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2.
黄骅坳陷乌马营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马营地区下第三系构造复杂,断裂分析难度大,笔者借助下第三系(孔1下、孔1上、沙2-3、沙1段)底界构造图分析断层的组合特征和圈闭分布特点,同时结合油气成藏石油地质条件,认为构造分区的调节带位置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3.
乌马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藏特点及成藏过程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乌马营潜山西部乌深1井在奥陶系顶部钻遇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点与黄骅坳陷南区上丰生界煤系烃源岩相近,证实两者具有亲缘关系,并有较明显的多阶混源特征。乌深1井区天然气注入期为晚第三纪,远明于烃源岩成熟的晚中生代。在分析乌马营潜山古圈闭改造历史的基础上,研究了潜山油气的充注,改造过程,推测潜山油气曾经历由东向西迁移和凝析油裂解的过程,乌深1井区天然气藏应属于晚中生代形成的古油气藏中烃类在第三纪晚期再迁移分配的产物,现今乌马营潜山可能具有东部为凝析油气、西侧为湿气的油气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部已发现多个古生界煤成油气藏,但受勘探阶段及老地震资料品质较低的限制,研究区构造尤其是潜山构造研究相对薄弱。以乌马营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为基础,分析了乌马营地区结构构造特征、构造样式、发育演化过程,以及其对煤成气藏的形成、改造及保存过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乌马营地区发育3大构造层,反映了区域构造挤压—断陷—坳陷的形成过程——中生界是以挤压为主要特征的潜山构造层,受后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征,古近系为断陷构造层,受沧东、徐西两大边界断层控制,内部控沉断层不发育,形成典型的双断地堑,新近系+第四系为坳陷构造层,地层表现为中间厚边缘薄的碟形;(2)乌马营地区共存挤压、伸展、扭动、反转4种应力形成的断层、10种典型构造样式,以潜山构造层内的挤压相关样式最为发育;(3)乌马营地区潜山构造内幕层是寻找古生界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其中北逆冲背斜区最为有利,南反转断鼻区次之,南背斜区是煤系源岩一次成烃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北断鼻区是古生新储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6.
黄骅坳陷中部潜山具有含油层系多、勘探程度低的特点,利用新三维地震数据体,对中部潜山进行构造落实、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研究,明确了该区潜山发育受控于印支—燕山期挤压构造及喜山期盆缘伸展断裂,存在背斜潜山、翘倾断块潜山和走滑隐伏潜山3种类型。背斜潜山主要发育在沿岸走滑带以东,勘探层系为奥陶系;翘倾断块潜山夹持于沿岸与孔西走滑带之间,勘探层系包括二叠系、中生界;走滑隐伏潜山发育在孔西走滑带两侧,勘探层系为二叠系及中生界。结合潜山供烃及内幕结构特点判断,认为中部潜山勘探主攻方向应集中在两大领域:其一是喜山期扭张运动中发育的翘倾断块潜山,紧邻歧口主生油气中心,双源供烃,油气源充沛,重点预探"新生古储型"南大港潜山,突破意义重大;其二是与潜山内幕存在的盲冲断层相关的走滑隐伏潜山,中、新生代经历了断裂改造,储层发育,着重探索"古生古储型"孔西走滑隐伏潜山油气藏,甩开勘探意义大。 相似文献
7.
位于渤海湾第三纪裂陷区的黄骅坳陷是一个复杂的叠置型裂谷盆地.前裂谷期中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制约了黄骅坳陷第三纪裂陷运动的发展,并对盆内潜山形成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据地震资料分析,黄骅坳陷区中生代经历了印支及燕山两大造山构造幕,形成了叠加在印支期NWW向宽缓复式褶皱背景上的近南北向走滑构造系统.这些走滑挤压构造系统,构成了黄骅坳陷"残留型"及"叠置型"潜山的基本构造格架,并对新生代断块山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中生代构造热演化事件则控制了黄骅坳陷区潜山圈闭特点、储集条件、油气类型及形成油气田的规模,是潜山勘探选区重要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骅坳陷中生代构造演化对潜山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位于渤海湾第三纪裂陷区的黄骅坳陷是一个复杂的叠置型裂谷盆地.前裂谷期中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制约了黄骅坳陷第三纪裂陷运动的发展,并对盆内潜山形成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据地震资料分析,黄骅坳陷区中生代经历了印支及燕山两大造山构造幕,形成了叠加在印支期NWW向宽缓复式褶皱背景上的近南北向走滑构造系统.这些走滑挤压构造系统,构成了黄骅坳陷“残留型”及“叠置型”潜山的基本构造格架,并对新生代断块山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中生代构造热演化事件则控制了黄骅坳陷区潜山圈闭特点、储集条件、油气类型及形成油气田的规模,是潜山勘探选区重要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9.
