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某电厂300 MW机组磨煤机E正常停运时,磨煤机入口一次风管发生煤粉爆燃,致使膨胀节爆裂、一次风管鼓包变形,影响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详细介绍了一次风口爆燃过程并分析了爆燃事故的现象、原因、影响及处理方法,提出并实施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明确指出磨煤机出口压力急剧变化是这一事故的主要现象,刮板脱落、混烧高挥发分的印尼煤为主要原因。合理改进冷热风自动控制系统、提高检测手段、及时处理制粉系统异常情况为控制该类事故的主要措施。在掺烧高挥发分煤种时,防止磨煤机堵渣和控制一次风温度能避免发生爆燃事故,确保机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某电厂ZGM型中速磨煤机出口粉管浓度偏差大、一次风进口风量测量不准的问题,采用FLUENT软件对该机组冷、热一次风管道及磨煤机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一次风道及风量测量装置进行了优化调整。结果表明:优化后磨煤机一次风支管进口气流偏斜问题有所改善,一次风进口流场均匀性提高,风环出口截面流速偏差减小,系统阻力有所下降;新增风量测量装置测点数量较原测量装置显著增多,测量准确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电厂660 MW超超临界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问题,进行了制粉系统优化调整试验,分析了磨煤机通风量、动态分离器转速和液压油加载力对磨煤机工作特性的影响.同时定量分析了一次风量和磨煤机出口温度对排烟温度的影响.通过适当降低一次风量和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典型混煤及印尼煤热重-红外特性、中速磨煤机内温度分布、可燃性气体析出及爆燃问题的基础上,对某1 000 MW机组成功实施了提升磨煤机进、出口气流温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于磨煤机及煤粉管道内的可燃性气体通常不会发生爆燃问题;一次热风在进入磨煤机研磨区域后迅速降低为接近磨煤机出口气流的温度;以热重着火温度与红外CO析出温度的平均值作为磨煤机进口热风的理论控制温度暂时较为妥当;磨煤机的出口气流温度从75℃提升到96℃(三仓优混煤)、65℃提升到76℃(二仓稍低热值印尼煤)、66℃提升到79℃(一仓稍高热值印尼煤)时,排烟温度可以下降约6.3℃;现场试验时的磨煤机出口气流温度虽然都突破了原有规程的限值,但仍过于谨慎,在理论与实践中其出口温度均可以更高。  相似文献   

5.
某电厂300 MW机组锅炉设计煤质为褐煤,掺烧烟煤后,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偏高,影响机组安全运行。通过制粉系统热力计算及一次风管道阻力计算后,确定一次风管道改造方案。经过本次改造,可实现烟煤掺烧最大比例达37%,改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具有显著的经济性,磨煤机内风煤混合的安全性是决定磨煤机出口温度设定值的关键性因素。为了获得中速磨煤机内部一次风与煤粉的动态换热特性,选取HP863碗式中速磨煤机作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数值模拟研究了磨煤机内部整体的温度分布,并得到了风煤换热的关键区域;现场试验则针对这一换热的关键区域布置温度测点,测量稳态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中速磨煤机内部一次风与煤粉的激烈换热过程集中在风煤混合接触后很小的一块区域内,热风温度下降100℃的激烈换热距离约60mm,激烈换热时间仅约0.001s;从一次风与煤粉接触开始,在约240mm的距离内,风煤混合物的温度迅速降低至接近控制的磨煤机出口温度值。  相似文献   

