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车镇凹陷富台油田古生界潜山裂缝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车镇凹隐富台油田古生界潜山的岩心资料,结合FMI成像测井解释成果,研究了裂缝的规律、产状、发育期次、充填及其孔渗特征。在此基础上,划分了裂缝类型,总结了裂缝的平面展布规律;预测了古、今地应力方向及有效裂缝优势方位。  相似文献   

2.
富台油田潜山油藏综合试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富台油田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埋藏深、温度高、基质渗透率很低,裂缝和溶蚀孔洞发育,非均质性较强,普遍受到污染等特征,在勘探试油过程中采用了中途测试、优选射孔方式、大型酸化压裂、液氮排液等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裂缝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和裂缝网络模式划分是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关键.裂缝发育的不均匀性造成储层各向异性,使得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化,常规测井评价方法难度大.以沾化凹陷富台潜山为例,选择岩心收获率较高且有成像测井资料的典型层段,利用岩心描述裂缝特征与成像测井资料对比,建立起不同状态裂缝在成像测井资料的显示模式,进而综合标定常规测井资料,分析描述了裂缝网络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参数交会法建立测井参数与裂缝特征的相关性,归纳划分出9种裂缝网络模式.该方法为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识别裂缝类型、研究裂缝网络的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富台油田下古生界潜山油藏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富台油田邻近车西和大王北两个生油洼陷,具有形成下古生界潜山风化壳油藏与潜山内幕油藏的有利条件。车古20、车571等滑脱潜山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埕南断层及台阶断层不均衡活动的影响,构造特征十分复杂。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油藏在纵向上呈层状分布,包括八陡组—上马家沟组、下马家沟组、冶里—亮甲山组—凤山组、馒头组四套油层。储层的发育程度控制油藏富集高产,生油洼陷烃源岩的最大埋深控制了油藏的含油底界。  相似文献   

5.
富台油田车古201潜山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储集空向为裂缝的层状油藏特点和开发中暴露的问题,结合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成果和钻井资料,建立了古生界三维地质模型,选择三维三相黑油双重介质模型,应用确定性建模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并与相似油田类比,提出了实施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并适时补开上部储层,提高油井产量和储量动用程度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6.
富台潜山油藏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军 《石油学报》2005,26(3):86-89
分析了富台潜山油藏复杂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建立了三重孔隙结构解释模型和电阻率解释模型,求取了三重孔隙参数,并根据三重孔隙在剖面中的变化值,计算了不同储集空间的含水饱和度解释参数,校正了由复杂储集空间引起的含水饱和度的计算误差,从而解决了复杂储集空间流体性质的判识问题。将该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在富台油田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进行了检验,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储集空向为裂缝的层状油藏特点和开发中暴露的问题,结合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成果和钻井资 料,建立了古生界三雏地质模型,选择三维三相黑油双重介质模型,应用确定性建模方法,进行了数值模 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并与相似油田类比,提出了实施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并适时补开上部储层,提高油 井产量和储量动用程度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8.
富台潜山三重介质油藏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区潜山油藏储集空间复杂及油藏地质建模难度大的问题,以富台潜山为研究对象,在统一建立构造模型网格的基础上,对不同介质选择不同方法模拟储层物性,对基质孔隙和溶蚀孔洞采用常规的随机模拟方法,对裂缝网络,首先模拟裂缝几何模型,再转化为物性模型。探索、总结了一套建立复杂潜山油藏三重介质储层地质模型的方法。所建模型较好地体现了裂缝性潜山物性沿断层发育的强烈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富台潜山凤山组现今地应力特征,根据钻井诱导缝走向及井壁崩落方向对其现今地应力方向进行判断,并通过测井资料及经验公式计算得出关键井现今地应力。通过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并建立有限元模型,以关键井地应力为约束条件,对研究区凤山组现今地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现今地应力场对裂缝有效性的影响,进而预测有效裂缝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富台潜山凤山组水平最大主应力为90.6~181 MPa,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水平最小主应力为61.9~110 MPa,为北北西—南南东方向。断裂带为应力低值区,东、西两侧低洼地带为应力高值区,背斜核部为应力分布稳定区,背斜两翼存在应力变化梯度带。北东东—南西西方向为研究区凤山组有效裂缝优势走向,有效裂缝发育最有利地区为背斜核部,其次为背斜两翼,东、西两侧低洼地带则不利于有效裂缝的保存。  相似文献   

