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高Cr合金钢穿孔过程出现的毛管内螺旋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分析认为:钼顶头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磨损及顶头尾部规圆段长度较短,是毛管产生内表面螺旋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穿孔顶头形状,如缩短钼顶头穿孔锥长度、减小顶头穿孔锥角度等,可增加顶头耐磨程度,从而减轻穿孔后毛管内螺旋痕迹,提高穿孔毛管质量和钼顶头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厚壁毛管内皱褶缺陷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民 《钢管》2012,41(4):44-48
锥形辊穿孔机在中厚壁毛管穿孔过程中,由于穿孔顶头辗轧段表面失效起皱,致使毛管内壁形成众多纵向平行且类似于裂纹的内皱褶缺陷。结合现场实践,在分析内皱褶缺陷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采用H13钢顶头、改进穿孔工艺参数、严格控制毛管减径率等措施,消除了穿孔毛管的内皱褶缺陷,为后续的冷加工变形提供了合格的原料管,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一次成材率。  相似文献   

3.
《钢管》1985,(2)
<正> 本文对斜轧穿孔时管坯可能产生断裂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由于没有按照穿孔的基本条件 F_o>Q_(?)+Q_v(F_u—穿孔的轴向力,Q_t—顶头轴向阻力;Q_v—导板轴向阻力)进行,那么毛管就可能在穿孔过程中发生断裂。为了减少穿孔断裂的可能性,应该在穿孔时,特别是穿孔过程快结束时提高轴向力,采用高质量的耐磨材料制作顶头,以减少顶头的轴向阻力。穿孔时顶头要进行强行冷却,并进行润  相似文献   

4.
邸军  李道刚 《钢管》2010,39(5):55-56
管坯穿孔时由于内外层金属变形不均匀,致使毛管尾端产生铁耳子,并在连轧工序易带入钢管内部,划伤芯棒表面和钢管内表面,铁耳子掉在机架间又会卡轧辊。通过优化设计穿孔工具(导板和顶头)以及调整轧制参数后,基本消除了铁耳子,改善了钢管质量,提高了芯棒、轧辊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田党  李群 《钢管》2012,41(6):63-68
简要总结了业界对孔腔、离层和扭转变形这3种典型现象的研究成果,对二辊斜轧桶形辊穿孔机和锥形辊穿孔机的穿孔原理和应用范围作了进一步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分析认为,管坯在二辊斜轧桶形辊穿孔机和锥形辊穿孔机上穿制成合格的毛管,就是将顶头置于管坯孔腔前未氧化的疏松区里进行穿孔,消除毛管内折缺陷,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和工具设计,消除毛管可能产生的离层缺陷,尽量减小毛管的扭转变形,从而获得穿孔质量、产量和消耗的最佳综合效果。这是二辊斜轧穿孔原理和二辊斜轧穿孔区别于其他穿孔方式的工艺实质。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厂生产12Cr1MoV 钢管用3Cr2W8V钢顶头穿孔时,顶头产生严重的塌鼻、开裂、表面起毛、凸凹不平缺陷,一只顶头只能穿毛管50~60支,顶头消耗高,钢管内表面质量差。后采用钼基顶头(Mo 基体,Ti0.5%,Zr0.08~0.1%,C0.02~0.03%)穿制出的毛管内表面光滑、质量好。通过4次  相似文献   

7.
穿孔顶头尺寸精度对穿孔毛管的壁厚精度,表面质量,成材率以及工模具的消耗影响很大。介绍了七种穿孔顶头的制造工艺及其特点,以及优选的顶头最佳制造工艺的特点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 顶头是延伸机实现轧制工艺的主要变形工具之一,在延伸轧制过程中起着延穿毛管杯底、辗轧管壁和控制毛管内径的作用。其外形设计直接关系到所轧毛管的质量(均匀壁厚、内表面质量等)及工具的消耗。  相似文献   

9.
李民 《钢管》2013,42(1):63-66
针对热轧穿孔T91管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顶头耗损严重,毛管内折和毛管端部外表面裂纹等问题,通过采取重新制定合理的加热参数、调整穿孔参数和改进工模具,有效解决了穿孔顶头损耗大,毛管内、外表面质量波动较大的问题,使顶头的小时穿孔支数达到125支,平均每个顶头的穿孔支数达到400支左右,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成本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技术讲座     
《金属世界》2009,(3):70-70
<正>自动轧管机组穿孔前对管坯进行头尾双向定心起什么作用?(1)保证穿孔咬入时对管坯前端的对中性;(2)提高穿孔结束时顶头的自找正作用,减轻后端壁厚不均;(3)尾端定心同时还具有消除穿孔机结束时产生在毛管尾端的耳子。  相似文献   

11.
斜轧穿孔时顶头承受很大的轴向力,实测结果表明顶头所受的轴向力约占轧制力的25~50%。由于穿孔变形区的变形复杂,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严密完整的计算方法。穿孔过程中轧件作用于顶头上的轴向力,  相似文献   

