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产于广西北部湾的四种主要养殖贝类——近江牡蛎、文蛤、翡翠贻贝、华贵栉孔扇贝——中的铜(Cu)、铅(Pb)、镉(Cd)、铬(Cr)、砷(As)重金属残留水平,并利用靶标危害系数(THQs)对南宁市人群贝类食用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近江牡蛎和华贵栉孔扇贝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较高,铜、镉是近江牡蛎的主要污染因子,铜、镉元素残留量超标率达62.5%、75%.华贵栉孔扇贝的镉、铬元素残留超标率达100%、11.25%.其余两种贝类均未出现重金属元素超标现象.南宁市市民在正常的消费量下,摄入牡蛎引起的铜、镉元素、及由扇贝消费引起的镉元素的THQs相对较高,分别为0.823、0.759、0.757,可见食用牡蛎和扇贝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大量消费牡蛎和扇贝时,会富集大量的Cu、Cd、Cr等元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和评价了华南沿海10个地区近江牡蛎的营养成分,并讨论了内脏团对近江牡蛎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查地区近江牡蛎的水分、粗蛋白、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84.90%、7.64%、0.75%和1.71%;10个地区近江牡蛎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3.97~7.60 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EAA/TAA)的比率在33.86%~38.06%之间,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38.42%~43.25%;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近江牡蛎去除内脏团后蛋白质含量较牡蛎整体蛋白质含量略高,脂肪含量略低;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5.83 g/100 g,略有升高,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5.59%,风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1.16%,钙、铁、锌、硒微量元素含量与近江牡蛎整体含量相近,其中锌含量较牡蛎整体略高。因此,近江牡蛎是一种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水产品,除去内脏团后的近江牡蛎营养价值略有升高,建议消费者除去内脏后食用,对保障消费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和评价了广西钦州湾两个牡蛎育肥养殖海区中香港牡蛎的营养成分,同时分析了香港牡蛎外套膜、闭壳肌和鳃等组织中相关代谢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营养成分含量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钦州港养殖区香港牡蛎的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E和锌元素的含量以及苯丙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等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大风江养殖区(P<0.05),并且其必需氨基酸的比例(35.51%)和半必需氨基酸的比例(10.51%)也高于大风江养殖区(34.06%,9.31%);但大风江养殖区香港牡蛎的钙、钠和镁等矿物元素的含量和风味氨基酸比例(41.33%)等方面则更有优势。基因表达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钦州港养殖区香港牡蛎的P5CS、GP和SREBP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大风江养殖区,而DYRK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则低于大风江养殖区,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P5CS、GP和SREBP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与常规营养成分和多种氨基酸的含量整体呈正相关关系,其中GP基因与能量、脂肪、胆固醇和维生素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DYRK基因的表达量与多种营养成分及14种氨基酸的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钦州湾两个育肥养殖海区香港牡蛎的营养成分和基因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海区育肥后的香港牡蛎分别在营养价值和风味口感上各具特色,两个海域均可用于香港牡蛎的育肥养殖。  相似文献   

4.
