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熊良勇 《炼铁》1998,17(1):34-35
1 引言 80年代,武钢2号高炉(1536m~3)喷煤系统采用的是多支管工艺,煤比在60~70kg/t俳徊。自1992年以来,通过采取改进喷吹支管布置、优化喷煤工艺、挖掘分配器潜力、完善枪口定位、控制煤气流分布、改善炉况等措施,2号高炉的煤比逐步有所提高,1997年2月份煤比达到90kg/t(3月份已停  相似文献   

2.
李墨 《四川冶金》2011,33(3):1-3,7
本文对攀钢2000 m3高炉提高喷吹煤比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喷煤相关设备的改进、稳定高风温、提高富氧率、优化高炉操作技术等措施的实施,取得了煤比130 kg/t、焦比467 kg/t的较好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3.
张爱国 《山西冶金》2010,33(3):41-43
太钢炼铁厂一高炉在当时的冶炼条件下,通过采取提高富氧率、改善煤气流的分布、加强炉前渣铁的排放等措施,使得煤比由130kg/t逐步提高到了目前的150kg/t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朱青峰 《炼铁》2001,20(9):29-30
武钢5号高炉通过高炉操作技术,改进工长操作,提高原燃料质量,有效控制风口磨损等措施,高炉煤比提高到了130kg/t,但要进一步提高煤比,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唐钢优化高炉配煤结构和喷煤系统操作、不断调整高炉操作制度的实践。在原燃料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努力协调好高炉护炉与提高煤比、提高生铁质量的关系,控制煤气流合理分布,使高炉煤比达到了180 kg/t以上,在节焦降耗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有效地降低了生铁成本。  相似文献   

6.
朱俊虹  李小峰 《炼铁》2001,20(Z1):15-17
南钢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喷煤系统进行改造和扩建,提高喷煤能力;二是做好精料工作,提高富氧率,确保喷煤量提高后高炉炉况稳定顺行.因而,煤比从1995年的63.16kg/t提高到1999年的99.04kg/t,2000年上半年煤比进一步提高到115.24kg/t.  相似文献   

7.
首钢高炉提高煤比降低焦比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王颖生 《炼铁》2003,22(1):5-8
为了提高高炉煤比,降低焦比,首钢高炉进行了一系列攻关,如:改善原燃料质量,优化高炉操作,富氧喷煤,不断提高风温等,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2年上半年与1995年相比,焦比降低了140.5kg/t,煤比提高了85.7kg/t。  相似文献   

8.
对太钢3号高炉提高煤比的难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提高煤比的生产操作措施,并提出了保持长期高煤比仍需要解决的技术和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9.
承钢属于钒钛磁铁矿冶炼,春高炉喷煤具有特殊性,为了提高煤比,2001年4月份开始炼铁厂在4号高炉进行提高煤比工业试验,其间通过加强高炉操作,均匀喷吹、全风温操作,富氧鼓风,强化管理等一系列手段,使4号高炉,4,5月份煤比达到了152.9Kg/t、151.4Kg/t,入炉焦比达到390.4Kg/t、373.8Kg/t,并且炉况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太钢目前各高炉的生产条件,根据有关公式计算出各高炉四季的最大煤比与合理煤比,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喷煤煤量的主要限制因素,风温低,烧结矿粉率偏高,焦炭质量不稳定,从针对性提出改用措施,同时,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煤比提出若干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济钢4号高炉提高煤比的措施及冶炼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济钢4号高炉提高煤比的主要措施有:精料、提高风温和富氧率、优化上下部操作、改进喷吹工艺等。高煤比冶炼的特点是炉缸活跃,炉顶煤气温度降低,煤气利用率提高,边缘煤气流发展,高炉顺行指数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刘根  李建朝  杨春生  贾元宝 《炼铁》2004,23(6):30-33
邯钢4号高炉降料面采用打水空料线回收煤气法,料面降至风口中心线,先从炉腰中部自下向上喷补至炉身8段,然后喷补炉身9、10、11段,最后喷补炉喉钢砖上下沿,喷补共计24h,用料200t。喷补后高炉内型表面均匀、平整,复风后炉况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伍世辉  陈国忠  柏德春 《炼铁》2005,24(1):42-43
通过改进高炉操作技术,提高原燃料质量,加强操作管理,韶钢6号高炉喷煤比达到172kg/t,焦比降到360kg/t,利用系数达到2.932。  相似文献   

14.
青钢1号高炉长寿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政  刘全兴  于鹏 《炼铁》2007,26(1):26-28
青钢1号高炉炉役历时9年11个月零5天,单位炉容产铁量10 185 t/m3,在国内已属长寿高炉.重点对青钢1号高炉近10年来的长寿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主要经验是:加装炉底强制循环冷却装置,保证炉底冷却效果;精心维护冷却壁,以保证冷却效果;长期小剂量加钒钛物料护炉;采用无水炮泥,保持合适铁口深度;选择适宜的操作制度,维持相对合理的操作炉型等.  相似文献   

15.
太钢高炉喷吹煤粉燃烧性和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张建良  柏凌  郭豪 《炼铁》2008,27(1):53-56
通过对太钢高炉喷吹煤粉反应性和燃烧性的研究,提出太钢目前燃料条件下的合理的配煤方案,为高炉提高煤比、降低焦比、降低生铁成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炉炉顶摄像仪在韶钢4号高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文  刘素伟  杨军 《炼铁》2005,24(2):40-42
高炉炉顶摄像仪通过安装在炉喉密封盖上的摄像头,把炉喉内部的工作情况成像并通过工业电视显示在高炉操作者面前,操作者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炉内煤气流分布、料面状况以及炉喉内部各设备的工作状况,实现高炉操作可视化。  相似文献   

17.
安钢6号高炉炉底温度急剧上升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钢6号高炉炉底温度急剧上升的原因分析,找出了影响炉底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如风口大量漏水,萤石频繁洗炉,硫控制偏高,炉底局部砌筑质量不高等。相应采取了加强炉底冷却及维护,调整高炉操作方针,炉底灌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林婕 《冶金自动化》2006,30(1):66-67
为了提高高炉冶炼系数,多出铁,减少能源消耗,企业通常尽量采用炉顶高压操作。大型高炉由于炉顶压力较高,在采用煤气一次均压后炉顶与料罐的压力差一般大于0.015 MPa,这就必须用氮气进行二次均压后才可以进行上料操作。本文简单介绍了太钢1 650 m3大型高炉与4 350 m3特大型高炉的炉顶均压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19.
郭喜斌  刘国颖  于涛  魏志江 《炼铁》2005,24(3):42-43
宣钢5号高炉大修对高炉本体及相关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和改造,在国内中型高炉大修中首家采用铜冷却壁,高炉本体除了炉基未大动外,其他所有的装备均进行了彻底的更新和改造,采用国内先进、适用、可靠、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使高炉装备达到了国内同类型高炉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鞍钢7号高炉大修改造设计中采用了烧结矿分级入炉与小块焦回收、串罐水冷无料钟炉顶、铜冷却壁与双层水管镶砖冷却壁、软水闭路循环冷却、炉体薄炉衬结构、微孔炭砖与陶瓷杯复合炉缸炉底结构、平坦化出铁场、外燃式热风炉与双预热系统、嘉恒法水渣处理装置、塔文煤气洗涤系统和TRT余压发电等新技术和新工艺,高炉投产后生产稳定顺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设计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