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填充氧化铁颗粒的石墨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氢氧化铁(Fe(OH)3)粉末和可膨胀石墨粉末均匀混合,然后在高温下快速膨化,通过这种方法,使具有磁性的细小氧化铁颗粒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石墨基体中,从而得到了一种兼备导电性和亚铁磁性的复合材料,该材料是一种优良的电磁波屏蔽材料。  相似文献   

2.
吴海华  张成  钟磊  刘力  李亚峰  贺俊超 《材料导报》2021,35(24):24047-24051
本实验研究了天然鳞片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人工合成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的流动性及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成型工艺性,并对天然鳞片石墨原型件和人工合成石墨原型件进行二次固化、真空压力浸渍致密化后处理.研究发现,加入球形石墨粉末有助于改善两种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的流动性,提升了天然鳞片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的堆积密度,但降低了人工合成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的堆积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天然鳞片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的流动性更佳;在成形精度方面,人工合成石墨SLS原型件表现为各向同性,而天然鳞片石墨SLS原型件表现为各向异性;人工合成石墨SLS原型件比天然鳞片石墨SLS原型件具有更高的抗弯强度;经过二次固化、真空压力浸渍致密化处理后,人工合成石墨成型件的抗弯强度和导热性能也更佳.  相似文献   

3.
纳米石墨薄片/聚苯胺-g-聚乙二醇复合材料及导电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纳米石墨薄片为导电填料,通过苯胺和a,ω-双(对氨基苯基)聚乙二醇(BAPPEG)共聚,成功的制备了纳米石墨薄片/聚苯胺-g-聚乙二醇(NanoGs/PANI-PEG-PANI)复合材料.研究了掺杂剂的种类、掺杂剂的浓度以及纳米石墨薄片的用量对材料导电性能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制备出均匀的膜状材料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材料的导电率分别达到了3.4和16.9S/cm.  相似文献   

4.
石墨炔(GYs)是一种新型碳同素异形体,由sp和sp2杂化碳原子组成.其中,石墨双炔(GDY)是目前研究和关注度最广泛的材料.其独特的sp杂化、均匀的孔隙和高度共轭的结构带来了优良的电子、光学和力学特性,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储能和转换、催化、气体分离、海水淡化等领域.然而, GDY材料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高结晶GDY的合成和快速无损的表征方法.本文就高结晶度GDY的设计、合成和结构表征进行了综述.本文还描述了GDY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高度均匀的单晶GDY材料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铁氧体-微晶玻璃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首先合成了NICuZn铁氧体纳米粉末和MgO-Al2O3-SiO2(MAS)凝胶玻璃粉末,将两种粉末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烧结后得到了由NiCuZn铁氧体和堇青石微晶体两相共存的铁氧体一微晶玻璃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可调控的电磁性能,其起始磁导率高于3、介电常数低于6、截止频率高于2GHz,可望用作持高频多层片式电感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6.
铁氧体-微晶玻璃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首先合成了NICuZn铁氧体纳米粉末和MgO-Al2O3-SiO2(MAS)凝胶玻璃粉末,将两种粉末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烧结后得到了由NiCuZn铁氧体和堇青石微晶体两相共存的铁氧体一微晶玻璃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可调控的电磁性能,其起始磁导率高于3、介电常数低于6、截止频率高于2GHz,可望用作持高频多层片式电感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引言石墨材料在400℃和460℃之间同氟发生反应形成一种具有电绝缘性、化学惰性、憎水性的白色材料,此材料被称之为氟化石墨(CF)_N。另外,用嵌入氟和金属氟化物的石墨在250℃或更高的温度下同氟气  相似文献   

8.
传秀云 《无机材料学报》2017,32(11):1121-1127
本文在分析石墨微观结构和性能基础上, 综合分析了石墨加工改性方法, 提出了石墨纳米结构组装的概念, 介绍了几种石墨纳米结构组装的方法。通过结构组装, 引入纳米功能粒子, 制造活性功能空间, 合成新型石墨功能材料; 通过制备石墨层间化合物、碳石墨合金等方法引入纳米功能粒子组装碳石墨材料; 通过打开石墨层片, 制备二维层状材料制备纳米石墨烯片, 可以采用氧化活化等制造孔隙结构增加活性空间; 通过调节石墨晶体排布方向减少石墨材料的性能异向性, 提高性能均匀性; 通过石墨结构纳米组装设计, 设计新型石墨功能材料。纳米尺度的石墨加工和改性有可能推动石墨矿物资源的有效利用, 开发新型石墨储能材料和石墨烯片材料。  相似文献   

9.
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以蔗糖为碳源,Ni-Fe(Ni/Fe=2)双层氢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前驱体和模板,通过固相法制备石墨化介孔炭。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曼光谱法(Raman)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石墨化程度。氮气吸附和孔径分布显示制备出的石墨化炭的孔径分布均匀;同时,对石墨化炭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将除氮剂Ti(Cu)添加到FeNiCo合金触媒中在高温高压下合成出优质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在压力5.4GPa、温度1600K的条件下沿{111)面合成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过程中伴随有黑色粉末析出.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黑色石墨粉末的测试表明其为微晶石墨.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这种微晶石墨...  相似文献   

