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力传感器的动态重复性,线性度与性能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传感器的动态重复性与动态线性度的计算方法,介绍了用有源模拟滤波器改善力传感器动态性能的方法,包括力传感器动态数学模型、动态补偿模拟滤波的设计方法、力传感器动态模拟器及其电路、滤波器的电路、动态性能改善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腕力传感器动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徐科军  张颖 《计量学报》1997,18(2):116-121
改善腕力传感器的动态品质是扩大其应用范围,使其在国际上独具特色的当务之急。本文分别用系统辨识方法和零极点配置方法设计动态补偿环节;又分别用运放和单片机实现动态补偿器,极大地提高了腕力传感器动态响应的快速性。在具体探索中,还总结、归纳出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实施方案,可用于指导其它传感器和测量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理论上研究了一种采用串联多自由度应测力传感器补偿动态力测量误差的方法,在数学上根据串联多自由度应变测力传感器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建立了这种传感器的状态方程,通过对传感器数学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消除动态力测误差的方法,在本文的假设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可以完全消除测力传感器的动态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4.
腕力传感器动态特性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科军  张颖 《计量学报》1997,18(4):263-269
腕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至关重要,动态建模、解耦和补偿是其中三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本文解决了动态响应时间归一化的问题,将沃尔变换方法实用于传感器动态建模。  相似文献   

5.
对遗传算法(CA)的交叉和变异操作进行改进,提出利用改进遗传算法(ICA)和函数连接型人工神经网络(FLANN)相结合实现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建模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标定数据,采用IGA和FLANN相结合搜索和优化动态模型参数。文中介绍动态建模原理以及算法,给出用IGA和FLANN相结合建立的加速度传感器动态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上面提出的动态建模方法既保留了CA的全局搜索能力和FLANN结构简单的特点,又具有网络训练速度快、实时性好、建模精度高等优点,在动态测试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提出传感器的动态重复性与动态线性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动态校准、建模、动态性能、重复性与线性度的计算方法。其次本文提出用有源模拟滤波器改善力传感器动态性能的方法,包括力传感器动态数学模型、动态补偿模拟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力传感器动态模拟器及其电路、滤波器的电路、动态性能改善的实验结果(包括时间域的和频率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沃尔什函数的最小二乘动态建模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沃尔什函数的最小二乘传感器动态建模方法,并详细讨论了其实现步骤。这种方法以传感器时域动态校准数据为基础,可以直接得出传感器对应的微分方程或连续传递函数的系数。通过对仿真数据的辨识建模,证明了其有效性,并采用此方法对一种力传感器的脉冲响应曲线进行了实际的建模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际模型及其分析提出了几种快速称重方法和提高传感器性能的原理,着重阐述了基于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出称重传感器神经网络动态补偿器和提高传感器性能。仿真研究表明,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动态响应的快速性,且对系统参数变化具有鲁棒性。将先进控制理论应用于实际传感器系统中,为提高传感器性能开辟了新途径,促进了称重传感器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机器人腕力传感器动态性能测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机器人腕力传感器动态性能的测定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腕力传感器的简化力学模型,负载效应,动态性能的测量以及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主动测量技术向智能化发展的今天,使传感器(量仪)与计算机的功能溶为一体,通过对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其滞后特性是产生动态误差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或消除主动测量中的动态误差,提出了一种对被测变量的测量值进行智能化处理,在线辩识出表征传感器滞后特性的特征参数Tm,再利用校正(补偿)的方法,减小甚至消除传感器滞后特性的影响,使被测变量的测量值准确、迅速地跟踪被测变量的真实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机器视觉动态测量中编码点的使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编码的动态编码点。在测量过程中,动态编码点按照固定的频率闪烁,将编码点的闪烁频率作为编码信息。动态编码点由静态定位区与动态编码区组成,其中,静态定位区用于对动态编码点特征圆的识别与定位,编码点的编码信息储存在动态编码区中。根据动态编码点的结构,设计了编码点的检测与解码算法,实现了动态编码点的快速检测。编码点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动态编码点编码方案简便稳定,便于布置,易于检测和识别,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伟  张跃  张智敏  胡刚  孟峰 《计量学报》2012,33(1):35-38
通过测试传感器的固有频率和冲击响应,对不同结构的应变式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当力传感器动态特性不理想时,根据零极点配置法设计了动态补偿数字滤波器,对力传感器进行动态补偿,使之适用于动态测量。实验表明:柱式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优于S形力传感器。通过对S形传感器进行动态补偿,拓宽了力传感器的工作频带,提高了力传感器的动态性能,减小了动态误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带有弯曲元模块的GDS振动三轴试验仪,对磷石膏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磷石膏的动强度、动剪切模量G_d、阻尼比λ和动孔隙水压力μ_d等动力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磷石膏的动强度曲线呈幂函数形式,不同围压下的动强度曲线归一性较差;初始动剪切模量G_(d0)与有效固结围压σ′_0呈幂函数关系;采用Davidenkov模型对动剪切模量比G_d/G_(d0)进行拟合,不同围压下磷石膏的动剪切模量比归一性较好;随着干密度及围压的增加,磷石膏的孔压发展曲线由"双S"型向"单S"型变化;以Seed孔压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磷石膏的动孔压模型。  相似文献   

