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窗     
《山西水利》2011,(7):60
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起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是哪座?它和哪两座工程一起被称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起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是郑国渠。战国末年,秦国逐渐强大,日益威胁着东方诸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治水的成败左右着历代朝纲国运的兴衰,治国必须治水,这是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结论。战国七雄中的秦国,高度重视水利,在不长的历史时期中,接连兴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建成后,使成都平原万顷农田旱涝保收,“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谓之天府。”郑国渠建成后,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天下财富“十属其六”。秦始皇之所以势冠七雄,灭六国、统天下,兴修水利起了很大的作用。司马迁曾经这样评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此外,  相似文献   

3.
<正>郑国(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水利专家,韩国(今河南中西部一带,一说今郑州)人。郑国以他在秦国主持兴建的郑国渠而名留青史。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继都江堰之后又一著名水利工程,它的兴建对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完成统一大业起了重要作用。公元前256年,商鞅施行变法,为郑国渠的修建埋下了种子。秦国地广人稀,商鞅鼓励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商鞅奖励耕战的政策使秦国迅速强大,野心勃勃的秦国开始把目光投向邻国韩国,  相似文献   

4.
水利名渠     
寒风辑 《水利天地》2003,(12):36-36
郑白渠 古代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秦代郑国渠和汉代白渠的合称,近代陕西泾惠渠的前身。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干渠西起泾阳,引泾水向东,下游入洛水,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由于泾水含有大量肥沃的淤泥,灌溉时还可改良盐碱地,故使产量提高到每亩六石四斗。郑国渠的建成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西汉太始十年(公元前95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引泾水东行,至栎阳(今临潼县东北)注于渭水,名白渠。干渠长200里,灌溉面  相似文献   

5.
6.
在汉中地区褒河出山口处曾有过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山河堰。它是“汉袭秦制”汉高祖刘邦执行法家路线,同以项羽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复辟势力进行殊死斗争,在完成统一事业的过程中,大约于公元前二百零六年,在根据地汉中兴建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是汉中地区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肖何、曹参组织当地人民修堰的故事,在山河堰灌区群众中代代相传。我们在研究儒法斗争史中,阐明兴修山河堰的历史,对正确评价历史上法家路线在发展农业生产上的进步作用,推动批林批孔运动普  相似文献   

7.
1994年9月,国务委员陈俊生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说,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没有水利的发展,就会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的稳定。可见,水利事业对社会稳定极端重要。 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治国”之说,精辟地阐述了水利与农业生产和政权、社会稳定的关系。大禹治水,西门豹治邺,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秦始皇兴建郑国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潘季训治黄,李仪祉兴建“关中八惠”等兴水利、除水患立下的丰功伟业,千古流传,影响深远。实践证明,水利兴则促百业。凡水利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那里必然是繁荣兴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8.
正当我们满怀豪情迈入新千年,全面启动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之际,《陕西水利》复刊第 100期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可喜可贺 !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曾有 13个王朝建都西安。从秦始皇修建的郑国渠开始,在人类 2000多年历史上,陕西兴建了一大批标志性水利工程。如汉、唐时期修建的白渠、成国渠、漕渠、龙首渠、山河堰等更是一展雄风,称著天下。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不仅修建了“关中八惠”,开创了陕西乃至全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河,还在 1932年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期间,亲手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水利学术期刊——《陕西水利》。他…  相似文献   

9.
<正>郑白渠为古代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是秦代郑国渠和汉代白渠的合称,近代泾惠渠灌区的前身。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10年后完工。干渠西起泾阳,引泾水向东,下游注入洛水,全长300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余顷。由于泾水含有大量泥沙,灌溉时既可补充作物需水,又可补充养分,改良了灌区内的盐碱地,农作物产量得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造船闸的国家。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然而,由于湖南、广东、广西交界处五岭逶迤。秦国军队行军和运输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公元前二百一十四年。秦始皇决定在山岭间开凿一条运河沟通长江与珠江的水系。这条运河就是灵渠。灵渠路线选定在湘江和珠江支流漓江的分水岭上,渠长六十公里。因为灵渠处在高山之上,湘江和漓江的水位相差很大,最高比降达六十分之一,超过  相似文献   

