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近年来腹部地区出现异常高洪水位,防洪形势严峻。为降低洪水位,保持主要水道及口门的相对稳定,开展了珠江河口整治近期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该文结合珠江河口整治近期防洪工程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文泥沙资料和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合理的口门河道疏浚设计断面。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近年来腹部地区出现异常高洪水位,防洪形势严峻。为降低洪水位,保持主要水道及口门的相对稳定,迫切需要对珠江河口防洪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并对河口进行整治。结合珠江河口整治近期防洪工程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文泥沙资料和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并根据河道及口门和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口门河道疏浚设计断面。  相似文献   

3.
朱三华 《人民珠江》2010,31(6):10-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珠江三角洲影响加剧,使上游河道主要分汊口的流量分配发生了剧烈变化,局部河道洪水位异常升高,出海口门有不同程度的淤积,部分区域的防洪压力增加。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防洪压力,确保珠江三角洲水道、八大口门尾闾泄洪畅通,全面提高河口的泄洪能力,研究珠江口门泄洪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4.
谢辉  高燕成  杨金顺 《治淮》2006,(10):39-40
广东省珠江河口整治工程指挥部拟建珠江河口整治管理中心,规划场区位于珠海市金湾区鹤洲北垦区,地面高程为4.0~4.5m(珠基),总占地约85000m^2。场区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主要为:表层近期工程吹填粉细砂(①-1层),吹填砂层下是经过多年的堤岸改造、人工种植的耕作土(①-2层),  相似文献   

5.
《人民珠江》2005,(6):F0004-F0004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相比之下,珠江河口及三角洲网河区的整治和管理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6.
伶仃洋水动力环境分析及治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峰俊  朱士康  王华 《人民珠江》2004,(1):11-14,27
珠江口伶仃洋四口门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泄洪纳潮通道,其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是伶仃洋冲淤演变最直接原因,而伶仃洋的冲淤演变会关系到伶仃洋口门泄洪纳潮的能力,关系到珠江三角洲的防洪、排涝和经济发展等,根据实测资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伶仃洋周边环境的变化原因,从河口地形的冲淤演变分析伶仃洋周边环境及其水动力环境的改变,并探讨伶仃洋河口整治策略。认为应采取输沙导流措施,减少淤积,保证口门通畅,保持伶仃洋潮流动力。  相似文献   

7.
《人民珠江》2010,(5):35-35
为加强珠江河口综合整治开发和保护,维护珠江河口的泄洪纳潮功能,统筹协调流域和区域防洪、防潮、供水、岸线及滩涂保护与利用、航运、采砂、水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关系,支撑珠江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部组织编制了《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  相似文献   

8.
磨刀门是西江的主要出海口门,年泄洪量和输沙量为珠江八大出海口门之冠。由于河口的自然延伸和水道的冲淤变化,对防洪、排涝、灌溉等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通过分析整治前后口门附近水文要素的变化,研究整治工程对防洪防潮、排涝、灌溉、供水水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磨刀门整治试验工程前后内海区冲淤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分八大口门注入南海,珠江的西江干流主要出口在珠江三角洲西侧的磨刀门,为强迳流弱潮流河口。西江马口站多年平均流量7490m~3/s,最大流量54400m~3/s。经磨刀门出海的洪水量约占马口流量的33%,占西北江洪水总量的25%。马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418万t,其中经天河下泄的泥沙为4313万t,占58.14%。汛期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94.6%。三灶站平均潮差,大潮为1.38m,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珠江河口地区的洪潮水位呈现上升趋势。在珠江三角洲主要测站的历年实测最高洪(潮)水位系列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河口站的最高潮水位重现期、对特大值进行处理,复核珠江三角洲设计潮位已有成果。与1999年成果对比,本次复核结果中大部分站同一频率潮位有所抬高,33站中P=2%设计潮位增幅在0.10 m以内有13站,增幅在0.10~0.20 m有9站,增幅在0.20~0.52 m有6站,复核结果表明设计潮位变化趋势与珠江河口洪潮水位上升趋势一致。并按照偏于安全、兼顾成果使用延续性的原则推荐使用成果。本次设计潮位复核成果是珠江三角洲及河口地区防洪潮工程及涉河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珠江河口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珠江流域存在的河口淤积、河口区水道冲淤严重、浅海区淤积和水质污染等问题,根据地理环境和水沙条件,分为三部分即东部的伶仃洋及东四口门、中部的磨刀门和西部的黄茅海及啼门开展了不治理规划工作。经过近20年系统的规划妆显成效,取得了增强河口防洪、防潮能力,改善航运条件,滩余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珠江河口整治和资源开发等效益。为了进一步实施珠江河口防洪、防潮能力,改善划、充分发挥河口的综合功能,近期的工作主  相似文献   

