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控制知识,特利用现有的SXK-2005和可编程控制装置进行典型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实训教学。由于空调系统在智能大厦的耗能中占据首位,利用空气焓值作为空气冷量和热量的依据去调节系统的运行,在满足舒适环境的同时能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央空调的变频控制设计及节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央空调快速普及,其能耗问题日益凸显,对其变频控制设计与节能研究意义重大.介绍了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阐述了变频节能的原理,并从主机制冷系统、水循环系统、送风系统三个方面进行了变频控制设计.给出了一个冷却水循环系统变频控制设计实例,并进行了节能分析.指出了中央空调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单体建筑中中央空调、照明和动力3个子系统分别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电力负荷卸载模型、照明系统光舒适度模型和动力系统等待舒适度模型,结合以总舒适度损失最小为目标的照明系统和动力系统电力负荷卸载协调分配模型,提出优先卸载中央空调系统电力负荷的单体建筑电力负荷卸载协调分配策略,并采用枚举法进行最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协调各用电系统负荷卸载,可以实现在完成负荷卸载要求的基础上,单体建筑总舒适度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中央空调系统粗放式调节不能准确释放调控潜力的问题,深入分析中央空调各子系统工作原理与调控方式,提出基于双层优化的中央空调负荷精细化调控技术方案。首先,面向实际工程实践需求建立建筑湿热标度模型;然后,建立以舒适度和经济性优化目标函数为主的上层调控模型,采用Shapley值法对温湿设定值的进行分配;接着,建立以各子系统优化组合能耗最低为优化目标函数的下层调控模型,采用蚁群算法对优化目标函数进行求解;之后,通过求解双层模型,制定包括末端风机、冷冻水泵以及冷水机组等组件的精细化调控策略;最后,通过多个算例验证所提中央空调负荷精细化调控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自适应模糊控制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央空调区域内的温度难于控制问题,探讨了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控制相关问题。文中粗略地讨论了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模糊自适应的控制规则和自适应模糊控制库修改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波  罗志浩  苏烨 《浙江电力》2010,29(4):27-30
从焓值控制的原理出发,介绍了焓值控制的特点,并在焓值选取位置对焓值控制的影响、高加出系工况下焓值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真空变化对给水控制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控制策略优化的方向。经过优化后的控制策略在超临界600MW机组上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优化后的控制策略完全能满足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节能减排的目的,对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实施改造。首先分析了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现状,阐述了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和变频节能原理,继而采用PLC和变频控制相结合的温差法控制方案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给出了设计方案,进行了变频器的参数设置,并进行了节能分析。最后指出了中央空调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坝电厂二期中央空调自投运以来运行时间较长,控制系统老化,现场设备长时间无法校验,部分控制逻辑无法实现的缺陷,对二期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取消现场原有的楼宇控制器MBC,而采用西门子PLC对制冷机及空调机组进行控制.将现场所有报警信号直接做进控制系统画面中,报警信息发出后值班人员能迅速发现报警并处理相关问题,实现了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经济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局部终端温度调节的中央空调需求响应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于传统单体温控设备,中央空调因其较大的制冷/制热容量而具有更好的需求响应可调潜力。结合中央空调需求响应特点,对其进行了热力学建模,涉及中央空调主机、循环水泵系统、终端组件等动态,形成了多终端中央空调需求响应模型。针对以往中央空调控制策略中对终端整体调节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终端温度调节的控制策略,可实现不同的控制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自下而上"的控制方法,通过合理调节关键的中央空调终端温度设定值,受控群体能够在维持较高用户舒适度的同时,精准响应外界功率信号。  相似文献   