11.
<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在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汉代民谣。民谣真实地记载了郑国渠、白公渠将关中变为沃野,给秦汉两代的关中人民带来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它说的仅是秦汉两代的景况,实则在后来历史的长河中,郑国渠支撑起了汉唐两个朝代的繁荣和强盛。民谣中的郑国,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  相似文献   

12.
<正>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科技是水利建设、管理、改革的重要支撑,是水利现代化的决定力量。近期,围绕陕西省以大科技支撑大水利的思路方法措施作了深入调研。一、陕西水利科技创新工作成效陕西水利科技历史悠久,郑国渠振兴了大秦,李仪祉兴建"关中八惠"  相似文献   

13.
古代陕西,特别是关中平原作为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水利工程密集,灌溉农业发达。认真总结古代水利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我省水利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一关中早在周代已兴灌溉之利。《中国水利史》载:“《周礼》稻人所叙灌溉之利,堪称完备,其实施区域,殆即以陕省为中心,今眉县、周至、户县、长安、蓝田各县,沿秦岭山下,稻田纵潢,皆周时建都沣镐之旧地。当时水利之完美,必为九州模楷。”陕西最早用于灌溉农业的大型水利工程,是秦国的“郑国渠”。它的修建是因为当时韩国惧怕强秦的进攻,于公元前246年派水利专家郑国赴秦,劝说赢政兴建水利,企图借此“疲秦”。后来秦国觉察到这一阴谋,欲杀郑国,郑国申辩说:这项工程不  相似文献   

14.
张骅 《海河水利》2001,(4):39-41
我国的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号称"天府之国",以富饶而著称天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都江堰和郑国渠水利工程,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秦国对统一巴蜀、开发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关键的有二个人物,一是平定巴蜀的名将司马错,二是修筑都江堰的郡守李冰.  相似文献   

15.
正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后,发动了征服岭南的战争,在攻打广西时遇到了顽强抵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渡淮水,跨越长江,亲自到湖南督战,发现主要问题是军需品供应不及,于是命令监御史凿灵渠运载粮饷。  相似文献   

16.
泾惠灌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北依仲山和黄土台塬,西、南、北三面分别被泾、渭、石川河环绕。灌溉着咸阳、西安两市的泾阳、三原、高陵、临潼、阎良五县(区)的46个乡镇的13 5.5万亩农田。 泾惠惠民境未止 引泾灌溉始于公元前246年秦国兴建的郑国渠,距今已有2200余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  相似文献   

17.
我省富平县赵老峪引洪漫地灌区,是引顺阳河(古称频水)上游山区洪水,灌溉薛镇、美原、流曲一带川原农田的古老灌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后开始兴建,到秦始皇执政时,渠系工程已相当完善,引洪效果比较显著。秦统一六国后,成为秦著名大将王翦的赐地。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和东方最早的洪灌区,一直沿袭使用到现在。由于长期引洪漫地,全部吃掉了洪水泥抄,顺阳河从赵老峪峪口到注入石川河八十华里间的平原河床基本消失,夷为平地。使这个干流长一百二十  相似文献   

18.
灵渠又名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属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秦始皇时,为了开拓岭南,统一中国,于公元前221年命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进攻岭南的百越人。  相似文献   

19.
我省水利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郑国渠的修建开创了大型水利工程的先声,其工程规模之大和建设技术的精湛均闻名于世.近代由李仪祉先生倡导和组织兴建的“关中八惠”等渠道,为我省灌溉工程筑坝引水技术和溉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国后,我省的水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成果丰硕,有些科技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现在简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陕西水利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秦汉时期就兴建的郑国渠、龙首渠等大型水利工程中,即可看出古代水利勘测设计技术的基础。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勘测泾惠渠,开始近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应用。三十年代勘测兴建“关中八惠”,陕南汉、褒、滑、冷四渠及陕北织女、定惠等渠,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发展缓慢。建国后水利勘测设计有丁很大发展,全省总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336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096.5万亩,水电装机容量从无到有,现已达到132.5万KW与此同时还进行丁防洪、排涝、治碱工作,促进了我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