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新沂河概况近年来生物工程的研究在许多领域里出现了突破,通过横向联系,把农业方面的除草技术,运用到河道工程管理方面来,可清除河床内丛生芦苇等阻水生物,改变河床糙率,提高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洪水威胁.新沂河西起骆马湖蟑山闸,东至灌河口,全长146km,沿线流经徐州、淮阴、连云港市的新沂、宿迁、体阳、灌南、灌云等县(市),并与总沐河、新开河、路北河、山东河、柴沂截水沟、淮沐河等相汇到灌河口经燕尾港入海,是近沐流域主要排洪河道,设计行洪流量600Om’/s.自1949年冬建成以来,经历年多次加固、续建、维修,安全行洪4…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河道宽浅。特别是下游河道多为复式断面,滩地开阔,河槽窄浅。由于滩地地势低洼,土壤潮湿,芦苇大量滋生。每年汛期,芦苇生长茂密旺盛,高达2~3米,大大增加了河床糙率,形成阻水障碍,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增加了防汛难度。 1991年淮河大水,有芦苇生长的河道均出现了小流量、高水位、大防洪的局面。因此,大水以后,国家决定拿出部分治淮基建投资,用于灭苇清障。灭苇方式主要是以耕代清和药物灭苇。几年来,江苏境内的入江水道、沂河、新沂河、新  相似文献   

3.
张惟 《海河水利》1990,(3):9-12
我国北方一些行洪河道,旱季经常干涸,河床泥沙淤积和风沙堆积,使河床普遍淤高,河槽中杂草丛生,行洪滩地开发种植,河道树障逐年扩大,滩地村庄逐年发展,跨河桥梁和公路过水路面逐年增加。一些河道低流量、高水位,小水大灾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安全渡汛,确保防洪安全,应具体分析当前各种阻水障碍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程度,进而推算出河道不同流量的行洪水位,为正确制定河道清障线和滩地开发利用规划,确定河道防洪标准,正确进行防洪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三林  王锦工 《治淮》1993,(12):26-28
新沂河为束水漫滩行洪河道,是沂沭泗流域主要排洪入海通道。它西起骆马湖嶂山闸,东至灌河口,全长144公里。设计行洪流量6000立方米每秒,校校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它直接保护着新沂河南北及骆马湖周围1000余万亩农田、600万人口和陇海铁路、连云港市及许多重要城镇的安全。 40多年来,新沂河为排泄沂沭泗洪水、确保淮北地区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多年来险工如大小陆湖等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治理,还有相当部分防冲防浪设施未做,加上出口淤  相似文献   

5.
淮河入江水道建成于1970年,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主要承泄洪泽湖以上15.8万平方公里的洪水入江。工程运行20多年来,为确保淮河下游广大地区安全度汛,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河床内存在的诸多行水障碍,特别是三河滩地和改道段生长的4万多亩芦苇,不仅使河床糙率增大,而且还直接缩小河道过水断面,大大削弱了入江水道行洪能力,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 近几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对清除入江水道阻水芦苇,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探索和方案比较,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徐昕  姚建栋  王俊 《人民长江》2012,(Z1):83-84
淮阴闸上游来水经闸门下泄后,由于下游顺直河道被围堤分隔为东西偏泓,其下泄流量从东西偏泓河道分流。为了掌握淮阴闸下泄流量东西偏泓分布变化规律,结合淮阴闸东西偏泓河床断面特性,根据实测流量资料,初步确定了淮阴闸东西偏泓分流比关系,并结合东西偏弘实测流量数据,对率定出的分流比关系曲线进行精度分析,得出其系统标准误差。  相似文献   