10.
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60 MW超临界机组中间点焓控制采用三菱公司煤量校正焓值的基本方案,同时设计有给水流量校正焓值逻辑,未能投入自动。在对给水校正焓值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调试过程中发现,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控制器整定方法得到的PID参数无法保证控制系统稳定;同时在控制系统未投入自动情况下低负荷工况时给水流量仍存在振荡现象。通过对给水控制系统控制逻辑进行机理分析,在MATLAB环境中建立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发现:三菱公司基本方案的中间点焓偏差修正给水流量环节已经存在一个很强的等效比例调节作用;对控制逻辑进行修改后,中间点焓控制可以在50%~100%负荷范围内投入自动,机组以每分钟2%额定负荷速率变负荷运行时,焓值波动小于±100 kJ/kg。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智能建筑节能需求,针对某高层建筑原有中央空调水系统运行中常出现的问题,介绍了具体的节能改造方案与控制策略,并讨论了如何构建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实际运行表明,系统可达到节能降耗、降低运行成本、改善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空调系统监控方案的优化设计角度,探讨了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提出了以空调系统监控方案的统筹规划、合理设计为主,以变频调速、红外感应技术为辅的节能手段。现场控制器DDC中的节能控制模块与集成管理软件中的节能程序有机地结合,在保证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实现空调系统节能。  相似文献   

13.
项目背景为广东岭澳核电站机房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针对广东高温高湿环境,设计中央空调智能控制器,控制机房温度、湿度在合适的范围.针对温湿度控制中存在的大惯性、强耦合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解耦控制器及控制系统结构,着重讨论神经网络算法在该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使用MATLAB进行建模仿真验证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冯少华 《电气传动》2008,38(2):58-6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加,中央空调快速普及,其能耗问题日益凸显.针对中央空调送风系统存在的耗电量大,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用变频加闭环控制的方法进行改造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具体改造的方案及控制器电路.  相似文献   

15.
利用Lonworks技术与模糊PID控制的优点, 将它们相结合应用于中央空调系统, 研究发现运用此方法设计出的系统超调小、调节迅速、上升时间短,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另外,由于采用了Lonworks总线使得智能节点可自由通信、安装调试方便且能对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此设计将使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介绍LonWorks总线技术集中式空调系统,设计了一个基于LonWorks技术的集中式空调系统。论文重点说明了LonWorks智能节点的硬件设计,用程序实现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阀门PID控制调节。系统经验收,达到工程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攀升的空调负荷成为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量增长、电网峰谷差拉大和负荷特性恶化的主因,同时随着电力能源的清洁发展,将空调负荷调控纳入电网调峰辅助服务,有利于改善电网负荷特性、促进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文章首先基于已有空调负荷基本模型,从中央空调功耗特性出发,构建了中央空调调控策略及其定量决策模型;接着,基于中央空调调控策略,从调度特性指标及其量化分析与中央空调调度出力控制等方面,建立了便于调峰调度的空调负荷虚拟机组(air-conditioning load virtual power plant ,ACVPP)模型;最后,以算例仿真验证了中央空调调控策略的有效性及ACVPP模型的出力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央空调降负荷潜力建模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调负荷由于其热惯性,负荷聚合商可在较小影响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需求侧管理手段对其实施有效管理,降低电网高峰负荷。而中央空调相对于传统分体式空调具有控制手段灵活、可控性强、单体功率大等特点,其参与需求响应项目潜力巨大。文中建立了基于直接负荷控制的中央空调集群降负荷潜力模型和指定降负荷容量下中央空调集群运行方式的求解模型。通过仿真算例定量分析了需求响应事件中室内温度设定范围、需求响应事件持续时间、预制冷方式下提前通知时长、需求响应事件前后负荷增长幅度以及室外温度这5个方面的因素对中央空调集群的降负荷潜力的影响规律,为负荷聚合商将中央空调负荷纳入电网调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变频器在中央空调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进 《低压电器》2009,(4):8-12
以中央空调节能改造为例,介绍了其节能改造措施及设计方案。构建了温差闭环自动控制系统,以达到自动调节中央空调冷却泵的输出流量,实现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稳定性,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该方案可为既有设备的节能改造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