14.
薄膜热电偶的动态特性及动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雷敏  王志中  马勤弟  毕海 《计量学报》1999,20(3):182-186
针对用于瞬态高温测量薄膜热电偶的动态特性研究问题,本提出了为展宽其工作频带,以此来减小动态误差的方法。采用了一种脉冲激光法对薄膜热电偶进行了动态校准实验;利用基于沃尔什函数的建模方法建立了较好的薄膜热电偶动态模型;比一般的最小二乘法具有更高的拟合程度;通过地模型的极点和工作频带的分析,设计了动态补偿数字滤波器,改善薄膜热电偶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朱雯 《包装工程》2022,43(18):334-340
目的 研究在融媒体环境下城市品牌的动态化趋势,探讨动态城市品牌的概念及特征。方法 分析图形中动态标志重复、旋转和渐变的表达方式;动态辅助图形的设计采用完整的标志外形、标志组合、截取标志部分元素和多种辅助图形等展现方式;动态信息图形以时间进度构架、空间构架和逻辑构架为表现形式;动态品牌色彩在传统配色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转换,从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对比等方面进行配色变化;动态城市品牌具备视听融合的传达方式,可结合自然音效和人工音效进行宣传;动态城市品牌传播从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结论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动态城市品牌作为一种具有高效传递城市文化精神的表现形式,不仅能让受众从多维度感知体验,而且能够让受众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6.
冲击荷载作用下单层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冲击荷载不同于地震作用,而常规动力稳定性判定准则不适用问题,阐述求解冲击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冲击荷载取值;据冲击荷载特性提出适合冲击碰撞问题的单层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判定准则;选K6型单层网壳结构模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进行结构冲击作用下动力稳定性分析,通过大量算例,分析其在不同冲击物质量比及速度作用下全过程动力响应,结合动力响应模式获得冲击荷载作用下单层网壳动力失稳的临界能量区域,并从矢跨比、跨度、杆件截面三方面对结构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网壳动力响应模式与冲击能量相结合方法对单层网壳进行动力稳定性判定合理;结构刚度越小,冲击作用下动力稳定性越差;加大主肋利于提高结构动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材料真实动态强度及率效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的动态承载力包括真实动态强度和惯性承载力两部分,并且真实动态强度存在极限动态强度。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区分真实动态强度和惯性承载力,过高地估计了混凝土的真实动态强度。该文研究了混凝土材料应变率相关强度的物理机制,将混凝土的宏观承载力分为真实动态强度和惯性效应引起的附加承载力,分别揭示了真实动态强度与惯性效应的物理机制。物理机制表明混凝土的真实动态强度不是无限增加的,而是存在一个极限值,这与混凝土材料非线性单轴动态S准则的规律相同。因此,利用S准则来描述混凝土的真实动态强度。通过与动态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和动态单轴拉伸试验结果比较表明,S准则能够合理地描述混凝土材料的真实动态强度规律,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混凝土材料的极限动态强度。  相似文献   

18.
桩桩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研究群桩动力阻抗的基础,而桩桩动力相互作用通常利用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来反映。将饱和土视为液同两相介质,利用薄层法得到了饱和土的竖向动力阻抗,进而得到饱和土中桩桩竖向动力相互作用因子。通过分析桩土力学参数对竖向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的影响发现:桩间距、耦合系数、桩土模量比等参数对竖向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有较大的影响,液固耦合系数较大时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Dynamic pricing models for electronic busines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ynamic pricing is the dynamic adjustment of prices to consumers depending upon the value these customers attribute to a product or service. Today's digital economy is ready for dynamic pricing; however 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prices will have to be adjusted in fairly sophisticated ways, based on sound mathematical models, to derive the benefits of dynamic pricing.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urvey different model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dynamic pricing. We first motivate dynamic pricing and present underlying concepts, with several examples, and explain conditions under which dynamic pricing is likely to succeed. We then bring out the role of models in computing dynamic prices. The models surveyed include inventory-based models, data-driven models, auctions, and machine learning. We present a detailed example of an e-business market to show the use of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dynamic pric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