7.
王海涛 《热力发电》2013,42(2):58-61,29
在对磨煤机控制系统耦合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原磨煤机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在磨煤机控制系统中增加了解耦环节,并将给煤机转速指令作为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和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前馈信号.优化后的磨煤机控制系统在机组负荷和给煤量基本稳定时,磨煤机出口温度偏差被控制在±1℃内,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随给煤量变化而变化,其偏差控制在士2 t/h内;在机组负荷由200 MW升至230 MW时,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随给煤量变化而变化,其动态偏差控制在士3 t/h内,磨煤机出口温度偏差控制在士1.5℃内.上述结果表明,该磨煤机控制系统调节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8.
刘琦  孙文杰  杨宝宏  贾晖杰 《热力发电》2006,35(8):31-32,35
通过试验分析了某电厂300Mw机组锅炉所配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辅助风投运对锅炉排烟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锅炉运行期间只要磨煤机一次风管不堵管,就无需投入磨煤机辅助风,辅助风仅在启动前和停磨煤机后吹扫管道时投入即可。不投辅助风,锅炉效率可提高0.6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干燥剂介质的选择、组成和主要设计参数,对磨煤机出口含氧量、出口温度、煤粉水分、煤粉细度、系统漏风系数、磨煤机出口一次风速进行详细分析。风扇磨制粉干燥介质的组成采用二介质或三介质,磨煤机制粉系统计算应满足:磨煤机出口O2体积份额不大于12%、磨煤机出口温度t2为150℃、煤粉细度R90为45%、系统漏风系数取0.3、磨煤机出口一次风速取为17~19 m/s。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华准电)2号炉,出现C磨堵煤、磨煤机出口一次风管风速偏差增大、煤火检闪烁等问题,调整了部分燃烧器的旋流强度,对粉管一次风速进行了配平,并对磨煤机风煤比曲线进行了优化。调整后,一次风机出口风压大幅度降低,一次风总风门开度相应增大,减小了风门节流损失,增强了风门的调节特性,降低了制粉系统的电耗,同时使辅机电耗、供电煤耗大幅度下降,提高了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E型磨煤机制粉系统调整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冷态下磨煤机出口一次风量的标定、热态下磨煤机出口风粉测量及煤粉系统调整测试,分析了各粉管风速、粉量偏差,根据煤粉细度对各台磨煤机折向门挡板进行调节,了解折向门-煤粉细度特性,并在典型磨煤机上进行了变风煤比等一系列调整试验,针对E型磨煤机运行特点,制定了制粉系统的优化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2.
依据静压零位旋转等速取样原理,利用PFS-A煤粉自动取样装置在D-11D型双进双出式磨煤机出口管道上等速取煤粉样,通过对煤粉细度、质量的分析,研究D-11D型磨煤机的工作特性。试验中着重研究了磨煤机变负荷对煤粉细度、电耗、粉管粉量等参数的影响,进而分析该型磨煤机变负荷对W型火焰锅炉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元坤 《发电设备》2014,(1):15-18,26
对BBD4360型双进双出磨煤机进行了制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动态分离器转速的提高,煤粉粒度逐渐变细;随着容量风开度的增加,煤粉粒度逐渐变粗;磨煤机出口温度增加,煤粉粒度变粗;磨煤机的制粉单耗与磨煤机的制粉量成反向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影响锅炉制粉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问题,重点对磨煤机掺入冷风、煤粉细度动态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空预器换热面积和型式等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和研究方向,从而提升锅炉制粉系统运行的效率,为火电机组的设计和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湘森  刘平 《黑龙江电力》2010,32(4):274-277
阐述了双进双出磨煤机BBD4060 bis分离器结构特性及工作原理,绘出了磨煤机在额定出力附近分离器特性曲线。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了各挡板角度下的一次风速及煤粉细度,认为燃用现用煤质应设定相对较粗的煤粉细度,将分离器的挡板角度调整到60°。  相似文献   

16.
针对空气-富氧燃烧兼容运行的大型富氧燃煤电厂制粉系统参数选择和磨煤机选型等问题,开展了研究和分析。采用设计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高CO2气氛对磨煤机及制粉系统参数的影响,获得了典型煤种在200 MW机组空气-富氧兼容条件下磨煤机出口温度、煤粉细度、通风量和煤粉管道流速等参数。综合考虑堵粉、腐蚀和防爆等情况,一次风氧分压控制在18%,烟气冷凝器出口含水率限制在5%以下,富氧干循环方案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在77~80 ℃为宜,湿循环方案磨煤机出口温度在95~100 ℃为宜。通过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参数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关防磨、防漏、防腐措施。研究结果实现了空气-富氧燃烧兼容运行下制粉系统和磨煤机关键参数的匹配。  相似文献   

17.
褐煤水分大、挥发分高,为了在掺烧褐煤时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利用空预器初端传热温差大、末端传热温差小的特点,采取互换两台空预器减速机的方式对其进行空预器反转改造,使锅炉烟气依次对一次风和二次风进行换热.对改造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为:一次风温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磨煤机出力;二次风温度虽有所降低,但不会降低炉膛燃烧率.通过空预器反转改造改造既达到了合理掺配褐煤的目的,又可提高制粉系统的出力,有利于火电厂燃料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燃煤电厂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测量的准确性,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一套适用于紧凑型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道的冷热风混流及均流装置,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中速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道优化改造前后风道内不同位置处的截面速度和温度分布均匀性。结果表明:通过特殊设计的混合整流器、导流板和矩形栅格的组合布置,能够很好的满足风量测量元件对测量截面处流场和温度场均匀性的要求,从而使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光脉动法的便携式煤粉在线监测仪在美国田纳西州Boll Run电厂900MW锅炉上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煤粉管内的煤粉粒度会有很大的不同;受弯管的影响,煤粉粒度和浓度经过弯头后会产生分离现象,但流过一定长度后煤粉在管内截面上趋于均匀;在流动状况好的煤粉管中,煤粉浓度和粒度在截面上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