11.
紫精/聚合物薄膜光照后产生颜色变化,但褪色缓慢,加入过渡金属离子可以促进薄膜褪色。制备了一种含有三氯化铁的紫精/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光致变色薄膜。三氯化铁的加入消耗薄膜中光照产生的自由基阳离子,使薄膜的颜色变浅,但褪色加快,薄膜的光致变色随着变色/褪色的增加而加深,当三氯化铁和紫精的摩尔比为1∶1时,经过3次变色/褪色循环后,薄膜光照后变色较深,并可褪色至无色;改变三氯化铁的含量和褪色温度,可以调节褪色速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光照后的三氯化铁/紫精薄膜中既有Fe+3也有Fe+2,由此提出可能的变色机理为Fe+3从紫色的紫精自由基阳离子夺取电子变成Fe+2,而紫精退回到无色的二价阳离子态。  相似文献   

12.
以柠檬酸铁为原料,分别在富氧和无氧气氛中经热处理得到铁氧化物,利用TG技术研究了柠檬酸铁在不同气氛下的热解过程,采用XRD技术研究了不同气氛下柠檬酸铁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产物组分、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柠檬酸铁在空气气氛的热解产物为Fe3O4,提高反应温度或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Fe3O4向α-Fe2O3的转变。然而,柠檬酸铁在无氧气氛的热解产物为Fe3O4与无定形热解炭,增加反应温度和/或延长反应时间会促进Fe3O4向Fe、FeO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滤膜分离技术纯化由液相沉淀法合成的纳米氧化铁水合物,考察超滤膜材质及截留分子量(MWCO)、膜分离过程操作参数对透过通量大小及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膜污染机制及相应的清洗方案.结果表明,纯化效果好、效率高,且污染膜易于清洗,可重复使用,膜法纯化不失为一有效的纯化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普通开流氧化铁管磨机在氧化铁生产过程中存在电耗高、流速快、料球比低、严重糊磨等问题,通过在磨内设置高效筛分装置,采用料位调节、微型钢段等技术措施,极大地改善了磨内粉磨工况,提高了粉磨效率。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它能提高台时产量30%以上,降低粉磨电耗25%以上,并大幅降低钢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5.
Fe3O4超细粉分散体系的制备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刘颖  王长葆 《功能材料》1999,30(1):24-25,28
在超细粉的研究和应用中,如何分散超细粉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实验研究了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超细粉在水中高度分散体系形成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在多种不同性质的液体介质中制备Fe3O4超细粉分散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纳米γ-Fe_2O_3的室温固相反应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室温固相法合成了γ-Fe2O3的前驱体FeC2O4·2H2O及纳米γ-Fe2O3。以FeSO4·7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先得到了前驱体FeC2O4·2H2O,通过对反应机理的初步探讨,并研究其物质结构、分解过程和合适煅烧温度,最后在400℃下煅烧前驱体3h得到γ-Fe2O3纳米粒子。经热重(TG-DTA)、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测试手段的分析,结果表明: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γ-Fe2O3产物γ-Fe2O3纯净、粒子为纳米级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7.
利用聚合氯化铝铁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镀废水是污染严重的废水之一,采用絮凝的方法处理电镀废水,操作简单,经济适用.合成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处理电镀废水,可降低处理成本,提高絮凝效果.探讨了pH值以及投药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与聚铁、聚铝的絮凝效果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铁兼有聚合铝和聚合铁的优点,形成的絮凝体大而重,并且沉降速度快,适用的pH值范围也更广,絮凝效果较聚铁、聚铝更为优异,而且用药量少,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18.
掺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氧化铁系统陶瓷的气敏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掺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氧化铁系统陶瓷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如CuO-Fe2O3和ZnO-Fe2O3系统,形成α-Fe2O3和含有铁空位的尖晶石晶相.材料对还原气体具有显著的气敏性.尖晶石相和其中的铁空位浓度随组成和烧结温度而变化.文章认为材料的气敏性因铁空位而产生,并随铁空位浓度增加灵敏度上升.  相似文献   

19.
This is a study of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 aluminothermic rea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steel industry by-products consisting of ferric oxides and contamination. The experimenal method consists of mixing of the powder materials followed by initiation of the aluminothermic reaction.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reaction products are analy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echniques. Regardles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nitial oxide mixture, similar reaction products are formed during the reaction. These reaction products are reduced iron and a slag phase consisting of Al2O3, Fe, and FeAl2O4.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the aluminothermic reaction, zinc and lead oxides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iron phase during the reaction. The remainder of the contamination is either vaporized or burned during the reaction. It is possible that utilization of the aluminothermic reaction offers an energy-efficient, economic process for the recycling of a variety of different by-products containing ferric oxides.  相似文献   

20.
溶胶-凝胶法制备BiFeO3铁电薄膜的结构和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彩霞  林殷茵  汤庭鳌 《功能材料》2005,36(3):340-342,345
采用 sol gel 方法在 Pt/Ti/SiO2/Si 衬底上制备出纯相铁酸铋薄膜。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了凝胶的化学变化和析晶过程。分析讨论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用 XRD、SEM 等手段对样品在不同温度条件退火处理后的薄膜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在800℃时采用层层退火方式,有效抑制 Fe价态转化,从而降低了电子波动引发的氧空位数目,制备出纯铁相高电阻率的BiFeO3 铁电薄膜,并观测到饱和电滞回线,其 Ps 和 Pr 分别为 6.9μC/cm2 和 2.8μC/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