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煤》2021,30(10)
4301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出现突水现象,通过分析工作面充水条件和突水因素,得出工作面突水水源为混合型水源,突水通道为隐伏导水构造。基于此,设计了注浆堵水工程,包括钻孔布置方式、钻孔结构、注浆结束标准、注浆工艺等内容,本次注浆堵水工程共设计钻孔15个,设计总进尺2 514 m,注浆堵水工程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堵水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突水工作面井下治理方案的合理选择,在实施过程中对钻孔施工序次、注浆层位、注浆浓度、注浆压力采用了一系列控制性治理技术,从而把动水条件变为相对静水条件,实现降低成本快速治理水害的目的,堵水率达到95%,堵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平禹一矿受水害威胁严重,首个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发生突水事故,通过对突水原因、突水水源、突水通道、突水机理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动水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护综采支架的注浆堵水方案.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项钻探、注浆新工艺,为矿井注浆堵水提供了翔实、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
平禹一矿受水害威胁严重,首个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发生突水事故,通过对突水原因、突水水源、突水通道、突水机理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动水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护综采支架的注浆堵水方案。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项钻探、注浆新工艺,为矿井注浆堵水提供了翔实、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5.
针对圣达煤矿22081泄水巷突水点长期大量排水造成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增加矿井排水费用、且被压覆的煤炭资源无法进行安全回采的现状,在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断层及其破碎带发育特征、准确位置、产状及导富水性,突水因素、突水水源、水量及其变化规律、封堵可行性及效果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钻探注浆技术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合理进行钻孔布局、钻孔结构设计、钻孔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及选择注浆材料、调节浆液黏稠度、浆液压力及引流注浆、间歇注浆及添加骨料等注浆技术,成功实现了良好的注浆堵水效果(堵水率达100%),且使钻探工程量大幅度减少,节约了大量的注浆材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焦作矿区大多数矿井为底板高承压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为了解决瓦斯问题需要在工作面底板施工底抽巷,而底抽巷更接近底板承压含水层,因此突水危险性高;为解决底板突水问题需要采取底板注浆加固措施。九里山矿14141工作面底抽巷进行底板注浆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生钻孔突水事故,此类事故具有薄隔水层注浆封堵时巷道易变形、底鼓突水点难以控制、补给源水量充分和涌水难以自流等治理难点。通过采用引排钻孔涌水、降低突水点压力、施工钻孔堵水注浆、堵截突水点导水通道、拦截突水水源等综合治理方法,有效治理了"V"字型巷道复杂环境下钻孔突水点的突水。该治理方法对于焦作矿区等大水矿区同时又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水害防治工作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找不到集中突水通道的情况下,利用井上、下钻孔,直接对突水点附近的突水水源进行注浆堵水,截住突水水源,可以节省大量寻找集中突水通道的钻探工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治理奥灰突水。  相似文献   