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是黄骅坳陷主要勘探领域之一,也是较为独特、成因复杂的勘探对象.以千米桥、港西、孔西及乌马营等潜山为例,在应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潜山成藏理论,研究了黄骅坳陷奥陶系潜山的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储层特征、烃源岩的形成演化以及时空配置关系,在"新生古储"和"古生古储"2类成藏分类的前提下,结合潜山的发育部位、构造样式、供储方式和成藏作用等因素,建立并完善了该区反转逆冲断块"新生古储"、盆内高位断块"新生古储"、盆缘高位残丘山、反转逆冲断块"古生古储"及深埋逆冲断块"古生古储"5种潜山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歧口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最富集天然气的地区,截止2007年底探明天然气储量为673.95×108m3,占全探区的98%。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板桥断裂构造带和北大港潜山构造带,产气井段在2 000~4 500 m之间。通过对大量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分析,认为歧口凹陷天然气以煤型成熟气为主,且成因类型丰富,可划分为生物气、生物—热成因混合气、热成因气和无机气4种,其中以热成因气居多,故此种气是今后的主要勘探领域。通过岩石吸附气轻烃与天然气轻烃的对比,认为歧口凹陷的天然气主要来自Es3段烃源岩,埋深较大的Es1烃源岩和遭受生物降解作用的Es1油藏对天然气储量也有一定的贡献;源于Es3烃源层的天然气是今后勘探的主要方向,对来自Es1烃源层天然气的勘探也要重视和兼顾。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孤北-渤南地区深层天然气来源多,成因复杂,混源现象普遍。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轻烃组成和伴生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多种指标,并与邻区天然气进行对比,判识了该区渤古4潜山奥陶系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认为该区天然气主要为高成熟油型气,混有部分煤成气。
依据天然气与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成藏地质条件,明确了天然气的来源,认为渤古4潜山天然气主要源自渤南洼陷Es产气源岩,混有孤北C—P煤成气,伴生油具有相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千米桥潜山是我国近年来在陆上发现的大型碳酸盐岩潜山凝析气藏 ,是CNPC1999年度重大勘探发现之一 ,它的成功开发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气的紧张形势。虽然通过前期的钻探及试采评价 ,取得了许多的重要成果及认识 ,但由于潜山内幕的复杂性、储层高温及存在腐蚀性流体等特殊情况 ,使其开发成为了世界性难题 ,工艺仍面临许多难点。试图在分析评价其储层特征、工艺现状及难点的基础上 ,从工艺配套的角度对开采工艺技术思路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 ,为有关专家下步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勘探开发难点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开采实践说明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从地质角度来看,落实潜山顶面精细构造形态、搞清奥陶系内幕构造成因和样式、描述和评价潜山碳酸盐岩储层、查明气藏类型和分布及其连通性问题是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当前勘探开发工作的主要难点。为此建议:①采用速度各向异性的选前深度成像开展地震解释方法攻关;②应用露头区构造模拟方法深入研究潜山内幕构造成因及形成时限;③采用新技术精细表征裂缝性储层;④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搞好适合岩溶储层特点的地震储层预测;⑤强化多学科综合研究,准确判定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千米桥潜山构造凝析气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1):72-74
千米桥潜山构造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千米桥潜山构造是在中生代的褶皱-逆冲作用的基础上经历伸展正断作用后形成的.该油气藏为凝析油气藏,油源主要来自板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油气藏含蜡量高,甲烷碳同位素具反转现象,说明其为多期成藏的产物.气侵作用是千米桥潜山气藏形成的主要原因,烃源岩在成熟阶段早期生成的原油以油相形式运移,首先进入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储集层中,成熟阶段中期,以气相形式运移形成气藏. 相似文献
15.
辽河边台潜山裂缝性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古地磁、地层倾角等方法研究辽河边台潜山裂缝性储集层的裂缝发育方位;用分形方法研究裂缝的空间分布规律,用体积密度法及Parsons方程对该裂缝性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了计算,认为边台潜山油藏储集层以裂缝为主并具有低孔隙度的双重介质特征。这一研究成果为该油藏的井网布置、注水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任丘(雾迷山组)潜山油藏是一个缝洞十分发育的双重介质块状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投产初期单井产量高达1000~3000 t/d。在高产稳产及产量递减阶段,为控制底水锥进,研究应用了以钻调整井、卡堵水为主的稳产技术;在快速递减阶段,重点实施了综合治理措施。目前该油藏处于高含水后期的低速递减阶段,主要实施了降压开采、老井眼开窗侧钻以及以堵-酸-抽为代表的挖潜技术。这些技术措施在增油、挖潜以及提高采收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投产以来已累计增产原油1277×104t,为油藏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分析了该油藏各个开发阶段所采取的一系列增油挖潜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对今后的挖潜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随机建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简要介绍了对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随机建模的方法和依据。详细阐述了建模的参数与步骤。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揭示出千米桥潜山区缝洞型储层在纵向上分为3个发育带、在平面上分为5个发育区的分布特点。并通过对总孔隙度模型与裂缝孔隙度模型之间差异性的研究,认为控制该区储量丰度和产能的重要因素是孔、洞的发育程度,而裂缝的发育则主要控制储层的横向沟通与渗透性。 相似文献
19.
20.
依据对千米桥潜山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结果并结合板桥凹陷相邻地区的构造演化史、生烃史和潜山凝析气藏地球化学特征 ,判定千米桥潜山共有四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充注的是来自板桥凹陷成熟度较低的天然气 ,充注时期大致在沙一段―东营组时期 ;第二期充注的是来自板桥凹陷生成的凝析油气 ,时间大致在馆陶末―明下段时期 ;第三期充注了来自板桥凹陷高成熟凝析油气 ,时间应在明化镇组时期 ;第四期充注了来自板桥凹陷和岐口凹陷的高成熟天然气 ,充注时间为明化镇组至更晚的时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