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根据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在地震作用下混凝土剪力墙合理数量的计算公式;并针对影响混凝土墙合理数量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在不同抗震等级、不同场地类别和设计分组情况下的混凝土墙合理数量表。方法简单实用,可用于地震区此类组合结构的初步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2.
根据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在地震作用下混凝土剪力墙合理数量的计算公式;并针对影响混凝土墙合理数量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在不同抗震等级、不同场地类别和设计分组情况下的混凝土墙合理数量表.方法简单实用,可用于地震区此类组合结构的初步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3.
根据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砌体墙层间等效剪切模型,并与二元体模型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在地震作用下混凝土剪力墙合理数量的计算公式;并针对影响混凝土墙合理数量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在不同抗震等级、不同场地类别和设计分组的情况下混凝土墙合理数量表.方法简单实用,可用于地震区此类组合结构的初步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5.
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混凝土墙数量的优化准则证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连续化,按振型组合法证明了同时满足规范允许顶点侧移和层间侧移角的最少抗震混凝土墙数量为最优混凝土墙量,相应的设计为最优设计. 相似文献
6.
砌体墙与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试验研究的成果 ,概要地介绍了砌体墙与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房屋的受力特点、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能力 ,评价了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 ,给出了这类房屋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可供从事组合砌体结构设计的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种组合墙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综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八层组合墙砌体,底层框剪和底二层框剪组合墙砌体三种房屋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的结果,以相应的模型和原型房屋的动力分析,从加速度,位移和最大基底剪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论是适当控制框剪层与相邻组合墙体层的抗侧刚度比的条件下,底层框剪和底二层醛不可一世墙房屋的抗震性能优于组合墙体房屋,底二层框剪组合墙房屋的抗震性略优于底层框剪组合墙房屋。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砖墙与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这一新型的结构体系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运用编制的Push-over分析程序通过算例计算并与试验及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进一步明确了这种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本文介绍了8度抗震设防区的北京LG大厦塔楼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研究和相应的节点构造。核心筒是整个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为了改善核心筒剪力墙的延性,设计中在核心筒四大角及纵横墙交点处设置钢骨柱。同时,为了提高承托楼面桁架的剪力墙联系梁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沿核心筒y向联系梁内设置了型钢,与钢骨柱组成暗框架,加强了核心筒的整体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与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非常吻合。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核心筒边缘构件和底部框架柱均没有发现钢筋压屈、混凝土崩落现象;核心筒与外围框架两者间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核心筒内的暗钢柱提高了楼面钢梁端部锚固能力,钢梁与混凝土墙之间的连接没有发现破坏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梁端测得的应变较大,这种现象反映了梁(桁架)的端部即便是接“铰接”处理,仍然存在地震作用产生的约束弯矩,设计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分析和试 相似文献
13.
14.
论述了机制砂混凝土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指出机制砂质量不稳定等是机制砂在高标号混凝土中应用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推广机制砂在高标号混凝土中应用的建议,以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基本原理,阐述了其工程应用和发展前景,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超高的力学性能,优异的耐久性,极低的收缩和徐变以及良好的环保性能,势必成为未来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钢筋煤矸石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煤矸石和煤矸石混凝土的特点和形成机理,分析了煤矸石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指出煤矸石混凝土结构因造价低、性能好,是变害为利的一项环保产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泡沫混凝土的材料特性、物理性能指标及其应用范围,通过比较泡沫混凝土与传统保温材料的性能特点说明了泡沫混凝土在现浇墙体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