10.
在富台下古生界潜山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埋藏深、上覆层速度变化大的条件下,在潜山构造形态描述中应用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褶积法合成地震记录技术和变速成图技术,在潜山储层预测中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精细描述了潜山构造形态并对储层进行了预测;实践证实,这些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富台油田古潜山储集层特征及分布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华夏  王永诗 《特种油气藏》2003,10(3):35-37,41
富台油田主力含油层位为下古生界及第三系沙三段上亚段,属复式油气藏。其中下古生界古潜山油气藏属层状油气藏。储层主要为内幕孔洞型储层和内幕裂缝型储层。本文从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下古生界的储集空间类型,建立了古潜山内幕储集层分布模式,其结果对车镇凹陷北带乃至济阳坳陷同类型的古潜山勘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堡油田深层潜山裂缝发育,压力窗口窄,完井过程中易出现又漏又涌、气液置换严重等现象。为确保完井井控安全,减少储层污染,在进行准177.8 mm尾管回接前,需采用封层技术将上部井筒与潜山油气层进行有效隔离。南堡潜山常用的封层工艺是使用机械式桥塞密封井筒,应用中多次出现桥塞坐封和打捞失败的现象。为提高封层效果,减少施工风险,研发出一种新型化学材料代替机械桥塞,该材料在井筒高温下能迅速团聚成塞,承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并且易降解。现场试验表明,该化学桥塞抗温性能好,能长时间有效密封井筒,实现碳酸盐岩储层保护,与常规桥塞封层技术相比,节约了钻塞或打捞回收桥塞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完井成本。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古潜山岩溶储层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从基岩性质和中新生代沉积与构造背景的差异性、岩溶储层缝洞系统的形成时间等方面,分析了苏北盆地兴化古潜山XG1井与XC1井岩溶储层发育差异的原因,探讨了古潜山岩溶储层的形成机制。认为岩溶面出露的岩石类型与结构和印支—中燕山期古风化岩溶地貌是控制本区岩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XG1井与XC1井岩溶储层发育差异的主要原因;三垛期末强烈的翘倾运动在改变古潜山面岩溶格局的同时,引起地下流体活跃,加剧了XC1井处岩溶强度,有利于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但却对古潜山油气藏保存不利。古潜山油气勘探应以中新生代凹陷的边界断层(如真武断层)被动盘、低凸起之间的鞍部、斜坡带下的下古生界结晶白云岩古潜山(或断块山)为主。  相似文献   

14.
根据潜山油藏岩性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变质岩潜山油藏相控建模方法,即依据"优势岩性"理论,利用录井资料中的岩性分析数据,建立变质岩相分布模型;以变质岩相为约束条件进行储层建模,实现了相控条件下基质的孔渗模拟。针对该类油藏裂缝发育、存在裂缝渗透率各向异性的特点,将各向异性建模方法引入潜山裂缝性油藏建模中,建立裂缝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定量表征模型。该方法考虑了裂缝和基质渗流特征,建立了双重介质模型,更便于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车古201潜山深层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车古201潜山油藏为胜利油区近几年的重大发现之一。应用彩色岩心扫描分析仪对该区岩心进行剖切和圆周扫描,应用扫描分析软件对裂缝,孔洞进行分析,运用FMI测井资料解释结果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对潜山深层储集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该潜山储集层为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发育受岩性,充填物,构造等因素的影响,该潜山有利储集层段为馒头组,凤山组,下马家沟组中,上段,上马家沟组及八陡组一段,二段,三段,太古界也有一定的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渤深6井发现了富集高产的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地震、钻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的研究表明,潜山带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潜山风化壳型和内幕型两类,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地层结构、构造特征分析表明,该区下古生界具备有利的成藏条件,油气分布明显受油源控制,紧邻油源的潜山断块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7.
渤深6潜山带油气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深6井钻探发现了富集高产的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地震、钻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研究表明,渤深6潜山带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潜山风化壳型和内幕型两类,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对渤深6潜山带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以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下古生界油源充足,运移通道畅通,储层条件良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块。对油气分布特点的分析表明,该区油气富集程度受距离油源的远近所控制,因此紧邻油源的潜山断块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