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发展、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百浩  徐宇甦  吴凌 《华中建筑》2000,18(4):103-105
2.4按里分住宅的单体平面形式来分类 由于里分住宅的主要功能为住宅,部分为沿街底层商店型住宅,所以决定平面布局的主要因素为:住宅人口、起居空间、卧室空间、辅助用房(厨房、厕所、贮藏等)、天井或院子,当然还有基地大小、中国传统的居住方式、西方的生活方式等因素。 总体上看;占里分住宅中大多数的是“一底一栋”的单株式住宅;或多栋联排组合,或两栋并联组合,或为独立式住宅;在后期开始出现类似今日的“一底多户”的多层单元式住宅,如金城里、上海村(图8)等。 从开间上看;有三间式、二间式、二间半式、一间半式等平…  相似文献   

2.
朱佳 《山西建筑》2011,37(5):6-7
武汉里分住宅是武汉近代历史发展的产物,对里分住宅的保护与更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简析,重点对里分住宅的基本保护内容和基本更新方法做了探讨,力求找到一种适合于当下的里分住宅保护与更新的基本途径,更好地延续和传承传统历史文脉,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它更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房俊辉  王晶 《山西建筑》2008,34(5):62-63
回顾武汉里分住宅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剖析其在新时期现状堪忧的主要原因,指出当前对其更新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新时期里分住宅保护、更新和再利用的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罗睿  彭雷 《华中建筑》2012,30(6):162-166
该文研究成果来源于“德中同行”子项目——中德联合设计之武汉近代欧式建筑研究与保护。通过对武汉老里分住宅片区——坤厚里的大量实地调查、测绘与研究,分析总结了这一片区的成因、整体特征和类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针对坤厚里片区一元路沿街路段的更新、保护及利用的思路与原则,提出“赋予里分新的内涵、提取里分标志元素、整合空间尺度、丰富空间层次、延续传统生活方式”五个更新保护策略,从而为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更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廖思宇  单军 《世界建筑》2020,(3):122-125+132
通过分析近代武汉里分住宅与上海里弄住宅的关系和异同,发现其产生背景及发展演化中的共性,总结其在发展历程、建筑类型、建造规模和建筑布局上的差异,展现两地社会环境的相似变革和地域差异对住宅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探讨武汉里分住宅从过去一栋一户,到现在一栋多户的居住型态。并研究在居住密度过高的情况下,居民如何藉由居住空间及使用活动的调整,来满足日常生活行为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傅欣  王云龙 《华中建筑》2009,27(12):164-165
该文通过对近代武汉里分建筑保护与更新改造意义进行阐述,在课题论证实际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近代武汉里分建筑内外环境的风貌特色,结合具体的改造工程设计项目实践提出了对其进行渐进式重构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静  方兴 《华中建筑》2023,(8):133-137
汉口里分是武汉近百年民居文化的历史缩影,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共生的见证,也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该文通过对汉口里分相关历史文献和地方志的梳理,对汉口里分文化的形成背景与汉口城市发展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汉口里分文化的形成与汉口城市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口里分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营造文化、内部商业文化和汉口市井文化,展现出历史、文化与建筑不可分割的关系。透过汉口里分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历史、艺术与人文信息,也可以看到居住其中的人们注重变通、慕异喜新、悠闲自在的日常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百浩  邹涵 《华中建筑》2009,27(10):143-146
该文回顾了汉口辅堂里百年来的历史与发展过程。通过调研辅堂里的现状及居民的生活状况.研究在城市环境变更中辅堂里空间形态的演变、使用功能的置换与复位以及商业市井文化的渗透。分析了其结构布局、住宅户型以及早期房地产开发模式,归纳出汉口早期里分住宅的典型特征,并建议将其作为优秀里分建筑群整体保留与合理再利用。  相似文献   

10.
刘炜  邓锐 《建筑与文化》2021,(12):143-145
文章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通过对近代住宅健康现状与居住者需求分析,以全龄化使用、全天候居家、多风险应对为原则,建立近代住宅健康改造框架.文章以武汉新成里为例,提出户型优化、多重流线、套型全龄化、微空间杀菌、设备改进等改造设计策略,为老旧住宅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童乔慧  刘娅妮 《华中建筑》2011,29(9):171-175
领事馆建筑是武汉近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上对于它们的研究为之甚少,本文通过分析汉口租界区和武昌昙华林的多个国家的领事馆建筑的特.最及现状保护情况,希望能引起社会对于此类建筑的关注,以促进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文脉保存。  相似文献   

12.
汉口里分研究之一:汉润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百浩  孙震 《华中建筑》2008,26(1):161-164
该文回顾了汉润里空间形态的演变、近代商业文化的形成,并对其巷道空间、入户方式、以及“经典化”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归纳出汉口近代房地产开发成熟期的商品型里分的典型特征,并通过对汉润里内多元生活形态的调研,提出了将其作为优秀里分建筑群整体保留与合理再利用的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民居为当代建筑师提供的节能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建筑节能理念提出的必要性和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研究了传统民居中的建筑节能思想,探讨了当代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理念,从而从传统民居中汲取建筑节能理念,为现代建筑提供全新的建筑节能思想。  相似文献   

14.
郭方芳 《华中建筑》2009,27(3):247-251
该文介绍了武汉近代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和现存教堂建筑的概况。从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风格、细部装饰以及建筑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归纳武汉地区此类建筑的特征,并依照古典教堂的风格类型将其划分为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斯拉夫式及中西合璧式六大类。  相似文献   

15.
武汉居住建筑适应性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宜  李珊珊 《新建筑》2005,(3):69-71
武汉居住建筑的发展历程是其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条件、新的居住生活方式和不断提高设计技术水平的过程。通过对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武汉典型住宅案例的分析,提示其依据自身特点,在不同条件下所进行的适应性设计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武汉近代银行建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治镇 《华中建筑》1999,17(4):130-131
文章首先介绍了武汉近代银行建筑的发展概况,接着分析武汉近代银行建筑艺术特征。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