7.
山东德州地区境内漳卫新河行洪滩地原有芦苇1760亩,严重影响河道行洪能力,为保证安全度汛,于1986、1987两年进行了清障灭苇。灭苇以后,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药物灭苇虽说效果不错,但来年仍有芦苇复生现象,二是一亩芦苇年收入200多元。灭苇后,群众减少了经济收入,很有意见。漳卫南局德州管理处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做为水管单位,既要搞好河道管理,又要充分考虑沿河群众的利益,只有密切了与沿河群众的关系,才能管理好河道。在不影响河道行洪的前提下,应当允许苇地返耕种植低杆农作物。并提出“谁开垦,谁受益”,鼓励群众开垦。经过与沿河  相似文献   

8.
芦苇阻水 河道内众多滩地和改道段生长着芦苇,致使水道河床糙率增大,行洪水位全面抬高,严重削弱了行洪能力,给安全度汛带来了很大威胁。例如,淮河入江水道的三河段,由于芦苇茂密.1991年汛期,三河闸下泄流量为3000立方米每秒时,金湖站水位抬高到10.33米,相当于设计5000立方米每秒的水位,致使入江水道大堤堤脚普遍窨潮渗水,堤上三处出现裂缝,13座涵闸岌岌可危,被  相似文献   

9.
徐强以  顾文艺 《治淮》1997,(10):25-26
沂河中游及其支流祊河的下游为复式断面,河槽宽浅,滩地开阔,河道宽度在1000~1500m,河底比降0.5‰左右。河道内桥梁、拦河闸坝密集,河床淤积严重,形成大量的河心洲,芦苇、荻草、杂树大量滋生。每年汛期,芦苇生长茂密旺盛,高达3m,大大增加了河床糙率,形成阻水障碍,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例如:祊河花园拦河坝上2.5km的河段,1993年以前就有阻水芦苇、杂树70  相似文献   

10.
周中甫 《江苏水利》2004,(12):33-34
1流域概况新沂河为“束堤漫滩”式行洪河道,1950年导沂时,开挖南北偏泓并在两岸筑堤而形成。新沂河西起骆马湖嶂山闸,流经沭阳县城北向东至燕尾港入海,全长144km,主要作用是排泄沂沭泗洪水入海,兼顾分淮入沂。沭阳水文站位于沭阳新沂河大桥下游约510m处,距嶂山闸43km,为汛期水文站。此处河道断面宽1280m,南北偏泓各宽100多m。水位流量关系主要受洪水涨落影响,呈逆时针绳套型。历史最高水位10.76m,历史最大流量为6900m3/s。沭阳站上游43km处于1961年建成骆马湖入新沂河控制工程嶂山闸,设计流量8000m3/s;上游25km处北岸有沭河汇入;上游5km处北…  相似文献   

11.
新沂河大小陆湖险工段位于新沂河南堤沭阳县与灌南县交界处(桩号72 000~84 000),全长12.0km。1965年新沂河复堤加固时。将临近堤防的南偏泓河床内天然铺盖层挖穿,致使下卧层砂壤土和粉细砂出露,造成堤基严重渗流。每逢汛期行洪时。堤背水坡脚及青坎上出现渗水和小泉眼,并有粉细砂从中带出。1974,年  相似文献   