12.
珠江河口泄洪整治工程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珠江河口泄洪存在的新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的泄洪整治规划基本思路是全面提高口门的泄洪能力.适度调整网河分流比,降低泄洪水位,减轻网河区腹部高风险区的防洪压力,不断改善河道生态与环境和主要内涝区的排水条件。珠江河口泄洪整治总体布局是巩固磨刀门在分泄流域洪水中的主导地位,维持鸡啼门、虎跳门的排洪能力,适度加强洪奇门的排洪作用,适当调整横门、蕉门口主支汉的分流比,维持东、西潮汐通道的现状承泄洪水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钱挹清 《人民珠江》2005,(Z1):45-49
珠江河口近年因网河无序无度采砂和口门围垦过快、治理滞后,且遭遇1994和1998年两次大洪水,从而引起水情的变化,洪涝灾害加重,防洪安全受影响.根据西、北江三角洲河道及河口浅海区冲淤演变新情势,分析近期冲淤加剧的主要原因及影响,提出珠江河口整治研究方向主要是稳定网河分流比和维护河口潮汐通道,管理对策主要是加强采砂、岸线、滩涂开发利用等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土工合成材料在珠江河口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珠江河。整治工程,介绍了反滤土工布、土工充填袋、土工加筋砂肋软体排等土工合成材科在珠江河口整治近期防洪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实践说明在河口整治工程中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珠江河口整治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着重探讨了河口治理的整体性、动态性、人水和谐、加强基础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珠江流域面积约452,000平方公里,在广东范围约115,000平方公里。除西江干流在云南、贵州、广西境内为主外,北江、东江、珠江三角洲等流域主要在广东省境内。广东省内珠江流域范围包括6个地区(市)共58个县(市),占全省总面积50%强,占全省山地面积60%,占全省有林地面积65%。省境内珠江河流上、中游山  相似文献   

17.
启事     
《人民珠江》2005,(6):72-72
广州市境内的珠江干流上起流溪河口,下至虎门口,主流全长106km。其中老鸦岗至白鹅潭段称西航道,长约16km;西航道至白鹅潭洲头嘴分为前、后航道,前航道长约23km,后航道长约28l(m;前、后航道在黄埔汇合后,由虎门出海,此段河道由黄埔水道、狮子洋和虎门出海水道组成,长约36km。原有珠江堤防规划整治的范围为广卅市区的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水道全长63.5km,堤岸总长125.66km,其中列入广东省防灾减灾工程项目的珠江堤防共有101.74Km。  相似文献   

18.
珠江河口地处东南沿海,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之一。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对河口的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利用河口资源,维护河口健康生命,不仅是防洪减灾的需要,也是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落实珠委关于珠江三角洲和河口地区的前期工作项目,加快口门规划整治步伐,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水利部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领导和专家为主的考察团,于2月23日至3月5日考察珠江河口地区。参加考察的还有珠委、珠航局、广东省计委、水电厅、航道局、环保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和代表。考察期间,专家们听取有关规划工作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了三水思贤滘、顺德容高联围、黄茅海、磨刀门、蕉门、伶仃洋垦区等,沿途听取了有关市县、有关部门对三角洲  相似文献   

20.
《广东水利水电》2008,(1):F0003-F0003,F0004
河流海岸工程研究所是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人员素质高、技术好、力量强的科研团队之一,下设河流海岸研究室及数字水利技术研究室。该团队自1994年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国家重点水运工程西江、北江航道整治工程、省重点工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北江大堤加固达标工程、珠江河口整治工程等相关水动力学问题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