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城市安全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城市避灾场所与绿地的调研,分析我国当前城市防灾及防灾体系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以及绿地建设缺失的情况,提出建立城市防灾绿地系统,结合不同阶段避灾场所需求提出了紧急疏散、临时避灾和过渡安置等避灾绿地分级规划指标,并就推进今后平灾结合的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健全法规、加强研究、调整功能、试点示范、定期检查等系统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防灾绿地之比较与我国城市避灾绿地的规划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唤起全国各地的相关部门及行业对城市灾害问题的重视,也再次引起了园林工作者对城市绿地在避灾方面的规划建设等开展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防灾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分析我国的城市绿地避灾规划研究和建设管理现状,提出当前我国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和建设遭遇规划、研究、立法、建设和资金筹措等9个方面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袁川乔  卢旸 《城乡规划》2023,(3):99-107
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与有效管控对城市的生态功能、景观价值、社会效益均有重要的意义。在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面临从保量到提质的重要转型,其规划与管控也面临更加精细、高效的现实需求。文章探索了成都地区城市绿地系统体系构建,立足功能需求、要素供给研究绿道选线方法,基于定性与定量评估探究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及设计策略,并探索精细化、定制化功能引导方法,高水平构筑公园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在绿地系统管控层面,从指标、空间、功能三个维度构建一套“底线约束+目标引导”的管控模式,在满足城市绿地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绿地品质提升和特色塑造的管控体系,支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汶川震区看城市避灾用地缺失与避灾绿地建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汶川震区受灾城镇避灾场所的缺失入手,对城市避灾场所用地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尤其是增加具有长期(固定)避灾功能的公园绿地是解决城市避灾场所问题的主要途径;借鉴日本避灾绿地建设经验,对我国避灾场所与避灾绿地建设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丹丹  李雄 《华中建筑》2012,(7):109-112
“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空间体具有综合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灾害.绿地可在不同层面发挥避灾作用,从而完善整个城市的综合防灾体系。该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指出目前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中绿地避灾功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和建设两个层面探讨城市绿地避灾作用的实现途径,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协调。实践以承德市营子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避灾建设作为实例.从而达到理论对实践的综合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目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来看,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相关背景研究入手,分析国内绿地系统规划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增加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层次,以期建立理想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体系。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具有勾勒城市结构形态,引导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缺少规划控制、绿地锐减等问题,有必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多样、类型丰富、易形成规模等发展潜力,建设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体系,以达到城乡一体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日本东京都绿地分析及其与我国城市绿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对城市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日本东京都城市绿地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布,通过与我国上海的比较,探讨了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在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日本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波 《城市规划》2002,26(11):20-22
针对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该从法规的角度明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这一基本定位 ,建立与城市规划各个阶段相对应的 ,划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分区规划、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等阶段的绿地规划体系。并提出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专项规划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质性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各类绿化用地的规划控制 ,城市主要的绿地体系的规划 ,城市绿化特色的拟定  相似文献   

9.
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对城市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日本东京都城市绿地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布,通过与我国上海的比较,探讨了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在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日本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参考意叉.  相似文献   

10.
玉田县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基于城市绿地的避震减灾功能,文章从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概念出发,在玉田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托于玉田县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布局以及层次,结合地震及其二次灾害发生时序、灾民避灾特征以及玉田县受灾防灾减灾特点等,初步研究规划建立城乡并重、逐级控制、多因素结合、安全选址、有序可达、平灾结合及具有玉田县城市针对性的避震减灾绿地体系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国标编制相关的城市公园绿地主要规划 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园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在参与国家《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对159个中国城市(含港澳台地区)主要公园类型发展现状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提炼相关的城市公园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包括公园绿地的面积规模、绿地率和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规模多为10~50hm^2,社区公园多为0.1~5hm^2;综合公园的绿地率平均值为75%左右,社区公园绿地率平均值为65%左右。综合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休闲游憩、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4项基本功能,兼容园务管理、演艺娱乐与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社区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和休闲游憩2项基本功能,兼容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等辅助功能。合理地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指标,有利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城市绿地建设和规划中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提出了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指标的选取标准和完善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的建议,以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管理的主要依据。本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历史沿革、规划种类、规划范围、绿地的定性、定量、定位、规划性质与深度、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方式等问题作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建立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为目标,在对南昌市城市绿地建设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昌市城市灾害类型与受灾特点,最后对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防灾避险通道、防灾避险绿地配套设施、市民防灾避险意识等分别进行了评估,以准确把握南昌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建设的现状情况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南昌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聪惠 《中国园林》2022,38(5):50-55
非正规城市绿地在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填补正规城市绿地服务盲区,在高密度城市中有巨大发展价值和潜力。但非正规城市绿地空间和功能属性均与正规城市绿地存在差异,很难直接在规划中照搬套用常规城市绿地规划调控范式。为此,基于相关研究和实践,对非正规城市绿地概念内涵及其空间和功能属性展开辨析,与之对应并结合中国现实条件,从开发“预置化”、用地“长储化”及运营“开放化”研究非正规城市绿地的用地保障策略,并围绕潜力用地甄别、体系化统筹、精细化指引研究其调控支持策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要素、功能、布局等方面,论述了GSI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提出了两者在规划目标和指标、布局等方面的结合要点,包括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保留、新型指标的增添等。提出了新、旧城区绿地系统应分别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区绿地系统特点进行规划建设。提出了各类绿地GSI需结合其功能进行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王磐岩  牛萌 《园林》2021,(1):2-7
基于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技术、机制协同难点以及城市绿地作为重要海绵体的价值意义,开展《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技术指南》课题研究。《指南》重点解决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评估全过程各层级的技术路径,以系统思维和工程思维的不同角度确定各层级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的指标、目标和技术方法,包括海绵城市绿地规划、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海绵城市绿地工程施工与维护及海绵城市绿地绩效评估等内容。《指南》聚焦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与传统方法、做法的不同之处,通过规划、设计、实施、维护、评估全过程把控城市绿地海绵功能的落实,强调蓝绿灰融合和多专业协同,有效发挥城市海绵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30年代城市公园系统作为“现代化都 市”的象征,其规划与实施在近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近代城市规划与园林建设紧密结合 的先行探索,为其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奠定了基础。这 一时期的园林规划借鉴了当时欧美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理 论,结合本土城市的自然环境与历史特征进行在地性的实践探 索。明确提出了分阶段建设城市公园系统的整体策略,即近期 改扩建已有公园、中期新建公园和林荫道、远期建设郊区预留 地公园,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网络,体现了科 学性与艺术性兼备且务实的规划理念。同时,尊重本土山水格 局、充分依托传统山水形胜进行建设的思路对于指导当代国土 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的延续与保护等均具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