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业务与接入的完全无关性,以及使固定终端具有游牧特性,下一代网络(NGN)在架构中引入了网络附着子系统(NASS),用于完成对用户附着于接入网络的管理,包括用户验证和网络地址分配、位置管理。TISPAN组织在NGN研究的R1阶段研究了NASS的内部架构和外部接口协议,并出版了正式的技术规范。R2阶段NASS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两个:移动性与游牧;支持不同接入网络的架构。NASS尚存在若干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网络融合是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目标之一,3GPP最先提出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具有诸多优点,目前被认为是实现下一代融合网络的核心技术,本文首先分析网络融合的需求,然后在介绍3GPP IMS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IMS实现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最后给出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融合架构并探讨了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详细讲解下一代网络的结构,主要讨论下一代网络的基本原则、功能结构和典型的实现方法.以及IP多媒体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体等。  相似文献   

4.
5.
续合元 《电信科学》2006,22(4):32-37
随着NGN标准化工作的加快,信令协议已成为NGN标准化组织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依据TISPAN提出的NGN架构,对相关的信令协议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传送层和业务层.  相似文献   

6.
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融合架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分析网络融合的需求;然后在介绍3GPPIMS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IMS实现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最后给出了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融合架构,并探讨了其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际NGN标准的研究重点之一是NGN的体系架构,欧洲ETSI的TISPAN计划推进速度最快,也具有实施性,本文主要介绍了TISPAN NGN的总体结构以及其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PSTN仿真子系统(PES)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网络控制技术的核心——IMS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玲  董斌 《电信科学》2007,23(3):37-40
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应用的发展,电信业务需求正在向固定移动融合、语音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服务转变,传统运营商面临移动运营商与互联网应用提供商的激烈竞争.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下一代网络控制技术的核心正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IMS标准化的进展情况、IMS部署和试验情况以及IMS与其他多种技术的关系,并提出了运营商所关注的问题和IMS面临的挑战等.  相似文献   

9.
下一代网络QoS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QoS要求和关键技术,论述了下一代网络端到端的QoS控制策略,并基于ITU-T建议,对下一代网络QoS控制策略的部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国际标准组织中下一代网络(NGN)体系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下一代网络可能的演进路线:从软交换到因特网协议(IP)多媒体子系统(IMS),即网络走向融合的道路。文章着重介绍了IMS的结构和功能实体。  相似文献   

11.
《通信世界》2004,(32):38-38
目前,我国已完成并颁布了《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YDC003-2001),明确规范了软交换在网络中的位置、功能要求、业务要求、操作维护和网管要求、协议和接口要求,计费要求和性能指标,并规定了与IP电话及智能网的互通要求等。特别值得提的是,不仅固网如此,移动软交换设备技术要求和设备规范的送审稿也已完成,主要针对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移动陛管理和鉴权等方面特征进行了相应的扩展。  相似文献   

12.
一、软交换的定义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公共的分组网络承载话音、数据和图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在这样的业务驱动以及网络融合的趋势下,诞生了下一代网络(NGN)模型,它在分组网络中实现,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可有效承载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作为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的发展备受关注。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模块,软交换可为NGN实时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认为:软交换机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  相似文献   

13.
下一代网络     
随着数据多媒体业务的蓬勃发展,基于电路交换的传统语音网正面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性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下一代网络(NGN)由此应运而生。本旨在对NGN的基本技术及演进发展作点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一种新观念与技术的认识,一段时间过后总能发现之前的弊病,无须回避。  相似文献   

14.
下一代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文章概述了目前有关下一代网络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的重点领域,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特点及其发展目标,描述了IP网络的现状,简述了软交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移动性、QoS以及向IPv6的演进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向下一代网络的目标演进.  相似文献   

15.
王云庆 《电信科学》2002,18(6):63-65
1前言宽带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和一些新业务的出现促进了传输网的迅猛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 ,传输网的容量由过去的155Mbit/s、622Mbit/s、2.5Gbit/s发展到现在的Tbit/s ,网络规模越来越大 ,网络拓扑也越来越复杂。网络管理系统作为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监控全网设备 ,保证网络高效、安全、可靠地运行。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运维成本 ,网络运营商对网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2网管的发展趋势按照ITU_TM.3010的建议 ,网管应有5大管理功能 ,即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包括多业务服务质量(QoS)保障的融合的承载平台、融合的软交换核心控制架构、多业务QoS保障的城域综合业务网络和基于IPv6的网络承载技术.依据中国联通在下一代网络(NGN)方面的实践,文章对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先进性、效果与效益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未来NGN技术将向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NGN方向继续演进,同时网络承载层技术将逐步从IPv4过渡到IPv6,因此中国联通将积极探索基于IMS的NGN网络架构与组网模式,努力开展面向IPv6的应用实验与推广工作,特别是移动IPv6业务的开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17.
在简要介绍IMS体系架构的基础上,从固定和移动两个角度,重点讨论了以IMS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可实施的发展策略和演进步骤,并分析了下一代业务市场的发展趋势、业务潜力及运营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分层体系以及 NGN 的控制核心——软交换技术,阐述了单个软交换系统的组网体系结构和网络互通的方法,分析了下一代网络在演进和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信工程》2006,(3):21-21
下一代网络英文缩写为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它是一个以IP技术为基础,提供原电话网的互换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实现安全、可靠、可控制质量的通信的综合网络。  相似文献   

20.
尹杰  廖军 《通讯世界》2008,(6):68-69
为了加快NGN的研究和标准化进程,国际标准组织都在制定NGN的标准。ITU-TSG11和SG13为主,启动了NGN的标准研究。SG11在新的研究期推出5个研究课题,在NGN环境中网络控制功能体系、应用控制和信令需求与协议、会话控制和信令需求与协议、承载控制和信令需求与协议、资源控制和信令需求与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