12.
朱建英 《治淮》2009,(6):20-21
建国初期,为尽快解决洪水出路问题,江苏省采取花钱少、速度快、省工省力的“开挖偏泓筑堤,漫滩行洪”的方式,开辟了淮河入江水道、新沂河、淮沭河等流域性行洪河道。新沂河几乎每年都要行洪,加上人为因素,南北偏泓、中泓保麦子堰经常受损(本文所指南、北偏泓、中泓均在沭阳枢纽以下,沭阳以上的不予论及),达不到预期的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朱建英 《江苏水利》2010,(2):31-31,33
建国初期,为尽快解决洪水出路问题,江苏省采取花钱少、速度快、省工省力的“开挖偏泓筑堤,漫滩行洪”的方式,开辟了淮河入江水道、新沂河、淮沭河等流域性行洪河道。新沂河几乎每年都要行洪,加上人为因素,南北偏泓、中泓保麦子堰经常受损(本文所指南北偏泓、中泓均在沭阳枢纽以下,沭阳以上的不予论及),达不到预期的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4.
1概况新沂河西起骆马湖的嶂山闸,东出灌河在燕尾港入海,全长146km,是沂沭泗水系洪水的主要入海通道,同时兼顾分淮入沂,为平地挖泓筑堤“束水漫滩”行洪的人工河道,断面沿程逐渐扩散,自嶂山下口(嶂山闸下3.5km)至河口断面宽由1100m逐渐增加至3200m,南、北偏泓宽150~260m,滩面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沂河海口滩地植被密布、闸上泓道复杂多分汊、口外含沙量大等特点,分析了江苏沿海建闸多分汊河口分流比变化特点及成因,表明南、北深泓分流比较设计值均偏大,中深泓反之,分流比偏离的主要原因是中深泓闸下泓道回淤严重加上芦苇“锚固”作用致使行洪断面面积锐减50%以上,严重限制了中深泓的行洪能力,加之闸上引河及中深泓底高程远高于南深泓和北深泓,导致中深泓汇流阻力大。建立了新沂河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水动力和泥沙回淤验证的基础上,预测了泥沙回淤过程,研究了分流比优化措施及闸下减淤效果,可为海口枢纽除险加固与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水文数学模型等手段,分析鉴江干流部分河段疏浚工程对河道水动力、水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后河道平均高程及深泓高程均有所下降,河道水位降低,河道行洪能力提高;疏浚完成后河道流态整体变化不大,且随着河道行洪断面得到恢复,有利于保持河势的稳定;施工期间以及河道疏浚后,地形地貌发生一定改变,疏浚河床附近水流和河床底质发生变化,将会对河道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堤防滩地的水土流失,直接淤积河床,影响河道的行洪及航运安全.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搞好河道堤防滩地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可分为工程、植物以及预防人为水土流失三大措施,特别是河道治理工程项目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以有效防治河道堤防滩地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新沂河海口枢纽工程是新沂河洪水入海口门段的控制建筑物,通过开挖南、中、北深泓并分别建控制闸,形成3滩2泓联合行洪的总体布局。依据行洪监测资料,3个深泓的实际分流比与设计分流比发生较大变化,上游部分河段最高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为探究深泓分流比改变的原因,依据2019年8月行洪监测资料,开展新沂河口分流比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得到结论:鱼嘴上游开挖方案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南、北泓的行洪压力,但与中泓闸下引河开挖方案相比,其优先级较低。通过方案3可以看出,鱼嘴开挖对分流比的影响应建立于下游引河开挖的基础上。中泓闸下引河淤积是行洪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高村段属游荡性河道向窄深河道的过渡段,在黄河下游河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现结合高村水文站近年来的资料,对下游现行河道的行洪规律进行分析研究。1现行河道行洪特点1.1持续小流量降低了主槽行洪能力近年来,黄河下游持续小流量高沙,低水期延长,主槽发生严重淤积,特别是1991年以来,主槽淤积速度有加剧趋势。1995、1997年还出现了断流,断流时间均出现在六、七月,累积断流30天。河床没有足够的造床流量维持,下游河道形态逐步恶化,断面更趋于平坦,已远远不能适应洪水期来水来沙的要求。近年来,高村河段主槽持续淤积,1982~2000年河床主槽平…  相似文献   

20.
新沂河是沂、沭、泗水系的一条重要排洪入海通道,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淮河流域首项大型防洪工程,西起骆马湖嶂山泄洪闸,向东流经宿迁、新沂、沭阳、灌云、灌南等县(市),至堆沟汇入灌河出海,河长146km,原设计排洪流量3500m~3/s,河道断面采用宽堤距挖泓筑堤束水漫滩行洪的形式,堤距600~3150m。建成40几年来,经历了1958年、1966~1972年、1983~1989年3次比较全面的除险加固续建工程,使设计排洪流量提高到6000m~3/s,经过几十次的安全行洪,特别是1974年安全通过了特大流量6900m~3/s的洪水,对确保沿线一千多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