五种经济贝类的营养成分及蛋白质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栉孔扇贝、文蛤、太平洋牡蛎、紫贻贝和毛蚶5种经济贝类的营养成分,并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这5种贝类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好,脂肪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臭氧净化对近江牡蛎的存活率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为指标,探讨了臭氧对近江牡蛎的净化效果;并分析了臭氧净化处理对牡蛎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净化前后牡蛎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在净化温度20℃条件下,探讨了循环海水流量、贝水比时净化工艺的影响,得出最佳的近江牡蛎净化条件,并对该条件下净化前后牡蛎的存活率、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臭氧制备无菌海水(臭氧浓度0.15mg/L),在温度20℃、净化海水流量1.68t/h·m3、贝水比1∶10的条件下净化24h,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符合海水贝类卫生标准(GB2744-1996).在净化过程中牡蛎的存活率达到100%,主要营养成分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北部湾海区常见的熊本牡蛎、香港牡蛎和近江牡蛎鲜品的基础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方法 以北部湾海区熊本牡蛎、香港牡蛎和近江牡蛎为实验样品, 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 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测定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结果 香港牡蛎的水分含量(89.44 g/100 g)、近江牡蛎粗脂肪含量(1.09 g/100 g)和灰分含量(1.77 g/100 g)均显著高于另两种牡蛎(P<0.05), 香港牡蛎粗蛋白含量(4.59 g/100 g)显著低于另两种牡蛎(P>0.05)。熊本牡蛎和近江牡蛎含有33种脂肪酸, 而香港牡蛎为34种, 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含量占41.02%~50.79%; 3种牡蛎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oenoic acid, DHA)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27.13%~38.65%, 近江牡蛎(27.13%)显著低于另两种牡蛎(P<0.05)。结论 北部湾海区熊本牡蛎、香港牡蛎和近江牡蛎脂肪酸种类丰富, 与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所占脂肪酸总量相比, PUFA占比最高, 且以DHA和EPA为主, 具有优良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深圳地区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染毒情况,对深圳地区主要贝类养殖海域养殖的10种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染毒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并确定PSP监测指示贝种,进而测定不同养殖海区PSP污染情况。采用AOAC发布的生物法测定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华贵栉孔扇贝(Chalmys nobilis)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对PSP蓄积能力强,华贵栉孔扇贝的PSP含量较翡翠贻贝高。确定深圳贝类养殖海域PSP监测指示贝种为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全年对两种贝类的PSP监测结果表明PSP含量超过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限量的情况时有发生。本研究为实施有效的监测预警管理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酶法制造出口蚝汁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近江牡蛎、翡翠贻贝为原料,经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酱油曲精水解后,再经过滤、熬煮和适当调配得到一种风味与出口蚝汁相近的蚝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分析了水煮和烘烤两种加工方式对贝类元素生物可及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牡蛎和扇贝体内8种元素(Pb、As、Cd、Cu、Fe、Zn、Mn、Hg)的生物可及性和浓度的变化。结果 两种贝类元素含量的趋势大体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锌>铁>铜>镉>砷>铅>汞。两种贝类中生物可及性最高的是牡蛎中的砷元素,为98.4%。生物可及性最低的是扇贝中的铁元素,为3.4%。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处理后,能显著提高两种贝类锰元素的生物可及性,但是能显著降低牡蛎中铜、砷、铅元素的生物可及性。加热处理后扇贝中砷和镉元素的生物可及性增加。相较于蒸煮的加热方式,烘烤的加工方式对贝类元素生物可及性的影响更大。结论 贝类元素生物可及性不仅与元素种类、载体、加工方式相关,也与其他元素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海洋食用贝类重金属累积水平及人体健康风险。方法基于已报道的数据,分析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Cu、Pb、Cd、Cr、As和Hg污染统计特征,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提出的靶器官危害系数(THQs)方法评估贝类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各重金属含量呈非正态分布。Pb、Cd、Cr、As和Hg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及贻贝4类典型食用贝类中,As、Cu和Cd的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牡蛎中Cu和Cd含量最高,缢蛏中As含量最高;4类贝类中其他重金属含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珠江口、福建沿海、长江口-浙江沿海、山东沿海、渤海湾海域食用贝类中Cu、Pb、Cr、Hg的人体健康风险较低,但山东沿海、渤海湾和福建沿海部分贝类中Cd以及福建海域部分贝类中As的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除山东沿海、渤海湾和福建沿海贝类重金属污染对儿童的风险值大于1.0外,其他海域贝类6种金属的总风险均可接受;Cd和As是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者。结论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Cu、Cd和Cr含量存在超标现象,部分海域一些贝类Cd和As污染的健康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总体上,海洋贝类重金属污染不严重,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