12.
穿孔顶头的高温氧化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М.  СИ 杜顺富 《钢管》1990,(5):59-60
本文推荐的穿孔顶头高温氧化退火热处理新工艺,不仅能够改善穿孔毛管的内表面质量,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穿孔顶头的使用寿命,经试验,采用新工艺穿制长1.5~2m耐蚀钢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文摘     
《钢管》1992,(1)
<正> 在塔干罗格冶金厂周期轧管机组生产条件下,试验了平炉冶炼钢锭斜轧穿孔成毛管时轧辊转速和喂入角对钢管内表面质量的影响及研究了穿孔顶头形状对整根毛管内壁精度的影响。研究确定,在装有导向辊的穿孔机上穿孔时,将工作辊的喂入角从3.5°增大到7°,可以改善毛管的内表面质量(次品和废品率降低到35%),降低轧辊转速则会影响内表面质量。在增大喂入角和降低轧辊转速两种情况下,由于钢锭旋转半转的局部压下量增加,这可以推迟和在较小程度上在顶头  相似文献   

14.
运用有限元技术模拟了两辊斜轧穿孔法制备Ti80合金无缝管坯的三维热力耦合过程。仿真结果能动态显示坯料从咬入到稳定穿孔再到穿出3个阶段复杂的塑性成形过程,并能辅助分析中心孔腔的形成机理以及坯料在穿孔阶段各物理场量的分布。结果表明:坯料刚接触顶头时,中心金属存在明显塑性变形,结合轧制中心线上不同方向的正应力状态为(+,-,+),判断中心孔腔的形成为拉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开裂。在穿孔过程中,坯料的应变分布沿轴向呈U1+W+2U2形态,沿径向为片层状,最终穿制毛管等效应变可达5~11;坯料的外表面与导盘接触区应变速率为0.71~3.6s~(-1),而与轧辊接触区高达4.6~26s~(-1),大的应变速率有助于毛管的塑性成形过程;顶头前坯料的温度最高,与穿孔工具接触的区域温度略有降低,但绝大部分变形区温度都处于单相区。模拟所得全流程顶头轴向力与轧制力的变化呈现典型的3阶段分布,其中稳定穿孔阶段力能参数的均值接近试验所得,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有限元模拟的工艺条件,在实验轧机上一火次顺利穿制出Ti80合金无缝管坯,其显微组织展现为单一的魏氏组织形态,且由于变形剧烈,从外表面到中间层再到内表面均为等轴细小的β动态再结晶晶粒;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该组织状态下的毛管的强度和塑性均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詹才俊 《钢管》1990,(4):22-25
根据穿孔时轧辊的布置特点,导出了空间变形区模型条件下的穿孔顶头辗轧段锥角的计算公式,比较了不同送进角时按照目前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所计算的穿孔顶头辗乳段锥角的差异,给出了合理确定穿孔顶头辗轧段锥角的顶头位置参数。  相似文献   

16.
顶头形状对穿孔毛管壁厚均匀性及能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庞玉华  周忠民 《钢管》1991,(5):48-53
针对目前穿孔顶头形状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在实验室内就提高一次穿孔毛管的壁厚均匀性及降低能耗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初步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平头对心顶头。  相似文献   

17.
成海涛 《钢管》1994,(3):24-28
根据轧辊和轧件在辗轧区内存在的共轭几何关系提出新的二辊斜轧穿孔顶头设计方法及其推导计算式。介绍了顶头工作段和反锥段设计原则以及设计实例。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穿孔顶头能显著提高毛管的横向壁厚精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15Cr2Ni3MoW钢穿孔顶头在穿制27SiMn钢时发生的主要失效形式。对比了成品顶头和失效顶头的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机对比了27SiMn钢和20钢在穿制温度下的变形抗力;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成品顶头表面氧化膜。结果表明:27SiMn钢在穿制温度下变形抗力大,钢中Si含量高,顶头工作温度高,顶头表面氧化膜组织疏松以及在顶头表面氧化膜下面存在一层粗大的铁素体软区,是造成顶头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穿孔顶头使用寿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摘     
《钢管》1993,(6)
<正> 不锈钢穿孔时,由于变形抗力大,要求使用具有高强度耐烧伤的顶头。目前通常使用Mo合金顶头,但Mo合金价格昂贵。NKK公司研制出一种复合式Mo合金顶头。复合顶头是由Mo合金粉末外壳体和工具钢芯体装配制成的。Mo合金外壳体采用Mo粉末通过真空压力成型(HIP)法制成内面凹凸形状壳体,锥形状内芯体外表面加工成凸凹状,  相似文献   

20.
文摘     
《钢管》1993,(4)
<正> 930423 斜轧穿孔时顶头受力条件分析[刊,俄)-1992(7) 本文研究了穿孔中各种工艺因素对轴向力F在顶头分布的影响。文中给出了作用在顶头上轴向分力的回归方程式和计算整个轴向力P_0的计算公式及轧辊送进角β、变形区椭圆系数ξ、轧辊凹处的坯料压下量U_n和顶头鼻尖前压下量U的函数。上述各参数的变化范围为:β=9°~21°;ξ=1.08~1.24;U_n=10%~20%;U=7%~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