8.
李金旺 《煤炭工程》2014,46(2):39-42
基于王行庄煤矿突水现状,分析突水原因,应用探水钻超前探测断层位置,并对动水压力进行测定,采用高强度微膨胀新型注浆材料进行注浆堵水,通过堵水率及钻孔取芯检测注浆效果,结果表明:断层为含水层L1-4导水带,动水压力达到1.3MPa,使用高强度微膨胀注浆材料进行动水注浆,堵水率达到100%。通过钻孔取芯发现注浆材料粘结性较好,岩芯单轴抗压强度达到40MPa,该材料能够很好的适应动压注浆施工,阻断断层导水带,保证了开切眼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9.
在治理矿井涌(突)水,堵住涌(突)水水源的同时必须防止临近区域受压产生新的突水而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在开滦东欢砣矿-500m水平201绕道废巷注浆堵水工程中,充分体现了“一防二堵”的施工理念。该工程为一利用现代综合注浆技术治理井下明水的典型案例,采用了定向造孔技术,在地面向需要加固注浆范围内的岩层施工分支钻孔进行注浆,然后根据注浆的不同阶段及岩层裂隙的发育情况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浆液进行注浆以达到预期的堵水效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煤矿机械》2017,(9):130-131
针对某煤矿综放工作面突水严重,采用地面注浆堵水法进行工作面突水治理,通过选择合理的注浆工艺和注浆材料实施注浆工程施工,然后观测注浆后井上、下水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注浆堵水法可成功实现井下综放工作面突水灾害的治理,为其他类似矿井的突水灾害治理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动水大通道及地面无法施工直孔的治理技术难题,以潘二煤矿特大隐伏陷落柱突水灾害快速治理工程为例,在分析突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定向分支斜钻孔同时对过水巷道截流和突水通道堵源的治理方案。根据以往直孔堵水经验,确立了水力射流骨料灌注工艺和分序分段高压注浆工艺,并给出了骨料灌注关键技术和高压注浆结束标准。根据钻探注浆特征分析,结合淮南矿区陷落柱发育基本条件,推测了导水通道形态特征。注浆堵水结果表明:突水点残余涌水量为0,奥灰水位恢复良好,堵水率100%;堵源分支钻孔单位吸水率均小于0.1 Lu,堵源效果良好,彻底切断了奥灰水与突水点之间的水力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为顺利封堵华兴公司27080工作面特大型奥灰突水,利用料石、金属网、海带等材料,同时分别在轨道下山和皮带下山施工挡骨料箅子,控制了砂石骨料扩散,减少了堵水材料消耗;为井下排水创造了条件,避免了采区被淹,为地面利用钻孔连续投料注浆创造了条件,缩短了堵水工期,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突水经过和出水原因分析,确定此次注浆堵水采用"截流封源"的总体堵水方案。截流是对断层破碎带和巷道进行骨料堆积,拦截巷道截断过水通道。封源就是对突水水源层奥灰裂隙进行注浆封堵,达到治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动水条件下特松软煤层大型突水的封堵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义马煤业(集团)曹窑东井为封堵27080采煤工作面大型奥灰突水,在动水条件下,克服煤层松软、突水点和导水通道位置不清等困难,综合采取在地面向巷道打钻,利用钻孔投料、注浆,在井下施工篦子和隔离闸墙等立体堵水技术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5.
孟凡写  赵兰春 《煤炭技术》2007,26(12):120-121
通过对安徽省祁东煤矿3222工作面"四含"突水的经过和突水水源分析,探索出成功的注浆堵水治理方案和技术,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找不到集中突水通道的情况下,利用井上、下钻孔,直接对突水点附近的突水水源进行注浆堵水,可以节省大量寻找集中突水通道的钻探工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治理奥灰突水。  相似文献   

17.
张向东  张建俊 《煤炭学报》2013,38(12):2189-2195
结合黑龙江鹤岗鸟山煤矿副井突水淹井的特征和现场工程条件,提出了井筒恢复与突水治理的综合技术方案。方案在“先探后治,靶向注浆”设计施工的框架下,以地面和井下物探手段为先导,确定矿井突水水源和涌水通道。为确保井壁和注浆安全,先实施控制性排水,分段完成分部耦合的伞状壁后注浆后,再进行工作面置换注浆。壁后注浆时,在“先固后注,注泄结合”的原则下,确定了孔位布置、浆液选配和施工工艺。之后,结合止浆垫的受力特征,提出下部滤水上部分层浇筑的水下止浆垫施工方案,同时详细阐述了于工作面先进行置换清淤后维护井壁的分段注浆施工工艺。壁后安全注浆和工作面清淤堵水有序结合的立井突水治理方案,技术与经济效益显著,为深部立井快速安全施工积累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2015,(10):97-100
煤层开采易引发工作面顶板大面积突水灾害,注浆治理技术为有效的水害治理手段。针对王楼煤矿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顶板侏罗系含水层突水灾害治理难题,根据构造动力学分析导水通道及集中出水点,采用地面定向钻孔及控域注浆技术堵截导水通道。结合工作面监测涌水量、水文观测孔水文变化及物探结果分析可知,注浆堵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根据突水水量、水温、水化学性质,运用逐项排除法确定井下突水水源;使用地面、井下物探相结合,井下钻探验证的方法,快速查出出水通道为隐伏导水陷落柱并确定其位置及发育形态,使用人工受控、劈裂注浆等注浆技术,在陷落柱上方建立了“止水帽”,达到了超前治理,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尚需指出:确定水源的关键技术在于水化学分析,建立“止水帽”的关键是注浆加固段的高度及注浆堵水段的层位选定。  相似文献   

20.
王琳 《煤矿安全》2011,42(2):42-44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和突水原因,对突水通道和突水水源进行分析,采用引流式和压入式结合、井上下结合注浆堵水方法以及"夹层"注浆堵水技术,实现了快速封堵构造破碎带高压大流量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