系作为在归化译法与异化译法之间进行选择的重要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8.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就涉及到如何处理文章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如何处理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问题.翻译界就此有两种对立的看法,即归化和异化.前者主张以源语或原文读者为导向,后者主张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导向.后者似乎在翻译中占了上风.在文学作品中文化翻译也是以归化翻译为主,一来可以避免文化冲突和各种形式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关于“归化与异化”的问题,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翻译策略的选择与目的语文化地位、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功能、读者群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归化”与“异化”各有其长,二者在翻译中应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所以,对“归化”与“异化”的运用,应把握好“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看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化与异化的关系始终是翻译中无法调和的矛盾之一,翻译中如何调节归、异化的比度,可谓见仁见智。章从源语和译语的化差异着手,提出处理归、异化矛盾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交流始于词汇,而汉语文化负载词便是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印记的词汇。由于翻译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密切联系,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的策略选择和方法取舍会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产生重大影响。文章认为使用音译法和直译法等异化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语言中经过人们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词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中的精华,因此,习语翻译不仅要译出源语习语的形象、喻义、修辞,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异同,并在翻译实践中避免种种不正确的方法,才能准确地翻译习语.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国外宣翻译多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但随着中国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正在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中国的实力和地位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反映出源语的民族文化特点的异化翻译策略在外宣翻译中的作用日趋明显。文章拟以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依托,论述了异化翻译策略在外宣翻译中的优势或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尽可能地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我们应从习语、称呼语、宗教信仰与词汇等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它们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传达便是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在文学翻译中一直存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理想的翻译还要表达原文的言外意义,包括文化效应,而文化效应的终点便是读者。因而,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文学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的分析,指出这两种策略的运用以及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均应以读者为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6.
异化——翻译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在译界争论已久,一些人士认为二者应该并存,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处理以求得最佳平衡点,本文结合异化的优点,从二者的矛盾对立出发,提出在两点论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指明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异化是翻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是一个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文化的普遍性和民族规约性决定了文化意象的共性和特性,文化意象在翻译中有不同的生成方式:归化、异化、描写翻译、减译法和功能翻译等。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在多重文化语境制约下的语言转换活动。为实现跨文化交流目的,古诗英译者需要选择恰当的翻 译策略,妥善处理中西文化语境的差异。本文以皮特·哈里斯的英译《长恨歌》为例,考察译者如何依据源语诗 学特征与译语读者需求,在诗歌的音、形、意三方面采取折中翻译策略,从而顺应双重文化语境,最大化地传达 原诗的语言与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外宣翻译中应根据文稿内容,调整归化和异化策略的使用.在进行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重大策略问题的对外宣传翻译工作时,应坚持使用归化策略;在从事民俗、风情和文化等主题的翻译中,需注重异化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西游记》的余国藩译本和詹纳尔译本为研究对象,建立两个语料库,试图详细地从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层面探究两译者的独特文体风格。发现余国藩和詹纳尔的确在翻译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特定的文体风格。发现译者的母语文化和翻译规范是造成两译者截然不同的文体风格的主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无意识的受自己母语文化的影响和遵从特定的翻译规范,形成了特定的语言风格和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